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项目前期造价咨询标准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项目前期造价咨询标准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公司在传统的运营模式下,对基础材料和其他相关物资的价格信息的了解存在滞后性,尤其是在材料复杂、经手程序多、人员涉及范围广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实时掌握正确的价格,导致工程造价的报价标准难以做到相对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工程数据库的项目前期造价咨询标准化研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规范市场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整合供应链,对价格和库存的变化情况,以及在途物资的运输状况都可以通过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反映。

关键词:数据库;信息整合;技术依托

数据库是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将数据库模式运用到工程造价中去,可以最大限度解决由数据不对等所导致的服务和报价问题。同时,通过多方合作,结合多个指标特征,在线下建立广泛合作,打造合作联盟,共享数据并制定报价标准;再结合目前工程造价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直击数据痛点,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构建相应的估价数据库,使其形成相对准确的项目造价。该数据库可以广泛运用于工程的整体服务链,供应商、企业、承建单位及购房者均可使用该数据平台,工程成本更加清晰。

一、工程造价概述

工程造价指的是构成项目在建设期预计或实际支出的建设费用,包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评价等工作内容,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按照法律的程序和方法得出的最终结果。其含工程建设过程中花费的全部费用,即从设计招标、工程招标到竣工验收一系列活动中所产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包含在工程造价中。工程造价对企业的投资是否合理,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也是检验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和安全问题的标准。工程造价咨询具体指相关企业接受社会委托对建筑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整个活动提供相应的造价信息的业务活动,工程造价咨询包含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建筑工程、公路建设工程、铁路建设工程、城市交通建设工程等的造价咨询。

二、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概述

工程造价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将工程造价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内容,是在观察、实验、计量、统计、计算的基础上得出的包括人力成本、原材料在内的相关信息,并利用算法技术,将传统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整理成为可对比的数据形式,实现不同维度的分析结果,以满足不同的数据要求。

(一)技术依托

实现工程造价的信息化需要依托于大数据媒体平台的构建。费时费力的数据要求需要寻找到更加合理的数据处理方式。依托数据平台,可以迅速计算多种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对工程数据的指标以设定的方式,已达到实时采集数据,纵向横向对比、动态对比,最终自动生成各类工程的造价。

(二)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的目的与意义

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主要服务于工程建设企业及其他有工程建设需求的企业。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都有较大的波动。以工程中常用的铜为例,铜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建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热运动性、可回收性[1],被广泛应用于电缆开关装置,变压器热交换器,管道太阳能加热装置的平板集热器等导热材料。就市场实际情况而言,房地产开发的施工周期一般为两年左右。长周期必然带来备货问题,即不同阶段的工程对铜的需求量不同,前期工程中仅为工程外部配电工程连接城市电网和建筑电网,这一阶段所用到的铜相对较少,因此,前期可以少备货,从而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也可以减轻仓储压力;伴随着工程的逐渐推入,铜的价格也在发生变化,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管理费用的增加,甚至运输前、运输中和运输后价格也会相差甚远。数据的不对等加剧了建筑企业的建筑成本,因此工程造价信息化的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估算数据库项目的前期造价标准化体系

(一)主要计算指标

工程的计算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计算工程量。工程在设计初期,先由设计院给出相应的图纸,施工部门根据相应的图纸计算出总的工作量,由此拟定数额。这样的方法计算难度相对较小,相应地,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抗力因素相对较多。如在工程进程中,铜的使用范围广,如电线、电缆都是工程的消耗品,需求量大;铜的种类众多,如紫铜、黄铜、青铜、铜合金等。金属类的商品大部分都会受到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大宗商品贸易对航海贸易的依赖性较高,价格的波动都会直接导致成本的上涨,企业的经营压力也随之提升。采用该成本测算方法,企业的风险不可控,极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对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来说,这样的方式增加了破产的风险。第二,采用主综合单价的方法。该方法是影响施工单位能否中标的关键因素,目前很多工程采取清单报价的方式,即明确工程中所用到的人力物力成本,对承建单位而言,这种方法把价格风险控制到最低。第三,测算综合单价。工程的小项目很多,较大的支出包括混凝土、钢筋、外架、地砖及人工成本,且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与人力成本息息相关。以混凝土为例。混凝土一般有3%的消耗,但在实际考量的过程中,混凝土的工程量计算并不扣除钢筋的体积,也就是说实际混凝土的损耗仅为1%左右。在施工过程中,信息的不透明导致损耗都不透明。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开源和节流一样重要。工程建设的整个计算过程监管不到位,且监管难度较大,究其原因,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监督,一方面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相对应的人力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对于大部分企业,同时有好几个在建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寻求高素质的监管人员[2];另一方面,人员对工程物资损耗的监督很难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在建工程往往工程量大、进度快,在这种情况下,物资消耗的速度也是十分惊人的,监管人员很难同时完成多种材料的审核工作。1.成本指标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在建筑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费用,包含原材料、人工机械和企业管理费用。从建筑结构上来讲,分为全线交结构住宅、板式小高层楼住宅、板式住宅楼结构塔楼、框剪结构住宅楼商住楼、混合结构住宅楼等,工程也分为桩基墙砌、抹灰外墙、室内水电、墙面、门窗等工程,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单个过程的变动都有可能引发整个工程费用的升高。对于企业而言,额外支出的费用可以冲减为企业的管理费用,对于由于某一环节价格变动而导致后期企业管理费用增加,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是企业往往无法准确明了地分辨出到底是工程中的哪一个环节发生变化,企业无法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原有计划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支出在无形中被提高,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应该是相对平衡的过程,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原材料支出过高,就应该削减相应的管理费用,以达到平衡,但大部分情况下变化的往往只是某一个环节中的某一个小点,过小的变化无法引起企业足够的关注。多米诺骨牌效应往往会引发巨大的后果,工程资金链紧张并不会突然发生,而是由多个已经变化的细节所导致。因此,企业在对成本指标进行把控时,应当更加准确清晰,细微的变化都应当在整体有所体现。2.主要工程量指标工程量指标是指包含单方钢筋、混凝土、模板,以及所有装饰性的工程总量,包括地面、天棚等。其中,以民用建筑最为复杂,同为11项,但包含多个小项,如钢筋混凝土就分为现预制桩、单层地下室、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总体而言,工程量指标相对复杂,分类相对较多,不同的建筑形式直接导致工程量指标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不同的工程量指标往往难以深入把握,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没有监督也就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会出现不可控因素。工程量指标同时也是为了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际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和同行业所共同认可的计算方法。工程量指标计算规则是基于《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专业工程工程量计量规范》,即全社会和全行业认可工程量计算规则,这些办法将工程量的计算方式提到统一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建筑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以此标准作为判断依据。工程量指标的统一对建筑的上下所有相关行业给出了统一的语言标准,设计方、施工方采用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保证信息传递的正确性。[3]工程量指标对规范市场秩序、减少恶意竞争有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只有保证合理有序的竞争,才能够促进工程行业的良性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工程所产生的建筑产品是国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建筑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资料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有必要参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和建筑。3.经济指标分析工程经济指标,可以为新的工程建设提供对比参考。工程分为不同的内容,但总体框架相对类似,参考以往的经济指标,可以对新的工程建设提出明确的方向,也可以对甲方控制工程造价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地区的两项工程,利用经济指标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两个工程报价是否合理,如若一方偏高,通过该指标可以很快明确问题,对造价偏高或偏低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在核算单方材料、人工、其他消耗方面给出相对合理的范围。经济指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在分析把握整体工程投资上起重要的作用,可以较好地反映施工单位的消耗和价格方面的指标,从而合理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二)结合工程实践构建估算模块

估算模块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工程的各项指标。以普通住宅建筑钢筋用量为例,多层砌体住宅,每平方米需要30千克的钢筋,而多层框架每平方米则需要38~42千克的钢筋。原始数据的获得需要从工程的实际中获得,这些项目和数据为分析其他项目提供了原始数据,也是数字化模块中的重要构成内容。算法依赖于原始数据的输入,在不断调整参数的过程中构建出估算模块是相对合理科学的做法。工程体系的庞杂决定了基础数据的庞杂,利用大数据平台,将多个工程的基础数据录入其中,让估算模块不断学习,才能为企业新建工程提供数据指导和理论支撑。通过分析计算指标、成本指标、工程量指标,以及经济指标等多种指标,结合工程的实践过程,对所涉及的多个指标和模块利用大数据平台,在尽量兼顾多方面的情况下构建估算模块,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多个数据统一到同一平台当中,将多个指标的数据输入到估算模块中去,最终生成预计结果。同时,将工程建设的原材料、人工成本、建设成本等多要素在估算模块中进行模拟,参考工期长短等其他非自然损耗而导致的管理费用提高的原因,在工程实践初期获得工程的预算范围。

(三)构建造价估算数据库

依托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将现有的数据导入到数字平台中,利用内置的算法,以及历史项目的指标,对工程进行指标计算,通过增减相应的指标和系数使单位间的指标全面对比,从而获得本次工程的指标计算结果。已经完成的指标计算结果可以为新工程的预测结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帮助企业更快地实现造价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决策者提供多个工程指标的分析结果,为工程的建设提供动态的意见指导。

(四)对各项目进行分析(横向比较与系统分析)

利用大数据平台,将工程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结合企业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为企业工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平台形成了一次导入同步计算、同步对比的模式,数值变化清晰可见,结论准确明了。以混合结构住宅为例,整体包括建筑、装饰、取暖、照明、弱电、防雷接地六个部分,且每一个部分有对应的施工标准与材料标准,通过该软件可以很明确地计算最终结果,知道施工步骤是否完整和价格是否存在争议,如最终结果与估算结果差距较大,则可以看出该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或其他非质量的问题。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分析优势,对项目的各个指标的变化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以原材料钢筋的单价为例,如本周之内钢筋价格持续上涨,必然导致最终的工程成本出现持续上升。[4]企业通过监控变化,对工程原材料的供给有一定的认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条件合理调整工程的进度,同时积极与材料供应商洽谈,以保证自身工程进度。利用数据平台还可以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的施工方案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由于施工周期漫长,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本工程施工方案优劣的判断,用数字化的分析方式,在分析原有工程施工方式的基础上获得新方案的最佳施工方法,同时可以对过往数据进行保存导入和导出,丰富的数据也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支撑。该数据作为重要的工具,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五)提高项目造价的准确性

估算数据库对前期造价咨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该数据库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提高平台动态准确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项目造价准确性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不同企业之间采用不同的数据平台,这直接导致了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数据壁垒,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企业的绝对地位,但是弊端也比较明显,企业之间数据互相保密,也直接导致市场上某些工程指标高低不同,致使平台内数据的单一性和不全面性。同一工程不同的施工企业在报价上往往会相去甚远,因此提高项目造价的准确性,需要打破企业之间的壁垒,企业在某些非核心数据上应初步尝试交换数据,最大限度维持社会秩序公平,保证市场准入原则,避免出现恶意竞争的情况。造价相差巨大,会导致中小企业的破产,导致地区的工程被某一企业所垄断。因此,提高项目造价的准确性,政府应当建立统一平台或集中采用同一平台,数据透明公开化是提高项目造价准确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项目造价数据的准确性离不开原始数据的导入,而原始数据的导入则离不开人员素质,部分工程中的基础人员对软件或平台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清晰,无法正确上传原始数据,必然会导致最终的造价结果不准确。[5]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把培训课时纳入基层人员的常规培训中,依靠所有人的力量才能不断完善数据库。

四、结束语

估算数据库的项目前期造价咨询标准化研究包含工程指标的各个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大数据平台是当前各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解决当前传统工程行业中所面临问题的重要解决手段和措施。在探索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借鉴大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不断完善基础数据,是帮助企业通过对指标计算及分析结果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宋留杰.全过程造价咨询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21(22):73-74.

[2]吴庆祥.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管理[J].投资与创业,2021,32(22):192-194.

[3]皮水江,王鹏.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流程构建及应用[J].建筑经济,2021,42(4):44-48.

[4]周宇.关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的思考[J].商业文化,2022(1):136-138.

[5]郑浩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研究[J].建筑与预算,2020(6):15-17.

作者: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