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岭华南物种进化中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岭华南物种进化中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东最高山石坑崆所属的南岭山脉,在华南地区的生态重要性上不亚于中部地区的秦岭。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大面积原生林和原生性较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拥有华南地区85%以上、广东省90%以上的珍稀物种,被认为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进化中心

“广东屋脊” 石坑崆

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这五大花岗岩山岭自西向东构成了跌宕起伏的南岭山脉的主体。广义的南岭还包括邻近的猫儿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岭、瑶山和九连山等山脉,西起广西西北部,东经广东至福建武夷山脉,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在粤、桂、湘、赣4省边界地区汇聚成了中国南部最大的山系――南岭,在华中与华南地区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分界线。

矗立于广东省北部的南岭是整条南岭山系的核心地带,拥有广东省内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原始森林,也是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所在。最高峰石坑崆位于广东阳山、乳源与湖南宜章3县交界处,海拔1902米,也是广东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古称“天南第一峰”。第二高峰石韭岭(1888米)与石坑崆遥遥相望,双峰对峙之处云海翻腾,别有一番情趣。

石坑崆峰顶为一整块巨型花岗岩,东南边是近90度的绝壁,西北边也为近80度的陡坡。 如今,峰顶已被平整,建有一座双手高举圆石的雕塑,下刻“湘粤同心,共创辉煌”几个大字。在最高点的地面上还有一个铅球大小的圆洞,这个圆洞就是广东省与湖南省行政分割线的GPS定位点之一。石坑崆景色俊美壮丽,风貌古朴,四周五岭逶迤,群峰巍峨,有八方来朝、众山宾服之威严大气,因而也被赞誉为“广东屋脊”。

地理与气候屏障

石坑崆所属的南岭山脉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是中国著名的纬向构造带之一,是在华南褶皱带的基底上,经多次造山运动影响,由大体呈东西走向的花岗岩群及其紧邻的沉积盆地构成。

南岭地貌以中山山地为主,西段的大南山(主峰南山顶海拔1941米)、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5米)、越城岭(主峰真宝顶海拔2123米)、海洋山(主峰宝界岭海拔1936米)和都庞岭(主峰韭菜岭海拔2009米)组成了南岭的最高地带,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地质上属于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山岭间的盆地(如桂林盆地等)多由石灰岩组成,在丰沛雨水的侵蚀下,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东段由大庾岭(主峰画眉山海拔1680米)、滑石山(主峰雪山嶂海拔1379米)、青云山(主峰黄牛石海拔1430米)和九连山(主峰九连山海拔1248米)组成,山势最低,地质上隶属滨西太平洋构造域,这里的盆地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最终形成了瑰丽的丹霞地貌。

中段由萌渚岭(主峰马塘顶海拔1,787米)、九嶷山(主峰畚箕窝海拔1959米)、香花岭(主峰香花岭海拔1594米)、骑田岭(主峰骑田岭海拔1510米)和瑶山(主峰帽峰海拔1344米)组成。

整条南岭山脉不仅是自然地域上的重要分界线,同时也是热带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界所在,在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等方面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兼具热带和亚热带双重特色,在华南地区的生态重要性上不亚于中部地区的秦岭。

南岭山体高峻陡峭,沟谷纵横,受海洋性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年均气温为18℃~20℃,年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以上。每到冬季,南下的寒流受阻于山脉北坡,形成较长时间的“寒流雨”天气,且常见雪天,最低气温多在零下5℃左右。在山体的阻隔作用下,南坡气候并不寒冷,也极少下雪,绝对最低气温始终都能保持在0℃以上。山脉南北两侧的温差可达10摄氏度左右。诗句“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就是这一情境的生动写照。

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进化中心

南岭独特的环境为生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生存条件,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天然珍贵的物种宝库之一,也是中国具有国际意义的14个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早在数万年前,南岭山地就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特别是在第三纪和第四纪冰川时期,由于冰川的冰线就在南岭一带,因此南岭受到的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寒冷气候向南挺进的脚步,因此为众多的孑遗植物提供了避难所,并成为近代东亚温带、亚热带植物的发源地与核心地带。同一时期,大量北方喜温物种开始南迁,它们越过重重险阻,最终到达了南岭以南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和适宜的生存条件使得这些远古的开拓者们最终选择了在这片土地上定居,并在南岭山脉的庇护下得以存活、扩散和繁衍。

南岭地处华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不同地理区间动物的交流场所,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华南地区85%以上、广东省90%以上的珍稀物种,被认为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进化中心。为此,国务院于1994年正式批准建立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原乳阳、大顶山、阳山龙潭角、阳山秤架、连州大东山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合并组建。保护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为珠江流域北江支流的发源地,总面积达5.84万公顷。保护区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因地势较高而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从山底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和山顶灌草丛。

南岭地区至今仍保存着的大面积原生林和原生性较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是地球同纬度沙漠带上一块面积较大的绿洲,同时也是中国南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存最好的地区之一。以南岭国家级保护区为例,这座广东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为千余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的乐园。目前已记录植物287科1262属3889种,记录的脊椎动物31目100科339属555种,其中,兽类有9目25科71属98种,鸟类有14目41科155属261种,爬行类有2目13科49属94种,两栖类有2目7科20属44种,硬骨鱼类有4目14科44属58种。其物种之丰富,不仅在广东,在整个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南岭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曾是百兽之王――华南虎的重要分布地。在延续数年的大争论中,大多数人开始相信野生华南虎已经在野外灭绝了。野生华南虎是否还存活,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岭南风物和文化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岭早已超出了自身作为地理和气候屏障的作用,变成南北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重要沟通要道,并在发展中融会贯通中原与海外文化,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岭南风物和文化。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建立了南越国,定都番禺,成为历史上对岭南进行开发的第一人。南越的建立使得岭南的社会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从原始分散的部落统治社会形态,一举跨入了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历史上的汉族因种种原因,或流放、或贬谪、或迁移至岭南地区,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也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岭南一族的生活。一些被贬谪的名士大夫,如坡等,更是为后世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脍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