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岭南盆景造型艺术》岭南盆景造型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造型艺术研究
1 以素材的特点创造型式
岭南盆景的风格最注重的是素材美,每一种型式的头都有特定的基本形态条件和要求。比如“自然大树式”就要求素材圆浑苍劲,坑埝褶皱嶙峋,盘根错节,然后配以大小比例合理而且曲折流畅的树干,枝要繁而不乱,叶要茂而透气。“悬崖式”的素材必须要有侧根,树干身段要跌宕有序,飘逸有势等。
要使作品得到优良的艺术效果,首先是发现素材和认识素材。而天然的素材是纷繁复杂的,这些素材必须要经过作者去进行改造,才能达到创作目的。而且对同一素材在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因作者的水平,或作者对作品艺术效果的要求不同等原因,得来的最后效果,往往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举例如下:图一是一棵福建茶素材的造型过程(作品1967年开始在地上培植,当时树身直径12cm,1975年上浅盆,树身直径17cm,1978年参展,命题“小鸟天堂”)。这个素材身干圆浑,坑埝褶皱嶙峋,身段大小与高度适中,盘根错节,辐射有序。能植浅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大树式”素材。可是这个素材在未改造之前,却有三条大小同等的树于,没有主次之分。如果为了节省创作时间,第一种设想就是不加改造地利用原来的树干和枝条,得来的艺术效果可能是图中(2)。这样的作品不足之处是三条树干主次不分,排列端正而构图呆板,成型后层次不分,聚散不明,不能与素材和谐的配合,也不能突出“自然大树式”的艺术个性。
第二种设想是将正中的――条树干截去,就会得到图中(3)的效果,这个构图比图中(2)较为通透一点,但是两条树干仍然是主次不分,而且出现树头大、树身小的不协调感觉,依然是不能突出素材的优点。
要充分发挥素材的特点,最好是要有一条与素材比例适当,曲折流畅有气(俗称树气)的主干,才能具备“自然大树式”的造型条件。作者就以此为目标对素材的树干进行改造。首先是将正中一条树干截掉,让其在地上继续生长,半年后伤口逐渐愈合如图中(4);之后又将右边的一条截短,使此枝干减慢生长速度而产生有节奏的曲折,而且使整棵树的生长优势转移到左边的一条枝干上,让它长大成为能与树头比例配合的主干,于是整棵树就达到主次分明,如图中(5);然后继续利用截干蓄枝的手法进行处理,如图中(6),使得到一棵典型的大树型素材。往后就是继续蓄育侧枝如图中(7),利用“疏密聚散”、“有争有让”、“有顾有盼”的枝法原理,去丰富树形和树势,如图中(8)。至此的作品就能达到树头、根、干、枝互相匹配,成为一盆有艺术个性的“大树式”格调的作品了。
从这个例子中的图中(2)与图中(8)的成品比较来看,前者是一头多干的型式,但树干梗直,主次不分,排列齐整,构图显得呆板,如果带叶之后只会觉得一个树头上绿色一团,缺乏个性;而后者的整个树形结构呈现着自然大树式的气韵,树干有主有次,伸延有气,树干分配合理,有聚有散,层次分明,带叶之后,更能突出原来素材的特点,当时很受人们欢迎。这样就显得前后者的艺术效果有很大的差别了。
从这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盆景创作者,对素材造型的“可塑性”要有较好的认识(因树种而论),而且要愿意花大力气对素材不足的地方进行改造,从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出发,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又可以说不同的作者,或同一作者而追求艺术的态度不同,得来的艺术效果也就有所差异。
2 因材施艺与因树造型
“因材施艺”与“因树造型”是岭南盆景创作中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因材施艺是针对某一种素材(树种)的植物特性,施以不同的创作方法,使盆景作品能够顺利达到创作目的。比如雀梅树的伤口愈合性不良,容易造成“偏枯”,就应该尽量利用天然的枝干以减少伤口,避免造成“偏枯”的现象。福建茶和榆树生长得快,可塑性强,伤口愈合性好,根据这样的特性,可以施以大强度的改造手段,使作品造成无论苍劲老辣或是飘逸潇洒的形态也很随人意。椿树的气根旺盛,这是它的天然美,还可以利用它的气根去弥补素材的缺陷。九里香的芽节疏落,愈伤性虽属中等(有轻微卷皮),但不容易枯烂,也可以创造出萧洒的结节。因此,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厂解这些植物的特性,并灵活运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树造型是指根据素材的天然形态,去塑造某一种型式,造成的型式能够达到形神兼备,又有意境,这就是创作的目的。天然的素材很复杂,要经过取舍改造,即是将不能利用的枝干截掉,再按照设计的意愿,重新长出枝条,以达到立意构图的要求的一种创作过程。
因树造型要考虑各种植物的特性,即因材施艺。一可用轻塑法,即尽量利用原来的枝干,减少伤口,加快成材。二用半塑法(俗称打棍法),把凡不合部位及比例要求的天然枝条都锯掉,按照设计的位置重新长出枝条。用这一手法造出来的作品,大多数都能表达作者的创作意愿、创作水平,很有艺术个性。三是全塑法。对有典型艺术个性的素材(如树干不搭配),聪明的作者就会将树干的大部分锯掉,让重新长出树干(榆树、福建茶、相思等快生性树种容易做到),去造成与素材和谐配合的型式。这样的作品,能代表作者的水平,品位很高。
造型艺术研究就是参照上述的相互关系的条件,对盆景造型进行创作的研究。
例如,图二树种是九里香,论素材是属于基本型中的自然大树。这种树在自然界中受到人为的砍伐,低枝丛生,因而素材粗大。而且大多数的素材都会盘根错节,树尾也容易通过改造,达到渐细的比例要求。但是此素材一般的枝条过粗,位置也不符合要求,尾段渐细,利用尾梢的长、短和伸延方向,再配合树头大小,设计成型。取适合高度的形态,然后利用图中(1)的1与3(不用2的原因是它不合比例,而且形态过直与主干太紧靠)作为尾段,目的是令双干树的于形有变化。经过蓄育尾梢和在适当的位置上再长出新枝,变成图中(3),整个型式的布局就琉密有致,枝条的大小比例与树干树头也比较协调。
这种处理,舍弃原来旧枝,目的是可以重新安排符合理想造型的枝条位置,还可以主动地控制每一段枝条的大小比例,无须受旧枝条的大小制约,所以作品成型后显得比较自然。
这种造型的优点是有形也有势,首尾呼应,枝干形态活泼。其中关键是左右的两条大飘枝,有争有让,枝形飘逸而有动感,枝托位置适当,高低有致(相反,如右边的一条枝托向下移,就会与左边的一条形成“对门枝”,便觉得呆板:最下边的一条“点枝”如过大过小都不好),层次分明,疏密 聚散有序,既可以用脱衣换锦(摘光叶子)法,也能用带叶法展出。
图三也是一件九里香的自然大树的素材,作者也是根据此树种的特性施艺的读者可以通过图解了解其中的创作过程。下面我们挑选几种有代表性的型式谈谈因材施艺的方法。因为天然素材是千姿百态的,既无定型,也无定法。创作者可以根据以下图例作参考,举一反三,就可以创作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品。谁掌握得好,谁就能成功
(1)一个素材两种型式
盆景创作的第一工序,是立意构图。当你得到一件素材时,欲将它造成一件与型式很好配合的作品,那就要进行细致的研究,选择出其中最佳的方案才动手。如作者能够处理好这一关系,他的作品成功的因素就大,否则会对有创作前途的素材造成浪费。特别是有些素材的天然形态,用不同的手法去处理,可以造成两个以上的最佳型式,于是就要进行比较,包括作品成功之后的艺术效果、经济价值、创作时间多少,以及素材(树种)的植物生理特点等因素在内。选择其中最佳的方案去进行创作,才能比较顺利。
下面是一个素材两种型式的两例:
①“老干新姿”与“风华正茂”。图四是一个素材创作成两种型式的过程。从素材的形态看,经过砍截后,属大树式的素材。
图中(1)―1是原树的主干,经砍截后改变了顶端优势,生成2、3、4、5各枝段。正好利用这一段作为作品的主体部分,使作品的主干能达到既曲折又渐细的比例要求,符合构图的原则。而2、3、5、6可留作枝干,7、8因为树势的关系,所以不宜设立。经过载截后,得出(1)(划了虚线)的素材。这一个素材不足之处是a和b的两段过于硬直(长且直),有两个“死曲”。结合树头的形态,利用原来的枝条,造成了(2)的雏形,这样既增强了树势,又解决了a和b两段硬直的缺陷。
根据大树式的型式,如果不将7和8两点去掉,就会影响树势的“轩昂”气概。在5的位置营造一条大飘枝即可使树势显得生动活泼。以6枝作为均衡树势的重心,它的两枝“沉爪”可遮掩a的直干一部分,减少a的硬直感觉,同时利用b的距离作为与5枝疏散过渡。于是树势就疏密有致,生动活泼,很有气魄,显出“老干新姿”的意境。
“风华正茂”,同是利用(1)的素材,因为素材是榴树,生长速度快,容易培育主干,在这一前提下,又可以塑造另一种型式。如图中(4)是将a的上一部分截去,利用7、8两枝的天然枝条作为第1、2托。在a段重新培育出一条主干的顶部,利用植物顶端优势的生理特性,基本上可以令到1、7、8三条枝条同步生长。这种型式所花耗的创作时间略比“老干新姿”多一点,但它是一件苍劲古拙、枝繁叶茂的矮仔大树,能够充分突出树头的苍劲嶙岣、盘根错节的特点,具有典型的岭南盆景传统风格,很受人们欢迎。
②“玉龙飞渡”与“海底捞月”。图五是一棵悬崖式的素材,这种素材多见于雀梅树,素材枝芽复杂,曲节多变,要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素材的造型特点,在进行创作时特别是要根据雀梅树的特性,保护素材的伤口,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图中可看到,5是一条“指天根”,必须截掉才能适合悬崖式的法则11与2的枝条过大,不合比例要求,所以也要将它截掉(在自然界里,生长着这样大枝条的坯材,才能促成主干生成曲节及有渐细的趋向);再将3与4截掉(3可留一轻微的残段,可增加树干的嶙岣感,又能作为伤口的保护)。打坯后成为图中(2)的雏形,因为a段长而且直,觉得很呆板,很不美观,现将它的位置摆放成“垂直”状态,在观感上就可以消除这一缺陷。并在a段上长出两组枝条增加了变化,消除硬直的感觉。并且刻意地拉长它的尾段,使之显得生动活泼,成为一件挂壁式的妙品。
这一作品成功之处是利用挂壁式的型式,枝托分布合理,带叶展出也觉得层次分明。
同时,这一个素材还可以造成另一种型式。经过打坯之后,首先将a的一段全部截去,保留3与4,得到图中(4)的素材,然后经过培植,将3延长作为主干,根据长短、大小的比例,曲节流畅来创作,可以得出图中(5)“海底捞月”的型式,这一件作品的艺术表现也是成功的。
玉龙飞渡、海底捞月都属画意型,都具各自的特点。刨造这种型式首先是要求头根有抓紧盆沿的姿势,头部的曲节有嶙岣和节奏感(切忌圆滑成伞柄一样),身段的曲节要流畅,枝托要层次分明(过密会显得臃肿)。掌握这一法则去运用枝法,作品才能有新的意境。
(未完待续)
本文节选自刘仲明、刘小玲编著《岭南盆景造型艺术》。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原书责任编辑梁旭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