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佛两地物理中考试卷对比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佛两地物理中考试卷对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比分析广东省和佛山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的题型、考点分布以及试题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体现,让教师在备考中透彻理解中考试题所体现的对学生物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加强日常教学。

【关键词】物理中考试卷 题型 考点分布 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210-01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密切关注中考备考动向,从而在课堂教学中适应中考试题的变化,透彻理解中考试题所体现的对学生物理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加强日常教学,让备考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方向,将备考与日常学生物理双基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本文通过对比2014年广东省及佛山市两地物理中考试卷,对2015年物理学科的中考备考提供一些方向。

一、两地物理中考试卷题型对比分析

对比2014年广东省及佛山市两地物理中考试卷进行题型分析,对比如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地试题在题型比例分配上是非常接近的。两地中考物理试卷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进”和“选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命题原则。整个物理试题重视对学生的“双基”考查,试卷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广,题目也很新颖,起点较低,难度分布适宜,注重学生的能力考查。

二、两地物理中考命题思路对比

1.依托教材考双基

新人教版物理课本图片、小实验、课后习题等素材很丰富,它不仅丰富了课本内容,又能图文并茂,使学生比较直观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是中考命题人丰富试题手段之一,近几年两地中考物理试卷中都有试题体现了这一点。

以佛山物理中考试题为例,2014年中考题中以教材图片为载体编制的试题:如题2、题3、题4、题6、题13、题16、题17;题25;2013年中考中以教材图片为载体编制的试题:题3、题4、题9、题16、题19、题20、题26;这些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给考生亲切感。很多问题都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所以我们在新课教学及复习中应以教材和基础为主,夯实基础。

分析近几年两地试题可以发现,命题中利用课本素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课本素材图片命制试题,这种题目往往难度不高,教材对图片相关知识有详细解释,学生只要能弄懂书上相关物理知识,就很容易获得正确的答案。②提炼教材文字改编为试题,命题者往往从课本的物理概念、规律、定律、结论中抓取关健词,编制成试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从课本文字中提炼问题,引导学生重视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学生只要具有在概念、规律中提取相关物理知识的能力,就应该很容易做出此类题目。③从课本课后练习中改编为试题,新人教物理课本中都编有一定量课后习题,目的是辅助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掌握和进一步对内容提升,题量不多难度也不大,但很有针对性。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作为随堂练习或课外作业,但很多老师不够重视,谁知这又往往是命题者出题素材之一,近几年试题中都出现了由课本练习题的图稍加添加、修改或由图形涉及物理知识提练成文字而成的题目。

2.突出重点考力、电

两地中考试题都以电学和力学为主要板块,2014年广东省卷中力学版块占41%以上,电学占34%,两大板块接近占总分的75%,而且贯穿各个题型,充分体现出力学和电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

3.构建三维考素质

新课程改革一个突出标志是由原来强调“知识”一维目标,考试把学生当容器,看你装有多少知识,转变为“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中考试题中也越来越强调这一点。如2014年佛山中考25题,试题素材新颖,不仅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光的反射、凸面镜和凹面镜、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能量的相互转化这些知识进行了考查,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考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2014年广东省卷的第23题是一道开放性实验题,遵照了新教材“体现开放性,培养实践能力”的编写理念。该题的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也开放,既考查了学生对现象和规律的掌握,又考查了学生用文字清晰描述实验步骤和物理规律的能力,也是整个试卷当中具有一定区分度的试题,对于平日只注重课本知识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同学来讲,很容易折戟沉沙。

4.联系实际考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越来越明显。纵观两地物理中考试题,理想化、模型化、死记硬背试题已经很少了。佛山2014年中考题中:14题“高压蒸汽压力控制装置”;24题“直流电铃”;25题“汽车中的物理现象”等素材与应用实际相结合,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突出了物理与“STS”的联系。

三、两地中考试卷命题比较对2015中考备考的启示

1.在复习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渗透STS的观点,从社会的热点问题入手,关注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

2.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估测、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排除故障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重视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对于密度、平均速度、机械效率、电阻、电功率测量等20个学生实验进行必要的变化。同时要重视课本上的课后小实验的设计和具体操作,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创造性的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2]佛山市2014年高中阶段学校物理学科考试说明

[3]广东省 2014年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