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课堂导语的艺术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们把教学当作一门综合性艺术,把教师当作一名导演,那么导语就好比是一出戏的序幕,一部小说的开端,一篇散文的文眼。精当的导语能激发兴趣,调动注意力,引人深思,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教学在积极而兴奋的情绪中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尽管开讲的导语长则几分钟,短则只有三、五句话,却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要重视导语的设计,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教有法,但教又无定法。导语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形式各异,但万变是不离其宗的。每门艺术都有其基本的准则,导语方式尽管因人因时因事而形式多样,但导语的作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激其情,启其疑,引其思,奋其志。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在“疑、奇、情、趣”上下功夫,设疑激奇,才能引之入胜,情趣盎然,才能形象感人,这就是设计导语的基本准则。下面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做具体的阐述。
一、设疑引思,启发心智
设疑才会引起质疑,这是教学引导的准则之一。在导语中巧妙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疑就是制造悬念,给整个教学过程打下伏笔,从心理上造成学生渴望弄清问题答案的紧张状态,使学生思而不解,欲罢不能,顿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好比是推理小说的悬念设置,让读者疑团丛生,又非弄清不可。如此导引,既调动情绪,又开启心智,促进思索。在教《中国石》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兴趣,我针对题目故弄玄虚地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大家见过石头吗?学生听了大笑,说见过。那见过中国的石头吗?又是大笑,说见多了。既然见多了,那我们为什么还了解到处都可看到的石头?这里的“中国石”是一块普通石头吗?为什么要写它呢?这个导语,我先就题说题,自然导引,再逗趣,然后激疑,迫使学生不得不思考。这样的导语,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又切中肯綮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设疑、激疑,这是设计导语的首要准则。因为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思考问题,再解决问题,思维的兴奋点要先点燃起来。平铺直叙的导语难以激发兴趣,古人曾说“多疑”、“善疑”是做学问的开始,因为“善疑”才能“深思”,“深思”才能“明辨”。
二、以奇入境,欲罢不能
如果说“疑”是激发“思”的前题,那么“奇”则是推动“思”的动力。人们总是向往新鲜、神奇的事物,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好奇心。因此在课堂导语中设计好“奇”字,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激发浓厚兴趣,对问题深入思考,欲罢不能。为了激发学生产生探秘的热情,在教学有关自然奥秘和科学原理的课文时,我在导语设计中突出“奇”字。如教学《太阳》一课,我了解学生对太阳的认识程度,多半只停留在太阳能带来光和热等表面现象上。为了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全面认识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在设计导语中,我突出了于常识中见神奇的特点,开讲的导语是这样的:太阳看起来象一个圆盘,为什么却能给地球的万物带来光和热?没有太阳,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地球上的动植物会灭亡吗?太阳比地球大吗?这些问题是针对学生对太阳认识少而设计的,特别提到太阳跟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急需弄清究竟。
三、以情动人,感同身受
创设情境,叩动心弦,引起情感共鸣,这也是设计导语常采用的一个依据。用形象化手段创造课堂气氛,或慷慨激昂满怀深情地朗读,点燃自己人,照亮别人;或以名人轶事,格言警句,导入新课,常有鞭辟入里,振聋发聩的效果;或讲述生活中感人事迹,娓娓道来,就能使学生感同身受。只要导语自然恰当,形式可不拘,能突出“情”字,就能揪住学生的心,将某种情绪感染学生,在讲解课文前让学生先入为主,为真切理解文章内容而打下情感基础。
如上《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我从教科书谈起,说到今天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要说一本书,就连买一台电脑,一架钢琴,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时光倒流到五十几年前,为了解放区的孩子能有一本教科书,却得用生命去换取。今昔对比,天壤之别,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深刻地理解了“珍贵”的含义。
四、以趣入境,活跃气氛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在导语中增强趣味性是不可或缺的,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要突出“趣”字,就要在形式上多下功夫。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调动形象化手段,如精美的课件、卡通漫画、故事、游戏、小实验猜谜以及风趣的语言、滑稽夸张的动作等,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境。在情境中巧设疑问,制造悬念,诱发思维积极思索,使学生的心理处在兴奋状态,为课文讲解打下良好的基础。遵循教学规律,设计好导语方式,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能从学生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重视导语的设计,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那么教与学就能处于和谐的状态。本文从“疑、奇、情、趣”上对导语设计作简要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