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抗病虫品种鉴定与选育、农药新品种的引进与开发、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的进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增加科研投入、选育抗病新品种、开发新的关键防治技术和加强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青稞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 S435.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79-01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和酿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007―2008 年青稞播种面积11.7万~12.0万hm2,总产量 59.5万~62.0万t,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 69%~70%、65.1%~65.9%[2]。青稞病虫害每年平均造成产量损失10%~20%,严重危害年份达50%以上,已经成为制约青稞高产、优质、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对青稞的危害,对确保青稞稳产增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就青稞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1 研究进展

1.1 抗病虫品种鉴定与选育

国外对大麦条纹病、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致病性、黑穗病、分子标记和定位、抗大麦条纹病基因鉴定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国内对此的研究报道较少[3]。大麦细菌性条斑病、黑穗病、条纹病是我国大麦产区的主要病害,种子药剂处理虽能防止该病害的发生,但费时费力,且药剂残留会导致环境污染。应切实加强选育抗性水平高,加快选育多抗和兼抗品种[4]。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生物技术选育抗病虫品种的工作和推广速度。的抗病基因工程已经处于起步阶段,自治区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重点实验室已经开始着手筛选抗性材料,并成功鉴定出抗青稞白粉病的育种材料[5]。

1.2 农药新品种的引进

近年来,由于温度升高,异常气候使得地区青稞主要病虫危害突出,发生面积大幅增加,灾害频率逐年增加。经过连续几年调研,主要病虫害包括条纹病、黑穗病、细菌性条斑病、蚜虫、地老虎、蛴螬等。总体来看,自治区农牧民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存在防治时期不当、重复用药、盲目用药等,加之农村当前施药器械落后单一,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

项目组通过引进苦皮藤、杀蝗绿僵菌、农用链霉素等多种新型农药以小区试验、大田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选试验示范,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改进抗药性监测和治理技术,充分利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因素,强化农业防治、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保护利用天敌,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农药,在保证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达到控害目的。

1.3 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

自治区青稞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防治,长期以来引起了病虫的抗药性和再猖獗、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生物防治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项目组已经鉴定出寄生性天敌蚜小蜂类、茧蜂类的优势种,捕食性天敌瓢虫优势种2~3种,并基本弄清其在当地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用于防治青稞蚜虫等。

2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1 抗病性品种的选育

选育抗病、虫性的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有效的途径。的青稞抗病虫害基因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基因工程抗病虫害育种相比,研究相对滞后,各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

2.2 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

受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自治区的生物防治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的优点是除在使用之初发挥作用以外,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生防物可以存活、增殖,从而持续保护作物免于受害,但是生物防治的基本特征是作用比较迟缓,而且效果的稳定性易受生态环境因素所左右[6],加之价格相对偏高,农民难以接受。

2.3 基础性研究

由于地域、重视程度的限制,长期以来,自治区对青稞病虫害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对病理、抗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还属空白。基础研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主要病虫害关键防治技术的发展和灾变规律研究的突破。研究害虫的生理学机制、学习行为、致害行为、取食行为以及致病毒素的生理生化和遗传学机制;应用分子标记、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研究青稞的抗病虫机理,害虫的抗药机理以及快速简便的抗药性田间检测方法等。探索计算机等在病虫分布判别、预测预报、专家管理咨询系统等方面的应用。

2.4 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平,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抗灾夺丰收的重要措施[7-9]。青稞的总产量在逐年上升,其中,每年因有效防治病虫害挽回的损失占总产的5%,但是每年投入青稞病虫害研究的经费却不高。建议自治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区开展的病虫害调查、药效试验、防效调查等公益提供经费支持,并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推广先进的植保机械。

3 参考文献

[1] 吴昆仑.青稞功能元素与食品加工利用简述[J].作物杂志,2008(2):15-17.

[2] 强小林.青藏高原区域青棵生产现状调研考察初报[J].农业科技,2011,33(1):36-38.

[3] 刘万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发展探讨[C]//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1998:56-61.

[4] 丛斌,李玉清.辽宁省春玉米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建立、发展与展望[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5):413-417.

[5] 原红军.青稞种质资源材料白粉病抗性鉴定[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4):8-14.

[6]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7] 郑惊鸿.应加大植保专业化支持力度[J].农药市场信息,2010(18):1-2.

[8] 任又成,张志斌.南繁加代中青稞田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121-122.

[9] 蔡利柱,王彦红.青稞条纹病的发生与防治 [J].植保技术与推广,1997, 17(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