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转瞬间的形态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瞬间的形态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舞蹈是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事物的反映,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通常被人们成为“活的雕塑”和“动的绘画”。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是由无数个舞蹈“瞬间”构成,它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它不会在一种固定模式下存活,而会在自由的空间里生存。

关键词:舞蹈;瞬间;构成要素;瞬间延伸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79-02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舞蹈作品可以从开场至结束都一直获得观众的欢呼,观众只有在舞蹈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震撼心灵),才会发出热烈的掌声和疯狂的欢呼,这可以感染观众、让观众融入舞蹈情节之中的时间段就是舞蹈中最精彩的“瞬间”。但是,除了这些最精彩的舞蹈“瞬间”之外,一个完成的舞蹈作品必须还要有无数个平凡的舞蹈“瞬间”同时存在。可以说,舞蹈“瞬间”是构成完整舞蹈作品的基本元素,没有舞蹈“瞬间”的累积,就不会有一个完整舞蹈作品的呈现。

一、“瞬间”的概念

舞蹈艺术,是指经过提炼和组织的节奏化、造型化、虚拟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重表现那些语言文字难以表现的人类内在的深刻思想、细腻情感、鲜明性格,以及人与外部事物之间矛盾冲突的艺术样式。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由于舞蹈艺术是在一定的空间(如舞蹈、广场等)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和表情姿态以及不断变化组合的队形画面,组合音乐、舞台美术(如服装、道具、灯光、布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舞蹈是一种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瞬间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一眨眼的功夫;转瞬之间”,也就是说,“瞬间”是相对的,可以是短短的一刹那,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整体里的某个组成部分。如果在一个完成的舞蹈作品里,“瞬间”可以小到一个亮相或是一个起范儿,大到一个舞蹈语句,都可以称为是舞蹈“瞬间”。

二、舞蹈“瞬间”的构成要素及基本要求

节奏性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舞蹈“瞬间”存在于舞蹈中的必要因素。人的自然形态动作只有经过节奏化、动律化的提炼,才能称为舞蹈动作。一个舞蹈作品要靠节奏进行组织,不同节奏的变化和发展,体现不同舞蹈的风格和特点,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一般来讲,快速、跳跃的节奏动作,多表现欢乐、激昂的情感或情绪;缓慢、深沉的节奏动作,多表现忧郁、哀伤的情感或情绪。

由阿依吐拉表演,阿不力孜・阿克奇手鼓伴奏的维吾尔族舞蹈《摘葡萄》,就是运用鼓手淋漓尽致的手鼓伴奏和舞者生动细腻的表演,表现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来到一望无际的葡萄园的无尽喜悦,通过先后两次摘葡萄,一酸、一甜的鲜明对比,使这个舞蹈放射出独特的异彩。阿依吐拉在摘葡萄时运用的舞蹈技巧(快速旋转),配合阿不力孜・阿克奇激烈的手鼓伴奏,充分表现出了人物的情绪和心态,使在场的观众“瞬间”通过听觉、视觉的感知引发出味觉感知的艺术联想,在舞蹈表现内容上堪称为具有独特创造性的突破。

舞蹈“瞬间”的内容情意性,存在于每一个精彩的舞蹈“瞬间”,它充分的包含着创作者与表演者的生命情感和追求信念。在群舞《中国妈妈》中,所有演员抻起裤腿,向后夹住手臂,双腿蹒跚着向前冲出,并加以抬头、跺脚等动作,表现在抗战时期做为母亲,亲眼目睹自己亲人惨死,拼尽全力,却无力挽留亲人生命的场面。这时,一位妈妈站在她们中间,双眼充满惊恐与愤怒,一手用力捂住嘴巴,一手颤抖着向前指出,之后脚下踉跄的向前走着,表现出面对敌人的种种残暴罪行,却只能自己强忍屈辱与悲伤的画面――就在由这几个舞蹈“瞬间”造成的画面中,动作、画面、声音、效果交织成了一组凄惨的和弦。

“瞬间”舞蹈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视觉平衡。在绘画艺术的构图方式中,有一种“图――底”的视觉平衡,运用到舞蹈“瞬间”中就是舞者与舞台背景的关系(无论这物体有无景物)。例如:简单的舞蹈构图在空无景物的舞台上,舞台“屏面”的长方形框架与舞台“平面”因纵深的透视效果而出现的梯形框架,一并与舞者构成了最近本也最单纯的“图――底”关系;如果舞者置身于一方布景叠置的舞台,那么这种“图――底”关系就复杂的多:布景的位置、形状、色彩、客观亮度、动态还是静态都会对舞者之“图”产生影响。由此想到,变化众多的舞台布景与舞者的“图――底”关系,只是舞蹈“瞬间”样式“图――底”的一个方面,也是最基本的方面。另外一个方面,由舞者与舞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在双人舞的舞蹈“瞬间”中,男舞者在许多情况下会做扶持、托举女舞者的动作,在俩人的重叠造型中,男舞者的部分身体常常被女舞者叠蔽而构成“图――底”关系;在领舞与群舞的交织中也有充分的展现,通常是领舞者为“图”而群舞为“底”;在舞者与舞者之间,构成舞蹈“瞬间”的“图――底”关系,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图”与“底”可以互置;其他一些特征还有,静态的舞者往往成为动态舞者的“底”,后区舞者往往成为前区舞者的“底”。

三、舞蹈“瞬间”的延伸

没有许多舞蹈“瞬间”的进行就没有完整的舞蹈作品。观众观看过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之后,可以在脑海里回味起来的那些舞蹈画面,就是刺激到他们神经的舞蹈“瞬间”。舞蹈“瞬间”的节奏是由“体动节奏”来显示的,这里的“体动节奏”是指,舞者身体运动在其力度、速度、幅度和向度变化中的节奏。那些被观众大脑所吸收的“瞬间”不只包括了令他们兴奋、呐喊的瞬间,甚至还包括了令他们困惑、乏味的瞬间。许多民俗舞蹈中动作单一、节奏复沓的“体动节奏”,是非旋律、更非和声的“单音”,从舞蹈空间营造的角度来看,只有“点”、而无“线”、亦无“面”。能够刺激观众的舞蹈的“瞬间”,最终落实为以空间来营造精彩的舞蹈“瞬间”。尽管舞蹈总是与音乐相伴而行,但舞蹈“瞬间”的视觉节奏并不总是同步的。在会的音乐节奏中作慢动作,是在一种“紧拉慢跳”的反差中突出舞蹈瞬间的独特性;一些现代舞者喜欢用“微量音乐”伴奏,本意也是通过弱化听觉节奏时的“抢节奏”或“吃节奏”,也是为了寻求舞蹈“瞬间”的突出性。

“视觉显著点”是贡布西里对视觉心理构成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也是舞蹈“瞬间”的延伸。所谓视觉显著点,就是能让观众发出疯狂欢呼和热烈掌声的精彩舞蹈“瞬间”。“视觉显著点”一定得依靠中断原理才能产生,视觉显著点的效果和力量都缘于延续的间断,不管是结构密度上的间断、成分排列方向上的间断还是其他无数引人注目的间断。

舞蹈不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呈现,而是一个动态的空间流程。按照“间断产生视觉显著点”的原理,舞蹈视觉显著点的产生当然首先是运动连接性的“瞬间”间断。作为一个运动,舞蹈连续性之最显著的“瞬间”间断是由动而静。中国传统舞蹈常用此法来造成“视觉显著点”,俗称“亮相”,亮相作为视觉显著点,一种情况是出现在某一舞段的起始“瞬间”和终结“瞬间”;另一种情况是运动速度的间断,当运动由快而慢或由慢而快时,这种“瞬间”间断就出现了。因为运动速度变化本身意味着前一运动速度的终止和后一运动速度的启动,相比较而言,由此造成的“视觉显著点”是软性的,它虽不如亮相那般强硬却能让观众注意到舞者情绪的细微变化与多层次性。还有一种重要的运动连续性的“瞬间”间断,也就是“瞬间”方向的改变,我国许多民间舞蹈在启动时都有个逆向发力的过程(俗称起范儿),这个起范儿之后的运动由于是“瞬间”逆发力方向而行,往往格外引人注目。

对总体的舞台构图而言,造型完整性的“瞬间”间断主要出现在打破舞台构图的统一性和均衡感上。试想在一队动作整齐划一的舞者中,一人出错而“鹤立鸡群”,立刻便会成为舞蹈视觉样式中营造细节的有效手段。例如:舞蹈《岁月如歌》中一名学生为不断练习老师教授的动作而出现与众学生动作的不一致时,便属于此类。打破舞台构图的“均衡感”,是指舞者空间排列秩序的间断,例如:在圆圈队形排列中留出一个缺口,或者使舞台中线两边的比重失调(舞台构图完整性的间断),都会出现“视觉显著点”。

舞蹈“瞬间”,不会在一种固定模式下存活,而会在自由的空间里生存。平凡的舞蹈“瞬间”可以为精彩的舞蹈“瞬间”做铺垫,精彩的舞蹈“瞬间”可以让观众随情节而激动,深深地感染观众的灵魂、重重地冲击观众的心灵。无论是“雷霆收震怒,江海凝清光”的阳刚之美、还是“缓和、宛如”的阴柔之美,都是构成完整舞蹈作品不可缺少的“瞬间”,都有其存在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