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昆明市公共艺术的现状调查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昆明市公共艺术的现状调查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昆明城市公共艺术现状调查为出发点,借鉴传播学受众调查统计方法,运用国内外公共艺术理论的相关成果,从建筑、公共雕塑、壁画装饰、公共设施,临时性公共艺术作品,定期性公共艺术作品等方面,对昆明城市公共艺术现状进行调查,梳理昆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的关系,由此尝试提出地域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当代中国现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的参考和建议。本文具有较强的实践品格,以个案研究为依托,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大创新处在于综合运用艺术学、传播学与社会学方法,尝试提出地域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昆明市;公共艺术;地域文化;公共设施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59-02

1950年代始,公共艺术研究随着西方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而蔚为大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审美规范体系与操作体系。1980年代,中国的公共艺术开始起步,2000年初,公共艺术成为中国艺术学界关注的焦点,潘耀昌、王洪义、孙振华、李公明、翁剑青等学者,从各个角度讨论了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与艺术性诸问题。然而结合具体的地域城市文化形态,检讨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现状、探讨其地域发展模式的研究还相对薄弱。本文以昆明城市公共艺术现状调查为出发点,从建筑、公共雕塑、壁画装饰、公共设施、临时性公共艺术作品、定期性公共艺术作品等方面,借鉴传播学受众调查统计方法,运用国内外公共艺术理论的相关成果,梳理昆明市脉络与公共艺术的关系,由此提出地域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当代中国现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昆明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的历史的城市,有许多珍责的文物古迹、著名的风景名胜和各具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建筑风格明显受到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熏陶。但是,由于加快城市发展进程,城市历史人物及古建筑艺术都在人为的流失,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以及地域特色在逐渐消失。城市大刀阔斧的改造建设,却不考虑自然地理以及文化地理所造成的独特景观与人文环境。昆明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漫长峥嵘的的发展岁月中都积累着大量的值得尊重与保护的文化、重要的历史事件、名人轶事、名胜古迹、传统建筑、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以及民俗风情,这些历史文化风俗深层的蕴涵着昆明的文化灵性和精神财富。

一、城市街区类作品

昆明街区类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多以雕塑的形式出现。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从创作、建成到落成的过程中都需要体现出城市生活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并且公共性与艺术性很好的融为一体。城市雕塑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道德和地域特征,反映城市特色与风格,传承城市的气息风貌与历史文化,是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公共艺术的范围得到了逐步的扩大,它包括人们公共生活空间中所有可以艺术化的东西,企图让人们在生活的任何角落都能发现美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昆明南屏街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一组青铜雕塑,带着浓重的民俗气息,它对昆明旧时代的人物进行了刻画,反映了老昆明的风俗民情。这些雕塑都是青铜材质真人大小的,有旧时的照相师傅,挑着框卖东西的小贩等等。在南屏街头你可以看到,市民们拿着相机欣喜地与雕塑中的人物合影;小孩子站在雕塑周围仔细的打量着, 一脸的兴奋;而一些老年人往往陷入了回忆中,这些生活场景在他们童年的时候还经常能够见到。显然这组雕塑是成功的,作为城市雕塑,它在昆明市民中的影响力及所达到的效果不言而喻。这组雕塑的感染力达到了,也有一定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但现代城市雕塑的相互模仿太多了,城市雕塑的艺术性也越来越低。在我国各大城市里最常见的就是这种青铜材质的人物雕塑艺术作品和一些现代材质所做的抽象雕塑。各大中城市用这种贴近人们生活的形式做成公共雕塑作品,希望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同感,同时也是公共艺术在城市最明显的体现。像南屏街的这组民俗雕塑在全国各地与其类似的太多太多了……

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中经常存在着这种重复建设,没有原则的效仿西方公共艺术模式,但是西方的城市建设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这个过程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管理者素质,艺术家参与和市民的素质提升而不断发展的,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昆明的城市雕塑作品应立足于本土历史、经济、文化诸多因素基础之上,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

二、校园类作品

学校是肩负重大责任的机构,校园空间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公共艺术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触觉和视觉经验。尤其是小学生,正在处于视听感官经验尚未成熟的身心发展期,校园公共艺术可以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触觉和视觉经验。所以,学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艺术教育之外,也应该重视校园的装饰、建筑、教室的布置、生活环境的审美作用。校园公共艺术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参与者的特殊性―学校的师生;另一个就是要与艺术教育密切结合。校园公共艺术可以有多种形式,并不一定拘泥于雕塑和墙报,学校的教室,大门,墙面,标识系统,游乐设施,园艺景观,节庆活动等等,都可以成为校园公共艺术的项目。校园公共艺术最忌政治说教和概念的堆砌,与活泼的校园环境不符。校园内部的各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校园和谐的重要表现。和谐的校园公共艺术是学生与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统一的重要纽带。

学校也应该系统规划校园人文环境,发挥校园环境的隐形教育功能。例如说修建文化墙,摆放与校园环境融合、艺术品位高的主旋律公共艺术作品。也可以将现有的彩绘,雕塑等文化设施改造成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校园景点。在教学楼,图书馆和学生公寓等建筑物的走廊,过道中采用增添艺术气息的摄影、绘画、雕塑艺术装饰作品。公共艺术可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效工具。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艺术活动中去。倡导教学理论与艺术互动,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喜剧,电影等多门类的公共艺术选修课,注重理论知识的多元化,培养艺术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三、交通类作品

交通类公共艺术是与设置地点密切相关的艺术,这样的艺术被称为“定点艺术”。普通大众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或者出游,候车亭的样式,公交车上的广告或其他公共设施,都是交通类公共艺术。在昆明,已建成的车站,出现很多招贴、灯饰,一些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只是很少人愿意过多的停留,更少会有人关注这些站牌里的视觉美感,所以,交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很容易被忽略。

乘坐公交车的人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或者阶层,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中最大众化的场所。由于技术原因,标准化的引导指示牌不能随意更改。例如:售票口、检票口、站台、候车厅。公共艺术可以表达出所在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价值。

昆明交通目前以公车为主,公交站牌基本都被广告牌覆盖,有些广告牌没有任何艺术性而言,仅仅为集团利益服务。通过调研发现,市民对交通类的艺术作品不够关注,很多市民对交通类的艺术作品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公共艺术被要求纳入城市建设,建设者和市民都要认识到,其存在理想状态不仅仅是作为纯粹的精神和艺术表现,也不是纯粹的视觉观赏,更重要的是希望公共艺术能使公共环境更加具有一种“场所感”“亲和感”“地域性”“文化性”,更多的服务于广大市民。昆明目前应该筹备创作雕塑性路标、物体或建筑物,用做公众认可的标志物。交通类的公共艺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艺术家的参与,媒体的宣传以呼吁大众的关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运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共艺术可以影响市民日常生活和审美趣味,将不同时代的美学传统、时尚风潮和文化品位保留在公共交通空间中,积累出独特的历史美感。

四、设施类作品

设施类公共艺术,是指那些针对某一特定用途提供服务、空间和设备的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本身负担着某种实用功能,涵盖了很广的范围。最常见的有招牌、路标、座椅、电话亭、书报亭、流动摊位、垃圾桶、红绿灯、电路设备、公共健身器材等等。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居民提供生活的便利和舒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有些公共设施可能会依附于建筑或其他环境工程,更多的公共设施只能让人们想到它们的实际用途,而不容易联想到它们的美感效应。好的公共设施设计,是整体风格的组成部分。

昆明现在还缺乏风格统一且功能齐备的城市设施,设施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细枝末节。为了让公共设施有较长的寿命,除了选用坚固耐用的材料以外,经济性与标准化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也便于维修和再生产。所以说,系统性的设计和规范的生产是设施类公共艺术建设的基本条件,此外行政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方式和艺术家的素质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五、雕塑公园

雕塑公园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国际上的雕塑公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性的、如美国纽约州史东姆艺术中心、马德里雕塑公园;另一种为专题性的,如美国华盛顿罗斯福纪念公园。

昆明目前没有专门的雕塑公园,但是大部分公园里都设有雕塑作品。这些雕塑作品可以分为纪念性的、游乐性的、展示性的等等。从本质上讲,这些雕塑作品具有展示的特性,但是由于作品所体现出性格不同,尤其是整体策划意识的差别,作品的展示方式存在主动与被动两种不同的效果。翠湖公园作为城区中心公园,成为昆明市民在闲暇之余放松娱乐的主要场所。公园内艺术类的雕塑以聂耳像最为著名。作为纪念型的公共艺术作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巨大的体量,在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实施中,往往耗费时日,以求精益求精,达到永留人间,万世瞻仰的目的。当代的纪念性艺术已不满足于过去的形式,而且纪念意义也有所不同,不再是单一的歌颂,对人与事所具有纪念意义本身的探索和思考促使纪念雕塑艺术逐渐摆脱过去的固定模式,更多的偏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从而表现纪念本身的意义。但是仅此一处的雕塑被围栏保护着,当有人从此处经过的时候,其心理感受就像是在博物馆欣赏展柜中的展品一样。这时,雕塑与人之间就只有展示与观看的关系,而且这种观看对于周围的居民来说,将会随着新鲜感的丧失而变成被动的观看,甚至是麻木和漠视。这种摆放在公园里的雕塑就涉及到公共性的问题,公园是任何人都可以休憩与娱乐的,雕塑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充分考虑到市民的心理,强调与自然的巧妙融合而不是刻意的突出作品,让受众者对作品有敬畏感与距离感。

昆明大观楼公园浓缩了昆明300多年园林发展史,是昆明市艺术价值较高的园林之一,公园内设有专门的雕塑区。客观上说,大观楼公园的整体环境是最好的,位于远郊区,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水面宽阔,夏季荷花茂盛,碧海蓝天,视线非常开朗。仅从艺术性上讲,陈列的这些雕塑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大观楼公园反映了当前国内雕塑公园整体设计的欠缺性,就是如何处理数十件雕塑作品与室外空间的相互关系。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意识到,城市文化建设不是巨大建筑物的构造,不是钢筋混泥土铸成的物质堆积体。城市在当代是集中了知识、理想、才智与人性情感的修养之地。一座没有艺术情调和文化气息的城市是没有灵性的。现在,公共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无所不在的项目,成为一片新兴的,有生命力的乐土,它为大多数人受用和体验艺术世界与艺术精神。

昆明的城市公共艺术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建设昆明市公共艺术要结合昆明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不可操之过急,防止公共艺术面貌的重复和单一的倾向,将历史文化中遗留的艺术和人文精神与现代手段巧妙结合起来,既能体现城市的厚重历史,又具有当代艺术的特质。公共艺术是艺术与社会大众的互动,大众是基础,同时艺术家需要从公众获得集体的精神指向,政府专业以及统一的行政管理是公共艺术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公共艺术才会稳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