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议减少涤粘疵点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减少涤粘疵点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优化工艺设计

1.1开清棉

1.1.1开清棉工艺流程和工艺配置原则开清棉应采用短流程配置,并遵循“多松少打、少落多梳、充分混和”的工艺原则,工艺流程为:A002C型自动抓棉机A006B型混开棉机A036型梳针滚筒开棉机A092型双棉箱清棉机A076型单打手成卷机。

1.1.2设备速度、隔距与成纱质量的关系首先,A002C型抓棉机速度适当提高至960r/min,小车运行速度加快至35.9m/min,做到少抓、勤抓,增强混合效果;其次,A006B型混棉机的角钉帘速度从95m/min提高至119m/min,与输棉帘线速比保持在71∶1,以发挥角钉帘对棉束的撕扯作用。A036型梳针开棉机打手是开松的主要机件,其速度高低对开松、混合至关重要。由于涤纶纤维弹性好、强力高,粘胶纤维弹性差、强力低;所以应针对原料性能差异设置不同打手速度,表2是A036型开棉机在不同打手速度下T、R纤维成纱质量对比。纺粘胶纤维时打手速度低,疵点及成纱千米棉结少;相反,纺涤纶纤维采用较高的打手速度,成纱质量好,10万m纱疵个数少,另外棉箱储棉量保持在1/3~1/2,防止过多翻滚造成束丝。粘胶纤维回潮率大,输棉不畅,故将风扇转速调到1300r/min,A076型单打手成卷机打手至天平罗拉隔距由9.5mm增大到12.7mm,避免纤维损伤或击落后扭结成束丝。

1.2梳棉

分梳工艺参数是决定棉网质量、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的关键因素;如果工艺设计不当,使须条纤维排列紊乱、束纤维比较多,在牵伸区中不易控制将产生较多的棉结、竹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对比试验。

1.2.1生条定量试验将粘胶生条定量减小后纺成纱,成纱质量对比见表3。生条定量减轻后的锡林梳理负荷减轻、梳理细致,纱疵、棉结减少

1.2.2工艺隔距试验由于粘胶属纤维素纤维,性能与一般合成纤维相比差异较大,参照纯棉品种工艺对粘胶进行试验,结果见表4。锡林—盖板隔距减小,加强了两针齿作用,可以去除较多棉结,防止针齿绕花对纤维的搓滚,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

1.2.3纺专器材的使用梳棉针布的选型与梳理特性关系密切,针布的选用需从原料、单产等要素来考虑,以锡林针布为核心,做到既梳理细致、充分,又要转移顺利不损伤纤维。经试验,对于涤纶纤维选用AC2815×1560型针布、粘胶选用AC2525×1550型针布成纱品质较好。另外,梳棉机附加分梳元件对加强分梳、减轻锡林—盖板主梳理区负荷有一定作用,提高了棉网清晰度,减少了成纱疵点

1.3并条

1.3.1牵伸工艺配置采用减小头道总牵伸倍数、加大后区牵伸倍数、加大二道总牵伸倍数、减小后区牵伸倍数的工艺配置,以减少弯钩纤维、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表5为调整牵伸分配前、后成纱质量对比情况。

1.3.2并条工艺隔距和加压的配置生产初期并条FA313型隔距为10mm×6.5mm×16.5mm,牵伸不开的疙瘩条较多,为此,我们在并条机上做了3种隔距试验,同时增加了胶辊压力,试验数据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罗拉隔距改为12mm×6.5mm×20mm,胶辊压力加大50N后成纱品质较好。涤粘混纺品种,纤维长度较长、整齐度好,因此所需牵伸力较大。而隔距放大胶辊压力增大后,牵伸力减小,罗拉的握持力控制纤维的能力加大,使牵伸力更加稳定,成纱质量提高。

1.4.2涤粘混纺品种采用偏小的粗纱捻系数,利用细纱工序的牵伸,对降低竹节类疵点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压掌由2绕改为3绕,使粗纱卷绕紧密,提高纱条伸直平行度。

1.4细纱

采用较大的前胶辊压力、较大的后罗拉隔距、较大后区牵伸倍数的工艺配置,以降低竹节类纱疵。FA506型细纱机罗拉加压为140N/双锭×100N/双锭×140N/双锭,使用BYC-2170型微处理胶辊,罗拉中心距为46mm×75mm,后区牵伸1.35倍。

1.5络筒

络筒电子清纱器清纱门限的设定要结合原纱质量、机械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门限设定太松会漏过一些有害纱疵,门限设定太严会把一些危害小的纱疵转换为接头,影响原纱质量和布面风格,因此,应结合所切的疵点和布面质量情况合理设定。我们在纺T/R80/2016.4tex品种时,门限设置为:棉结为450%、短粗节为+180%×1.8cm、长粗节为+70%×8cm、细节为-70%×35cm,切除有害疵点的效果好。

2加强基础管理

加强基础管理,保持各工序生产稳定;操作清洁,各工序运转状态稳定;接头包卷质量好,清洁及时;保证各工序通道光滑,设备状态良好;温湿度波动对成纱疵点影响较大,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温湿度管理。

3结语

3.1T/R品种清梳工艺

根据T、R纤维性能设置不同的工艺参数,尤其粘胶纤维梳棉工艺应采用纯棉品种工艺设计思路。

3.2并粗工序应采用大隔距、重加压、小牵伸倍数的工艺原则

3.3细纱工序选用微处理胶辊、较大压力和较大的后区罗拉隔距

3.4络筒要保证电子清纱器灵敏度好,合理设定电清门限

3.5加强基础管理,保证设备状态、操作规范、温湿度适宜,以保证成纱品质稳定。

作者:周惠屏 赵巧妮 戴宏高 单位:五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