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聊城的散文创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聊城的散文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碰撞、融合与更生下,聊城作家们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大地风格,其中以散文创作为尤盛。

关键词 鲁西 聊城 散文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在古老而悠远的鲁西大地上,在黄河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的交汇之地,活跃着一群优秀的山东省聊城籍作家。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碰撞、融合与更生下,聊城作家们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大地风格,其中以散文创作为尤盛。

提聊城离不开水,“江北水城”,水代表着灵性、灵活。大运河穿城而过,滋养着她周围的这片土地,也无形中引导了年轻一代的散文创作者。谭登坤的《马颊河十二月》,便是借由大运河而开拓出来的地域书写的范本。书中作者描绘的母亲河马颊河,因“上广下狭,状如马脸”而得名,虽不如长江、黄河那样波澜壮阔、举世闻名,也没能像秦淮河那样名垂文学史册。但这条相传大禹治疏的九河之一,地跨三省十八县(市),绵延八百多公里直奔渤海的古老河流,像天底下所有的河流一样,带给两岸人民无数福祉和忧患。谭登坤摆脱了以往乡土描写的传统手法,“一心一意抚摸劳动场景的细枝末节,倾听草木牛羊的呼吸歌哭,着迷于自然生态惊心动魄的美丽,也解剖伤痕累累的世道人心”,以悲悯之心塑造了一个作者眼中心中不一样的乡村。

谭登坤创新性地运用了“双视角”,当作者来到田野上,他与田野的一切随时可以互换,他像一位仁慈而富有的国王,亲自巡查他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株植物庄稼、每一只春燕和蝴蝶、每一只田鼠和昆虫。另一方面,那些植物、动物、泥土也是这片土地上的帝王,这次换作作者俯身泥土、膜拜庄稼、倾听花开的声音,细嗅果实的芳香,他的谦恭至诚反而“像是一位善良、勤劳、智慧、不屈不挠而忠心耿耿的臣民”。作者小心而又大胆地通过角色自由地切换将这条河及两岸发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条河滋养着的村庄经历的磨难和变迁,不事张扬地娓娓道出。“有那么多生命,它们自己寻找埋的方式,像冬天深埋于地下的野葱、野蒜,还有韭菜。更多的信息你不知道,也不会知道。一篇泥土之中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和奇迹,谁也不知道。只有当一丛蘑菇,一丛野葱从地下冒出来的时候,才让你恍然大悟,让你满怀惊喜。原来它们埋在地下的样子,和有一天重现天日的样子,有了巨大的不同,但是,它们就是同一个生命,就像冰之于水,水之于气一样。所以掩埋是一种积聚,而不是消失;掩埋是一种等待,而不是逃避。”或许,正是“农民和教师”这两个明确的身份使得作者的文字既有雨后泥土的新鲜芬芳,也蕴含着深层次的精神思想和人性顿悟,两者配合得相得益彰、严丝合缝,在干净利落的文字中将用眼睛用全心关注关爱关心着这方泥土上的一切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质,淋漓酣畅、精准惬意地奉献给读者。

谭登坤的《我们的粮食》,可以看作是《马颊河十二月》的续集,同样是运河流经过的地方,所叙事实确有所本,将作者内心深处对故乡大地、运河村庄的爱表达出来。

提聊城也离不开土地,鲁西大地,土地代表着踏实、敦厚。聊城的散文创作者用笔杆子一字一句写出诸多与血脉相连的土地的故事。武俊岭的散文集《我的上一辈人》是典型代表。作者用白描手法,以最朴素简练的笔墨对“我们的上一辈人”以及平辈的哥哥姐姐姐夫堂兄同学朋友等做了不重辞藻修饰、不加烘托、鲜明生动的描绘。书中的每个人物几乎都与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这种密切联系如一根绵长坚韧的纽带,始终紧拴着游子的日夜思虑与他心灵深处的故乡。

文集中,大多数篇幅是写的亲人、乡亲、朋友。他常怀感恩怜悯之心,对亲人诚实无欺、肝胆相照;帮助别人时不遗余力、全力以赴的;对屡战屡败的堂兄考学事件,作者支持勉励;对大姐生病住院事件,跑前跑后、出力出钱;对母亲求医看病事件,不辞路途遥远艰辛、尽心尽力;甚至对老黄牛事件,最让人感叹的是在那特殊的饥饿年代里,他好不容易拿到一块煮熟的牛骨头,自己却不舍得吃,他感恩于黄牛曾通人性救过他,他自然也不忍心吃,他“首先想到去送给年迈的大爷吃”。整部书散发的这种诗书礼孝,这些感情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友情爱情,充分彰显出作者一种心怀感恩、善良高贵的人格,也是对传统诗礼文化的继承。作者亲眼目睹或亲耳听说一位位上一辈人的生死离别,念起他们对他的疼爱、帮助、支持,他都“忍不住会涌出伤感的热泪”,为逝去的亲人们祈祷着、祝福着,用一颗诚挚的赤子之心安抚着亡故的亲人们。同时,又有所思考和醒悟,生活的经历和甘苦一次次丰富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让他勤勉努力、锲而不舍的一步步日臻完美、趋于成熟。但无论世事怎样变迁,上一辈人的勤劳、朴实、仁孝、忠义、智慧、互助等宝贵财富是我们至今不能忘的无价精神。作者以不能忘记上一辈人的口吻,将鲁西大地蕴含下的厚重文化巧妙地融合在时代的历史缩影里,凝缩在生养他的这片土地和与他血脉相连的乡亲中。

参考文献

[1] 田中阳.论区域文化对当代小说艺术个性形成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1993(3).

[2] 李大健.试论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0(4).

[3] 谭登坤.马颊河十二月[M].济南:黄河出版社,2010.

[4] 武俊岭.我的上一辈人[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