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领农村学生走出写作洼水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领农村学生走出写作洼水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在很多农村学校,为了学生安全,方便学校管理,都实行了封闭管理。导致一些离城市偏远的学生,他们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更无从谈及社会陶冶。生活经历的储备少之又少,接触的社会面狭窄,写作只能是咬破笔尖硬套、瞎编,尽管每学期让学生写至少八篇,但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收效甚微。到了考场上更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作文成为制约农村学生步入重点高校的瓶颈。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素质?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感觉可在以下几点做些尝试。

一、留心身边琐事,启迪写作灵感

学生作文之所以提笔发难,苦思冥想也下笔无言,其主要原因就是素材枯竭。若提笔作文总感到腹中空空、力不从心,纵有生花妙笔也难成文章。纵观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很多考生写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事情,因为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不用胡编乱造,往往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诸如入学军训、周末晚会、学校体育运动会、诗歌朗诵比寒、辩论赛或阅读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等,都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我们教师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启用这些素材,一定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这些素材的眼睛。如果做一个写作的热心人,相信学生作文就不会总抱怨“没啥好写”的了。作为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来说,也不能因为农村生活圈子小就没有写作素材可寻。有来自家庭内部的,有来自邻里间的,有来自同学间的,也有其它各方面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鼓励学生捕捉身边事,挖掘其内在的含义进行写作。如有位同学针对学校分强化班和普通班现象,写了一篇《“分班”感想》,他从受教育的平等性、升学率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差生的歧视等角度进行了思考,可谓一篇成功之作。很多同学都熟悉作品《苦糖》,叙述的是儿时的一件事。事情不大,却是穷苦家庭亲情的写照。作者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是因为它不但记录了母亲的内心悲苦,记录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宽容,更记录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像这样的事情,只要留意观察,注意倾听,触摸社会的方方面面,进入人的心灵世界,就能发现生活中这些真实的有价值的素材。

二、多给学生掌声。肯定学生作品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感是人们渴望获得的自然情感之一。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谁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作文不太好的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本来就有畏惧心理,往往一句批评打击的话,会让他变得畏缩犹疑,甚至越来越惧怕写作,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事实上,我们农村学生作文的现状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学会沙里淘金,去寻找学生的作文“闪光点”。切忌因着急而吹毛求疵、面面俱到。哪怕他们仅是标题拟得新颖别致或开篇简洁明快,或在行文中用了一种恰到好处的修辞,一个新颖得体的词语等,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或在讲评作文时当众赞美,或在批阅作文时不忘用笔加以表扬。教师的表扬鼓励犹如给学生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学生定会再接再厉、信心倍增。

三、品评范文明得失,引导学生仿写

范文是一面镜子,对照它,学生会感到自己作文的不足。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大多是从思想内容到技法章法上的经典之作。让学生对这些名家名篇反复咀嚼品味自会有莫大的收获,但学生对这些真正的范文往往望而却步,感到“可观而不可及”。老师一方面要对他们多讲“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道理,使他们消除对这些名家名篇的敬畏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班门弄斧,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从报刊杂志上找出他们同龄人的作品,特别是同题作文,让他们在对比中明得失、知进退。学生在文笔枯竭、思路不畅时对照这些“范文”就会豁然开朗,顿悟“原来如此”。

依葫芦画瓢是一种巧用他山之石的做法。一次,学生在写题为《脚下的土地》作文时,有一个学生就模仿了一次仿句训练的一段话作为文章的开头。“该是怎样的博怀,才能包容这天地间的万物?该是怎样的多情滋润,才能孕育这满眼的青翠?该是怎样的无坚不摧,才能在暴风雨的洗礼下依然呈现出凝重的黑?”这样的开头就是借他山之石的做法而扮靓了自己的语言,一下子吸引了老师。

四、充分利用教材,规范学生作文

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习惯差,文章就像流水账,文体意识不强,立意老套,结构缺乏逻辑性,等等。这些都是缺少正规训练的表现,或者说学生思想意识不重视作文导致的。那么规范学生的作文行为不可忽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可以进行作文训练的内容,可以说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水融”。阅读,可以品味文中的语言、人物、结构和表现手法等,而写则是运用准确的语言、典型的人物、精巧的构思和恰当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主旨。为此,在语文课教学中,可以运用二者的关系进行作文训练,切忌不能让学生成为写作上的散兵游勇,要用好教材的经典文章引导学生走上规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