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点燃孩子求知探索的阿拉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点燃孩子求知探索的阿拉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众多一线教师开启了教学改革之路,新课改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中:活跃“思维”,打开思考之门;体味“成功”,品尝思考之果;咀嚼“挫折”,促进思考的另一种形式。

关键词: 思考 方法引导 求知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

一、教学感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近年来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深感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方式比较刻板,不少学生甚至不愿意思考。由于缺乏思考,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完成,学生探究知识能力的发展因此受到了限制。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毫无探索求知的欲望。发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大多数家长便将孩子送往各类补习班、奥数班,但最终的结果是,这类学生的提高和进步不是很明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思考逐渐失去了主动性与积极性,甚至觉得思考太累,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思考,将需要思考的难题带回家推给家长。思考能力的缺乏导致他们无法大胆迈出求知探索的步伐。

二、拆掉思维的墙,带领学生生活在数学世界中

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块空地,我们播种什么,自然就能收获什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顺应课改的潮流,拆掉思维的墙,带领学生生活在数学世界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动脑、积极探究的精神。

(一)活跃“思维”,打开思考之门。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导致学生一知半解甚至昏昏欲睡。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快遭遇到“尴尬局面”,针对某个知识点,讲了好多节课,可是学生依旧不能深刻领会,于是布置大量习题,留给学生巩固、吸收,学生无法独立完成甚至非常疲惫,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要想让学生积极进行求知与探索,教师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考之门。

比如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找一找班级中坐在第2组第5个座位上的同学,学生凭借已有经验找到了错误的对象,激起了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让他们体会到要确定位置首先要有一个标准。随后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统一行、列的标准”,通过让“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记录方法”,使学生从文字描述逐步抽象到用数对表示位置。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思考之门在无形之中被打开了。

(二)体味“成功”,品尝思考之果。

小学生的内心还不够成熟,教师科学的引导方式能带领他们走上“正轨”,但是一旦引导方式无法让学生接受,学生就有可能走向叛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个别学生会因为老师没有及时鼓励,积极性受到挫伤。托尔斯泰曾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应该积极赞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所以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品尝思考之果。

以五年级下册“方程的意义”为例,教师出示几个式子,判断它们是否是方程:

(1)4+3x=10 (2)6+2x (3)17-8=9 (4)7-x>3

(5)8x=0 (6)18÷y=2 (7)2x+3x=15 (8)4×80=2x-60

小组讨论:(1)哪些式子是方程?

(2)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地解决问题。通过3个有层次的提问,先让学生明白方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和必须是等式。问题2让学生明确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的个数不一定是一个,未知数不一定在等号的左边……最后说说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使得学生对于方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不再靠语言描述解决教学难点,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比较中体会方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在体味“成功”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思考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咀嚼“挫折”,促进思考的另一种形式。

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这对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健全意志品质、塑造完美人格具有重大意义。挫折教育不是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为目的,而是人为设置一些挫折或难题,让学生受到教育,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努力”解决完一个难题时,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要比从师长或书本里学到知识更让其感到欣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可能会受到挫折,比如题目做了几次还是做错,或者知识点怎么也无法理解,教师不妨放下焦急的心情,陪伴学生慢慢咀嚼“挫折”,因为这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另一种形式。

在五年级上册“找规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律,加深知识点的印象,笔者将“练一练”第一题进行了改动:先摆2个白子,再摆1个黑子,第21枚摆的是白子还是黑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了计算的方法:21÷3=7,认为第21枚摆的是黑子。此时,教师继续出示第四个棋子:黑子。学生一下子愣住了,没有盼到期望中的白子,说明第21枚并不是黑子。此时教师加以提问:什么情况下才能确定物体排列的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当两组物体重复出现时才满足周期规律。教师通过设置“陷阱”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挫折感引导他们想办法克服困难,真正理解规律。

布莱希特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如果能让学生时刻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中,那么学生一定不会觉得学习辛苦,而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王国,绽放思维火花,攀登知识高峰。

参考文献:

[1]文静.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大观周刊,2013(4).

[2]毛海霞.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音乐大观,2013(2).

[3]张文科.基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

[4]赵耀辉.对小学数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