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不论是低年级课堂、中年级课堂,还是高年级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要求几乎都一样,这不合乎教育规律。本文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 教学目标 组织方式 合作技能 学习评价 教师角色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们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开始在课堂上大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反思、提炼、再实践、再反思,经过反复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已走入千千万万的课堂,公开课上、展示课上、优质课上,只要有课堂,就能见到小组合作学习。可细看很多课堂,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论是低年级课堂、中年级课堂,还是高年级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方法、要求几乎都一样,这合乎教育规律吗?我产生了疑问。有人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培养,还会怎样呢?真是这样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指出:1~3学段是在解决问题方面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6学段则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各学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应该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上面看到的现象是不合理的。

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各学段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以及已有知识技能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年段的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情感的需要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论年级高低,做法、要求都一样,这有违科学规律,对学生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是不利的,学生学段的差异不得不引起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一种技能,说到底是一种习惯的培养,养成了这种习惯,也就会学习了,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既然是培养一种习惯,那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应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点一滴地积累,应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不能拔苗助长。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意年段差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呢?我在课堂上反复实践、反思、总结,现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谈谈感悟。

(一)教学目标的差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弥补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集合集体的力量更好地解决问题,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得出,小组合作学习应经历学生体验感受向学会合作逐渐迈进的过程,不得操之过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运用技能。

(二)合作内容的差异。学生各学段的认识水平、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都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置合作交流的问题时,只有针对学生学段特点、知识结构、思维水平的差异,设置的问题、任务才能更适合合作交流,才能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

如低段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可多进行一些操作性强的内容;年段越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可向一些理论性强、争议性大、似是而非的内容延伸。

(三)组织方式的差异。合作交流中学生人数的多少、组织者的水平、大家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会对小组合作造成直接影响,学生年段不同,对于怎么分组,人员的分工,纪律的控制,如何开展学习等,学生开始都不会,教师要先带一带、教一教,慢慢让学生自己解决,最终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己分工、商定人员安排等。

例如:教学二年级《观察物体》一课时,课上要求学生分组对老师提供的实物熊进行观察,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交换位置。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操作活动中容易兴奋,导致课堂混乱。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事先给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不宜过多,一般4人一组,不仅便于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把控,而且便于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组之后,教师还对学生换座位的行为进行训练,要求前后位置的两个学生交换座位,左右位置的两个学生交换座位,在交换过程中按一定方向走动,这样才不会出现相互碰撞的场面。老师还要提出要求,交换位置过程要安静、迅速。经过课前训练和明确的要求,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十分有序。

(四)合作技能培养的差异。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合作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是有违科学常理的,我们应一点一滴地培养、规范、积累,低年级只要会说,会做就行了;高年级再要求相互间的交往、整合、质疑,只有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才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提高能力。

(五)学习评价的差异。学生认识水平的不同、情感要求的差异将给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带来新的问题。评价时,个人成绩、小组成绩是只重其一,还是两者兼顾,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低段学生喜欢表扬,注重个人评价,学生得到表扬会很高兴,但不利于学生集体主义感的培养,不利于让学生体会在小组合作中的共荣共耻,对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将有影响,故应多评价小组成绩,个人评价可以放在自主学习、集体学习时。年段高了,学生会产生一些惰性,在小组活动中不闻不问,这时,学生的个人评价就必不可少了。

(六)教师角色作用的差异。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纪律性不好,经常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应多提醒,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意见多了,教师应多给予指导性意见,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合作学习的指引者,才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