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歌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载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歌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载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理念下的民歌教学,不仅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也是提升学生素质的“能力场”。民歌音乐教学,是学生提升与完善审美能力载体。音乐教师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在流行元素中亲近民歌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说:很多根本不识谱的人学唱歌,他们从不用歌谱,照样可以把歌唱得很好。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中国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集着各民族各地区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和审美积淀。在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共有四节民歌欣赏的内容,包括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中原民歌、南方民歌,占整个教材内容近八分之一的比例,可见民歌欣赏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性。

融合“流行元素”,让学生主动地亲近民歌。流行音乐作为当今社会音乐的主流,与高中生已密不可分。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87%的高中生喜欢流行音乐胜过其他类型的音乐,高中生爱唱流行歌曲这已是普遍现象。那么,如何让高中生不排斥他们所认为不好听的民歌,甚至喜欢唱民歌呢?不妨从学生热衷的流行歌曲入手,利用流行元素让学生对民歌有亲切感,主动地走近民歌、欣赏民歌。

地域性较明显的流行歌曲可作为导入的欣赏内容。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呈现出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多彩景象。内蒙民歌的豪放悠扬,新疆民歌的热情奔放,藏族民歌的悠扬高贵,陕北民歌的高亢嘹亮,江南民歌的委婉细腻,东北民歌的豪爽粗犷。正由于民歌的这一地域性特征很明显,在课前导入的环节,可以选一首能够体现这一地区的音乐风格,并且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流行歌曲作为导入。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并带着一颗期待的心投入到课堂中来。

音乐素材的来源

音乐素材来源是民歌教学的最好铺垫。许多流行歌曲其实都脱胎于民歌,它的音乐素材来源于民歌。可以说,流行歌曲只有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扎根,才会获得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如教材中的《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的音乐素材就是来源于教材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中的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在欣赏这首民歌的时候,可以先欣赏《好汉歌》作为铺垫,再对比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体会两首歌曲在旋律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不同音效”让学生愉快地聆听民歌。聆听是音乐欣赏的主要途径。对于一首学生较为陌生的民歌,只有通过反复聆听,才能让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意境、风格有所感受和体会。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而不至于对反复聆听的歌曲产生厌烦情绪,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响效果使学生愉快地聆听民歌。

经典的民歌大都有被改编成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可在网上搜同名民歌的器乐作品,作为熟悉歌曲旋律来欣赏。如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中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中的云南民歌《弥渡山歌》等,都有被改编成优美动听的器乐作品。利用不同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的同名民歌,教材提供的民歌音响资料通常较单一,有些还是民间歌手演唱的原汁原味的民歌版本。这样的民歌通常伴奏的音响效果较简陋。学生初听,通常会有抵触情绪,因为这样的音乐跟他们所欣赏的流行音乐有很大距离。所以,搜集一些经典民歌不同演唱风格的版本,如通俗唱法的民歌版本,还有被改编成合唱作品的民歌版本,把这些歌曲作为初听欣赏内容或者对比欣赏内容,让学生在有变化的新鲜感中获得艺术享受。

“弘扬”不宜单一教学法

学生通过聆听,对所学民歌的旋律熟悉之后,“唱民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体验才会有体会。通常学唱一首歌曲,教师都会采用先聆听歌曲,再唱歌谱,最后唱歌词的思维教学方法,总觉得不唱歌谱直接唱歌词的教学方法似乎“不妥”。通常很多民歌的旋律带有较多的装饰音,旋律走向较复杂。如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中的内蒙民歌《辽阔的草原》,谱例中有较多的倚音和波音、歌谱演唱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一唱,歌谱这么难,就会一下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我国民歌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方言性”。一首陕北民歌若用标准的普通话演唱,唱得再好总觉得缺少点儿陕北民歌的韵味,这就是民歌艺术的精髓和魅力所在。那么我们在教唱民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民歌“方言性”这一特征的体现。要把一首民歌方言的韵味唱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模仿,在音准、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模仿歌曲中明显带有方言韵味的歌词或乐句。

据统计,我国各地采集到的民歌总数已超过30万首,犹如百花遍地盛开,丰富多彩。教材里所选取的民歌,对于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来说,只是一小部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歌,在欣赏教材里民歌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较有代表性的民歌作为补充。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喜欢民歌,不宜一味地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灵活机动,因地制宜,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运用融合、铺垫、聆听等手法,融入民歌教学,提升审美能力,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系浙江省浦江县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