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间歌谣之劳动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间歌谣之劳动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民间歌谣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民间歌谣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演进的,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阶段,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最早的语言艺术创作之一。近年来,随着学术考察和研究的深入,民间文艺学界和音乐界的合作日益加强,综合而言,民间歌谣可以定义为民众集体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而劳动歌作为民间歌谣的一大类别,是民间歌谣中产生最早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且跟原始人类的集体劳作又咋会直接的联系,可以说是劳动歌谣产生的源头性类别,因而有种长远的历史背景和高度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民间歌谣;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文化习俗

一、导论

(一)研究的起源及动机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

(二)研究问题及界定

选择民间歌谣中的劳动歌作为研究主题,其一是鉴于民间歌谣的定义中提到,民间文学界与音乐界的合作日益加强,其二是我认为“劳动歌”是既能体现民间歌谣的文学性又能体现在音乐艺术的题材。立足于民间歌谣的定义及其三大特点,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对劳动歌进行分析和概述。

其中劳动歌又有有狭义p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o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o如草原牧歌p采茶歌等。后一类歌o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o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o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o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在此,我将缩小研究范围仅研究劳动歌中的劳动号子。

(三)研究问题概述

劳动号子是我国民歌的以大众类。我国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一种口头的,朴素的,生动而具强烈生活气息的歌曲。劳动号子是为劳动中统一步调,调整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而作。在劳动时,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声音逐渐被美化,发展成为歌曲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现出的是劳动人民的乐观景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劳动号子的类别众多,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行船号子,捕鱼号子等。劳动号子节奏刚劲有利,强烈规整,在重体力劳动中,强弱交替准确,均匀、劳动强度越大,配合该劳动的节奏性越强,劳动强度越小,配合该种劳动的号子节奏性越弱。而劳动歌的旋律则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常出现四度五度的跳进,较重体力劳动或者节奏性较强的运动中,劳动歌的旋律性则比较弱,反之,劳动歌的旋律性则比较强。同时劳动歌的演唱方式为一领众和的方式,包括半句中的和腔,唱完一句后的和腔,下句最后一字前的和腔,联句式的和腔,领唱与和腔的相互交错叠置。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从特点,类别,节奏,旋律,演唱方式等方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劳动歌是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其产生的背景环境还是其音乐曲调的展现,都体现出了广大民众的思想,情感,愿望和审美情趣。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是扎根田野的代表性人群,劳动歌中重要的是“劳动”二字的含义,就如同民间文学中的范围是“民间”一样,劳动二字重在反应在社会阶层中最朴实的一个阶层的生活特点以及生活方式。通过研究劳动歌,我们可以了解劳动人民的质朴,善良,了解其生活的环境其生存的方式。更有助于我们促进对民间文学的理解。从劳动中理解民间歌谣的含义,从民间歌谣中扩展到对民间文学的相对理解。在劳动号子中以行船歌最为普遍,而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川江船夫号子》。接下来将从本作品的创作源地深入调查分析。

二、调研方法

(一)文献回顾与评论

“ 川江船夫号子” 因“ 川江” 得名,源于历史约定俗成,作为民间音乐文化具体形态之一,特指旧时四川船夫东进西出三峡劳动过程中的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是汉族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拚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变化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

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险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

在赵华强《川江船夫号子》赏析一文中写到“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有过这样一段论

述“我们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 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好比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 杭育杭育派”’ 这种“ 杭育杭育派” 的作品,或许就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最早的文学、最早的音乐形式―劳动号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歌的起源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劳动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贾婕的《浅析川江船夫号子艺术风格》一文中写到“川江船夫号子”是川江船夫的颂歌;是川江船夫的血泪史。在船夫们的演唱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绵延

一千多公里的川江,航道是多么艰险,水流是多么湍急。在欣赏川江船夫号子这种民间歌曲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川江的险滩密布,看到了船夫们生活的艰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的顽强,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同时也可看出,民间文学艺术是与劳动息息相关的,劳动人民是民间文学的承载者发发扬者,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劳动歌的起源及其对于民间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选择劳动歌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真切的了解民间文学的深刻内涵。

(二)研究的基本概念,假设和理论框架

1.研究的基本概念。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产生劳动号子的必要条件,这是民歌中所有劳动号子的一个共同特占、同时,劳动号子也是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思想感情表达的载体,因此号子又具有表功能。在川江行船的劳动中产生了《训江船夫号子》。在不同劳动条件下,船夫们创造了具有较强实用功能与较高艺术表现力的兮子青乐,这些号子音乐生动地再现了川江行船的劳动过程和船夫们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品格。

2.假设。从以上对劳动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其重要的影响意义。但我们知道民间歌谣必须具备的三个特点之一是,民间歌谣必须要以口头形式流传及保存。劳动号子的形成有其随意性,是劳动人民将其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进行美化后固定下来而形成的。但是假如一直是以口头形式传播,那么每次传唱的内容曲调节奏可能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传唱到最后可能会因为传唱人不同而赋予其新的含义和情感致使不能完整的再现出当时劳动人民的心境和情感。所以,人们还是以记谱的形式将其完整的呈现出来,才有了现在我们多了解的一系列曲目,也才有利于我们便于对其进行探究和发扬。

当下,不仅仅是有些各种是在以劳动人民的口传进行传承,也有很多民间手工艺等许多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化都在以口头的形式进行保存,这并不是说明民间歌谣一定要这样传承,而是说明这只是一种沿袭下来的传承方式,要想使其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包括记录在内的很多种研究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发展的前景就会像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一样濒临失传的危险。

3.理论框架。(1)通过川江的地理位置进行研究:“川江号子”作为川江航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江号子是地地道道的民俗文化,其原因在于它直接地起源于下层人民的劳动。与其它号子相比,川江号子具有自己显著的地域特征。川江,由于其水急、弯多、滩险且地貌复杂,给行船造成许多困难,这也使其船工号子特别地丰富。(2)通过劳作进行研究:在川江上,船工们不论下水推桡还是上水拉纤,都是集体劳动,少则十来人、多则几十、上百的人。为使大家动作协调一致,就必须通过喊号子来指挥,这样众人的精力才能高度集中,木船也才能逢凶化吉、顺利前行。古往今来,船工们以其高昂而粗犷的号子演绎着川江人的奔放与激情,在涛声如雷的江滩上,正是这此起彼伏、贯穿时空的号子声,构成了川江航运文化中最令人荡气回肠的一章。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1.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等,了解不同人对于民间文学,民间歌谣的理解。

2.通过了解川江的历史,以及修建的过程分析劳动人民的精神。

3.通过对比劳动歌与儿歌,礼俗歌,仪式歌,节令歌等在发展历程上的不同,找到劳动歌对于民间文学发展区别于其他歌种的意义。

4.通过走访,或采访居住在当地的在校同学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5.通过发放问卷等方式,了解大家对于劳动歌的认识。

6.总结劳动歌的重要作用。

三、调查报告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劳动歌是接地气的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中历史最悠久,最有传承意义的歌种。

在本次调研过中称,将调查对象从较大的民间文学概念,到民间歌谣,再到歌谣中的劳动歌,再到最小单位的《川江船夫号子》一步步缩小研究范围,最后再从最小的研究范围引申出劳动歌的重要意义,较为有针对性的分析,也使内容比较集中,意义突出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将对调查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劳动歌是具有地域性的,且地域性对于劳动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川江船夫号子》可以知道,川江,指长江进人四川境内的这一段这段水路,山高水急、江面狭窄,自古以来便以滩险水恶而闻名,《川江船夫号补》表现了川江行船的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展现了船夫们坚定乐观勇敢的精神品格是一曲由船夫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谱写成的劳动赞歌。由此我们也不难推测,其他劳动地域的劳动歌儿都会有其特定的意义。

同时,不难发现,劳动号子本身的分类也有其创作的重大意义。比如我们探究船夫号子,反应的就是在其行船时劳动人民的创作。也可得知,替他类别比如农事,捕鱼,搬运号子等也会有其不同的曲调风格及文化内涵。

其次,劳动歌的演唱方式一定是有利于劳动进程的。在《川江船夫号子》中,川江船夫号子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演唱方式,领唱者(在川江船夫号子中称为号子头)是整个船工的指挥者,号子头用他富于号召性的歌声来指挥大家的劳动,而大家便以铿锵有力、节奏性较强的歌声与号子头相互应和。领唱者与合唱者的交替进行,在促进了劳动之间的情感交流的同时,加强了众人之间行动的协调性、一致性。领唱者的演唱部分通常是号子唱词的主要呈示部分,在劳动强度较低时会有具体的陈述内容,具有抒情性。

以《见滩号子》为例:拍号为2/4,领唱与和唱各一小节,共两小节,最长处领唱与和唱之间重叠为双声部也只有四小节。音乐律动平缓,都为级进进行,歌词无具体意思,主要的作用在于协调动作、统一动作。短律型的号子是伴随劳动节奏的加快而加快,几乎是一拍为一个律动单位。

《上滩号子》是行船之危险水段时,船工们划水或拉纤的节奏加快,需要以最短时间、最快的速度冲出滩流,保证行船和自身的安全。如若情况十分危急,船工们还会唱出《拼命号子》。这两种号子的音乐性较弱,都近似口号式的呼喊,甚至有点声嘶竭力。突出了船工们团结一致,冲出重围的精神与勇气。音乐材料的重复性也是号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因为受劳动的动作所限,不可能出现复杂的节奏与旋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歌体现的是切实的劳动背景,反应的是劳动人民团结一致为劳动胜利而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我们可以探求到劳动号子的对于民间文学和文艺的重要作用。劳动号子蕴涵的是一种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该文化内的人格精神的群体特征。“巴渝民间艺术大师”陈邦贵称“川江号子是长江的魂魄”,不难看出川江上的船工面队艰难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者以坚毅不拔的精神一如既往,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是一种思想的高境界性,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上进的精神追求。

劳动号子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劳动是民歌艺术的源头,劳动号子产生于劳动,服务于劳动,是人类最早的歌谣,是劳动人民伟大力量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劳动号子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经产生,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笨重的体力劳动日渐减少,劳动号子的实用范围也日渐缩小,但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其生命力将经久不衰,并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劳动号子也反映着民俗风貌、风土民情。劳动号子的形式与当地的习俗有密切的关系,它也是劳动者力量的自我体现,是对本地区或本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鼓舞劳动士气,调节劳动者体力,解除劳动者疲劳,进而提升劳动效率。歌声具有号召力,体现了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音乐节奏与劳动节奏相吻合,歌声一起,参加劳动的人都要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同时用力。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和鼓舞劳动士气的劳动号子反映出一个劳动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所必需的团结和协作的精神,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加深了劳动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民间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民间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晓.川江流域的物产、木船与船工生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04).

[2] 渠胜恩.浅析民间歌谣的艺术美[J].大众文艺,2010(11).

[3] 刘爱华,艾亚玮.钟敬文先生歌谣研究中的文艺观[J].大连大学学报,2012(04).

[4] 叶问.浅析《川江船夫号子》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 2012(12).

[5] 贾婕.浅析川江船夫号子艺术风格[J].赤峰学报,2012(06).

[6] 张寿祺.论劳动号子[J].东南文化,1993(01).

[7] 董团.民族音乐概述(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