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源于民歌 新于民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作杂谈
《大三峡》是2006年出台的一部新音乐剧,由湖北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李惠编剧、罗怡林作曲、梅昌胜导演,该剧去年8月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舞台戏上海调演中获二等奖。《三峡石》是其中一首主题歌。
《大三峡》以三峡建设为背景,以几代水利工程知识分子悲欢离合与库区移民生活为内容,歌颂了平凡劳动者与库区农民对水利工程的无私奉献。这里,普通劳动者被誉为“三峡石”,歌中唱道:“三峡石,圆又光/五彩斑斓闪闪亮/峡里江里天生成/浪里涛里水滋养”。这里,劳动者的精神被升华为“三峡石精神”。歌词生动准确,朴实无华。
罗怡林谱曲依字行腔,基本按照歌词自然节奏建构旋律节奏,两小节一乐句,第一乐段分为a+b与a’+b’两个对称又相关联的部分。音调是的的确确的简单,旋律关系却很有意思。a’乐句可视为a乐句的变奏加展开,而b’乐句可以看成为b乐句的收拢与结束。旋律关系的另一层,是这a+b和a’+b’的结构又可以看成为两个相关的小乐段,第一乐段开放结束,第二乐段收拢结束,调式为羽调式,最后才明确。按照罗怡林的说法是角调式的音阶排列,羽调式的旋律。
这首《三峡石》听来说是鄂西或者川东民歌都说得过去,琅琅上口,朴实动人。但仔细听来仔细分析,又不是传统民歌的写法。鄂西与川东民歌调式不会这么游弋,这么不稳定。尤其第二乐句b从下至上的音阶式进行,虽说是5声调式音节模式,川鄂山区民歌很少连续上行达到或者超过8度。如果说第一乐句a是羽调色彩,那么第二乐句b就是征调或者宫调色彩。前者为小调色彩,后者为大调色彩,为和声上的色彩处理提供了旋律的调式依据。第三乐句a’为角调式色彩,第四乐句b’回到了羽调式上。这首小小民谣不但色彩丰富而且富于流动性。
接下来的第二乐段歌词:“颗颗诚心对大山/点点真情峡里藏/无言不语千万年/千年万年爱长江。”旋律依然4个乐句,依字吟诵,节奏如江水出峡,更为宽敞自由。两小节一乐句变化为三小节一乐句,音乐并未增加什么新的内容,以前的音阶调式音列,旋法也并未突然转换。最后终止在相同的调式调性上。这个乐段可以看成为一个补充,或者变奏延长的乐段。川鄂山歌中,通常是散板乐段到上板乐段的多,由旋律节奏的宽长到节奏的紧缩,而相反情况少见。然而,少见不等于没有或者没用。恰好相反,变奏与展衍始终是民间音乐乐段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这首歌两段歌词连续听下来,旋律的民歌风格依然明显。
罗怡林《大三峡》序幕开始第一首歌就是《三峡石》,终场的大合唱也是《三峡石》。剧中这首歌的独唱重唱,伴唱的引用十分频繁,或整体歌曲,或部分旋律,或动机展开,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充分发挥了这首主题歌在全剧中的贯穿作用。《大三峡》音乐剧创作初期,《三峡石》这首主题歌曾经邀请不同的作曲家谱过曲,筛选结果是“罗怡林版本”《三峡石》胜出。说明组创人员与演员对这首歌曲的一致首肯。这首主题歌源于民歌又异于民歌,有民歌风格不乏时代特征,有准确的音乐形象不失音乐展开的多种可能性,简朴且易于传唱,的确为一首站得住脚的音乐剧主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