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心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了新媒体的挑战和冲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在于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探索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影响
(1)新媒体的使用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方式及内容的改进
新媒体的“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交融性”等特性,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授课方式方法的灵活多变及授课内容的拓宽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利用新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改变授课方式并应用多种新媒体载体,不再局限于一方黑板或者多媒体屏幕。如新媒体的多种载体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均可以实现群发功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群发功能实现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把每次课的重点或需要一起讨论的案例群发给每位学生,让大家提前思考,做好准备;其次,在课后教师可把当天的作业或需要拓展的知识点群发到班级群或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所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探讨,其他同学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问题及老师的解答,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共享;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有效的改进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统授课方式仅限于课堂仅限于教材的局限性。
(2)新媒体的普及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堂管理及授课的质量
正是由于网络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的普及并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而作为90、95后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对他们来说,手机、电脑与他们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是融为一体的,而这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堂管理、授课质量等方面带来冲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网络信息的普及,再加上大班授课(授课班级人数一般在60-120人之间),很多学生会在课堂上偷偷用手机、iPad等具浏览网络信息,甚至打手游、玩QQ、发微信、观看视频等无效的课堂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知识点学生没有听清或者根本就没听见,学生的听课质量直线下降,知识掌握不牢靠,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良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养成。其次,在课后,教师布置了课外作业或者任务,原意是想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利用新媒体学会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是,可能课外作业或者任务并未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并不把作业当回事,只做了些机械式的复制粘贴,老师布置作业的真正目的和让学生自学的学习习惯很难实现,更有甚者继续沉迷电子产品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有事没事都要上网几个小时。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需要反思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进的策略
第一,重视手机的应用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原本只是一种移动的通讯工具,近年来,随着4G、移动设备的普及和无线应用(WiFi)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机构利用手机进行信息的传播,手机媒体也就应运而生,手机逐渐成为网络应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既要学会、重视手机等网络平台的应用,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手机等网络工具。首先教育者要建立官方的或者自己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中,挖掘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潜能,用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影响学生。再次,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变成灵活的“话题参与式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可将本节课堂重点提炼,并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网络热词进行无缝结合,每一节课堂均是―个小案例,教师不再是个人表演,而是起到一个“话题引导”的角色,慢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身份去角色扮演、推演并分析案例中的知识点。通过课堂评论,学生既了解时下新闻热点,又能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更深刻。
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认识,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感。
第三,打造新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开设思心理健康教育的“微课程”。以课堂教学、课本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越来越落后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媒体的出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新载体。例如,越来越多的网络课堂的出现,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更为灵活。高职院校应顺应形势,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新颖的方式进行传播。如利用学生喜爱的QQ、人人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开设内容丰富的“微课程”,每次“微课程”5-10分钟,即字数在600字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碎片时间学习。通过与学生之问的良性互动,促使其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