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凡人善举大爱人生昆明好人王兰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兰兰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在昆明五华红云社区幸福家园廉租房小区里,现在至少有上百个孤寡老人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口头。
“王妈妈,我们想你!”在云南,从镇康、姚安,到施甸、永德,再到禄劝、东川……无数山区孩子,每逢节假日,他们会用书信或短信,捎来对王兰兰的问候。
10多年来,王兰兰的生活半径,正是由对一老一少这两极的牵绊和帮扶所组成。十年里,她收集整理和送出去的衣物被服、文具书本,覆盖了半数以上的云南山区:她照顾和帮助过的老弱孤残,早已无以计数。而她自己,只是一个年近半百、下岗失业、而且曾经失独失婚的草根女人。她以凡人善举,书写了大爱和恒爱,成为这个时代好人中的极品。
为了女儿的遗嘱
如果时光倒流10多年,王兰兰其实只是一个普通家庭的主妇、一个10岁女儿的母亲,一个虽然卑微却也踏实幸福的女人。变故来自女儿的一场突然而至的疾病――2001年,刚满10岁的女儿被查出患有严重肾病,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顿时雪上加霜。经过媒体的报道后,许多好心人伸出援手,在关键时候帮了王兰兰的忙。但女儿还是于2005年病情恶化过世了。
女儿佳丽去世后,王兰兰一度十分消极。当她看到女儿日记里的一句话:“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让王兰兰醍醐灌顶,决定完成女儿的心愿。
2005年9月15日,王兰兰背着行李出发了,去了永德县一个离县城不远的小山村。令王兰兰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征程,有了起点,就没有终点。山区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村民们质朴的语言,给了她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和温暖。随着一次次送衣物到山村,王兰兰的人生找到了方向和希望。
山里孩子的福音
从五湖四海的好心人那里收集衣物,然后分拣消毒,打包分装,再想办法送到边远贫困乡村去。这是从2005年至今,家住昆明市龙头街幸福家园廉租房的王兰兰一直在做的事。如今,时间过去9年多,王兰兰的背包越来越重,脚步越走越远,儿女越来越多,欢笑越传越远。许多贫困的山乡,留下了她的足迹:许多农村的孩子,记住了她温暖的笑脸:许多朴实的村民,期待着她下次再去。
“最初,我只是想了却女儿生前的愿望。”王兰兰说,病魔夺去了女儿短暂的生命,她生命也成了巨大的空白。她带着女儿的嘱托上路,希望将女儿生前曾经得到的帮助和爱传递下去,回报所有的好心人,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的孩子。同时,也借此填补时间的空白。
就这样,每月靠低保生活的王兰兰踏上了爱心之路。5包、10包、100包……从衣服、裤子,到鞋子,再到学习用品……从镇康、姚安,到施甸、永德,再到东川……所到之处,村民们试穿衣鞋时的欢笑声,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总在宁静的山村久久回荡。“我送出去的只是一些书包文具,激发的却是无数孩子对山外世界的向往,收获的是孩子最纯真的感情。这个时候的我,最幸福。”王兰兰笑着说。
9月29日,中秋刚过,王兰兰再次启程,前往临沧市永德县孟汞乡和保山市施甸县长水乡,这是家住永德县永康镇的妈妈帮她牵线搭桥的。在出发之前,她先把100多包衣服、学习用具、体育用品等物品托运到当地。“那几天下着大雨,行走艰难,脚上磨起的水泡,过了好久才好。”王兰兰回忆,去永德县孟汞乡空送寨那天,6辆拖拉机轰鸣着把一包包物资从托运部送到了孟汞乡,然后村民们不分男女老幼,踩着泥泞的山路背的背、抱的抱,高高兴兴地把物资送到了寨子里。
“发东西的过程最热闹,乡亲们非常兴奋、激动,当场就试穿,还来问我好不好看、合不合适,就像久别的亲戚。”王兰兰愉快地叙述着。
100多包衣物发放到村民手中后,王兰兰和妈妈短暂相聚了一下,就匆匆赶回昆明。因为她知道,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她、等着她。
独居老人的亲人
每天中午,昆明北市区幸福家园小区里的爱心食堂饭菜飘香,非常热闹,前来打饭的老人们排起了长队。
“她们做的饭菜干净卫生、味道可口,营养搭配非常适合老人吃。”端着碗里的一荤两素,70多岁的李用恩开心地说。李大爷也是幸福家园小区的独居老人,虽然双目失明,但嗅觉却非常灵敏,通常都是还没走到食堂,就知道王兰兰她们做了什么好吃的,每一顿饭他都充满期待。
在幸福家园小区里,住着很多独居老人,不知从何时起,王兰兰成了老人们最需要的人。电视机打不开、家里马桶坏了、生病下不了床……但凡家里有事,老人们都是第一时间找王兰兰。就这样,为了让小区里的老人们吃上可口的饭菜,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王兰兰开办了爱心食堂,并于2012年10月1 9日开张,小区里的老人们每顿只需交3元钱,就可以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
“每天吃饭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食堂里变着花样的饭菜,还有逢年过节的大餐,以及大家打饭时的互相问候,这些都给我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幸福。”72岁的老人谭光明虽然笑得很开心,却用手去擦拭眼角的泪水。他说他很感激王兰兰,感激食堂里每一位好心人。
自从爱心食堂开起来后,王兰兰更忙碌了,好在总有很多好心人在默默帮助她支持她,有省内外各地打电话来捐衣捐物的,有送米、送油、送菜到爱心食堂的,有不计酬劳在食堂长期“打工”的……但是,不管有多忙,在中秋、春节等节日前后,王兰兰总要想法去送一趟衣物。因为她还惦记着山村的孩子和村民。
善心激起的涟漪
王兰兰的事迹感动了身边无数的人,她成了小区里的明星,无数的爱心人士纷加入到她的志愿队伍中,为身边的孤寡老人出一份力、献一份爱。
2011年她曾受到中央电视台“走进基层”专题采访,被评为“最美的中国人”。王兰兰表示,今后除了要想办法将好心人捐助的物品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她还想去参加相关的培训,去当月嫂,增加收入,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会这么一直做下去。”王兰兰说。她对待生活、对待志愿工作充满激情,每当问起原因时,她总是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穿都够用,看见有人还在过那种苦日子,心里过不去,总是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能帮多少是多少。为别人做点事,就觉着自己对这个社会还有用。”
当王兰兰结合廉租房小区贫困人群聚集的实际情况,提出创办“爱心食堂”时,包括红云红河集团、云南创艺装饰公司、中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云南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昆明供电局五华分局、昆明通用自来水公司等一大批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都伸出了援手,新闻媒体也及时报道了王兰兰的凡人善举。10多名志愿者主动要求介入进来,“她是个好人,也是我的偶像!”与王兰兰同住一个社区的朱大姐也被王兰兰深深感动,她主动来和王兰兰一起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很多像朱大姐一样的志愿者轮流参与到“爱心食堂”服务,一个家住茨坝的大妈每天要转两趟车,也坚持来食堂服务。这个纯公益,不盈利的“爱心食堂”,服务对象主要是居住在幸福家园廉租房小区内60岁以上孤寡、独居低保老人及部分残疾、重病低保人员,共计160人,每餐费用价格控制在3元,每天提供中餐、晚餐。注定要亏损的价格,细致周到的服务,这个“爱心食堂”,在老人们眼里,被看成了“爱心天堂”。
王兰兰善行在社会激起巨大涟漪,很多人纷纷效仿,主动加入到为社会献爱心行列中来,很多好心人默默地帮扶着王兰兰。他们有的捐赠衣物,有的给王兰兰送来运费,在这条路上,王兰兰并不寂寞,也并不孤单,她每天都很充实。说起9年多的志愿者之路,王兰兰还是感觉很艰难,但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坚持着,用自已无私的爱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