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系统和产业升级系统的协调度水平为0.4,处于勉强协调的水平,且有缓慢下跌的趋势。但是西部协调度高于东部和中部,这是因为协调度反应的是两个系统的匹配程度,西部城镇化和产业发展都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一时期更易协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升级 协调度

以往的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的各个指标一般是平均赋权,这样的赋权方式往往不够客观。为了客观赋权,本文采用了熵权法进行赋值。新型城镇化是以城市为核心的基本要素基础、经济发展、社会投入以及环境质量的发展过程。本文从不同层面综合选取21个指标构成了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同时,综合以往的文献,测度产业结构水平的方法很多,如相似系数法,相似系数法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作为参照系,来测度被考查国家产业结构和参照系的相似程度,相似系数值越高说明该国家产业结构水平越高,该方法更加适用于经济体之间横向的比较。本文采用李逢春(2012)测量产业升级变量的方法,如式1.1所示。

R表示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即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其中,yi代表第i个产业的产值占总的产值的比重,R取值在1至3之间,R如果越接近于1,则说明产业结构的发展层次越低,R值如果越接近于3,则说明产业结构的发展层次越高。

利用以上数据,本文计算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协调度指标用以度量系统之间或者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将全国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记作f(X),产业升级的指标记作g(Y),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如式1.2所示:

其中k表示调节系数,取值一般在2到5,C代表协调度,取值在0到1,C越大两个系统或其内部要素越协调,值得注意的是,协调度知识反映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不能反映系统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还要结合上文对新型城镇化系统和产业升级系统水平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当C∈( 0,0.3] 时为极不协调,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产城匹配协调性极差;当C∈( 0.3,0.4] 时为不协调,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产城匹配协调性差;当C∈( 0.4,0.6] 时为勉强协调,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开始呈现耦合,产城匹配协调一般;当C∈( 0.6,1] 时为基本协调,产业结构升级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逐渐耦合良好,产城匹配协调也逐渐加强。

取k值为3,计算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系统和产业升级系统的协调度。全国的协调度水平基本刚刚大于0.4,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在两个系统水平都出于上升趋势是,在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其协调度有下滑的趋势,下滑了0.057。对比以往学者做过的相关研究,他们是用的城镇化的指标是人口城镇化率的指标与产业结构计算协调度,计算出的结果是2002年后的水平超出0.5且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到2006年就超过0.6达到基本协调的水平。两者结果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只是把人口作为城镇化的唯一要素的情况下,人口不断的从农村转向城镇的过程与产业升级是向相同的方向发展的。但是把环境、教育、医疗、居民生活水平等要素加入城镇化系统中来,协调度大大下降,且近十年来往不协调的方向发展,虽然只是微小的下滑,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城镇化的配套并不能充分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片面追求城镇数量、人口数量,产业升级与城镇化之间的融合仍流于表面。

具体到区域的协调度而言,西部协调度大于东部,东部的协调度大于中部。。一方面宏观的区域化政策不同于以往“一刀切”的产业政策,这使得近年来产业政策梯度化、差别化成为主导,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正推进新一轮的大开发关键时期,西部地区产业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连续7年快于东部地区。与此同时,就城镇布局、环境条件而言,西部地区城镇化也不断发展,正处于规模效应递增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西部地区虽然两大体系平均水平低于东部地区但是其协调度略高于东部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陆远权,刘建锋,杨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个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2]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我国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2,( 35).

[3]周昌林,魏建良.流动人口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J].社会,2007,(4).

[4]Kolko J.Urbanization,agglomeration,and co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ie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0.

[5]Michaels G,Rauch F,Redding S J.Urb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J].Th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