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楚漆艺装饰的色彩观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楚漆艺装饰的色彩观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只金黄中透出丹红亮泽的木碗,它是距今七千年前的人类用生漆掺和朱砂颜料创造的漆器先祖。此后,历经夏商周绵延继续到战国时期,漆器艺术才突飞猛进、初具气象,而此时的漆器,无论就数量还是就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而论,都以楚国漆器为佳。

大量出土的楚国漆器,以其千姿百态的器物造型、浪漫华美的花纹图案向世界诉说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惊艳之余,人们发现楚漆器一般髹朱饰黑,或是髹黑饰朱,黑红互置产生光亮、浓艳的特殊效果,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再敷陈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形成了富于韵律,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勿用置疑,红与黑不仅主宰楚漆艺人神共在,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世界,且在此后的几千年中,更成为了中国漆器艺术的标志性色彩。

楚漆艺色彩观形成溯源

色彩,是构成形式美的必备要素,它的存在无时无刻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日常生活,它是文化意识的外在映象。色彩作为一种民族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自己对色彩的偏好,形成各自独特的色彩观。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湾文化有非常发达的彩陶,这些彩陶多为红、黑二色,其他色彩极少出现,而绚丽多姿的楚漆器也单单选择红与黑作为主色。红与黑其中到底蕴涵着怎样的意义呢?本文以文献资料、考古发掘为基础,尝试理清楚漆器髹饰色彩观与中国文化根脉,地域特色和民族审美倾向之间的关系。

一、楚漆器用色的思想基础:阴阳互补,天人合一

首先,从出土的历代器物来看,楚漆器髹饰的红黑主色恪守了严谨的传统。《韩非子――十过》中谈到:“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虞舜作食器,斩山木而财子,削锯修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书其内,缦帛为茵,将席颇缘,触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P121)。从此文中,我们看到:禹时期的漆器“墨染其外,朱画于内”,红与黑为祭器规定用色,楚漆艺尊黑尚赤显然是对旧制的沿袭。

此外,中国古代哲学“五行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后“五行论”又衍生出“五色观”, “黄帝染衣裳,虞舜画衣冠,五彩兼施。夏商仍之,对于敷彩,益知讲究。”(李泽厚:《华夏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34)可见由黄帝开始,色彩便具有明确的五色象征意义。西汉初年阐扬道家思想的《淮南子》讲到了“五色”之美:“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自那时起至现代,中国的五色体系一直被作为东方色彩的主要色彩观念和色彩形式。“五色观”将黑、赤、青、白、黄视为正色。据《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王琥:《漆艺概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P27)文中将青赤黄白黑与木火土金水相对应,然后又使之与东南中西北的方位相对应。赤不仅象征五行中的火,同样象征方位中的南。而黑色除象征五行中的水,还象征方位中的北。

红与黑在楚地得到极度推崇的佐证还有道教的“四神观”。《礼记・曲礼上》说:“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朱雀即是楚人尊崇的祖先祝融,南方之神,主火。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祝融也是凤的化身。《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北方属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与之相对应的黑赤二色也就成了阴阳水火的象征。阴阳和合为吉,阴阳失调为凶。红黑二色俱,也就意味着阴阳交感,水火调和,大吉大利。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楚漆器装饰用色法自然,隐含了中国人的天地观念,并取得了一种热烈而又幽深沉静的效果,十分美丽。再辅之以其它颜色,就更加使人感到"凉彩绝艳,难与并能"了。

二. 楚漆艺用色的地域特征

莫里斯・迪韦尔热说过:“地理既是历史的母亲,又是历史的儿女。”(顾森主:《中国美术史・秦汉卷》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P45)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历史背景下,自然地理环境为每个民族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楚国相当强大,极盛时疆土遍及当今大半个中国――西至巴蜀,东到山东,南到湖南,北至山西。据《战国策・楚策一》记载:“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句阳。楚国疆域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由于楚国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润,雨量适宜,适宜漆树的生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西北部还生着连片成林的漆树。目前考古发现的漆器大都出自楚墓,尤以长沙、江陵两地为多。而漆树分布于东经97度~126度,北纬19度~42度之间的广大区域,以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山脉一带最为集中,是全国的集中分布和中心产区。

楚人用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液汁髹饰漆器,它防腐蚀、防渗透、防潮、防霉、耐酸,历经千年不蚀,亮泽如新。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因此有涂料之王的美誉。

漆液刚流出时为乳白色,氧化干燥后为红棕色,稍厚几近黑色,因此漆兼有“黑”义。中国自古便有“漆黑”的说法,“漆”不仅是黑的极至, 也是对黑的赞美。黑是漆艺最基本的色彩,对古代漆器有“不言色者皆黑”之说。(陈振裕:《楚文化与漆器研究》科学出版社2003年P221)漆液还可以做结合剂调入颜料成为彩漆,朱漆便是调入天然硫化汞(朱砂)而成。朱是漆艺的第二大色彩。古人有“丹漆不文,白玉不雕”(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年P206)之说,以示对朱漆的赞美。红色的矿物质原料“朱砂”在楚地也是一种常见染色材料。用这种颜料染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着一位名叫清的寡妇的祖先在四川涪陵地区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当地有名巨贾的故事。这也说明了当时楚地盛产朱砂。有着优厚地理条件的楚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作为漆树与朱砂两大原材料的产地,楚漆器髹饰多用红黑二色,也便顺理成章了。

三. 楚漆艺用色的民族特性

《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胡玉康:《战国秦汉漆器艺术》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P57)地处江汉流域的楚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有着明显的距离,它有着极其复杂的构成。它兼收并蓄,既融合北方殷周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南方蛮夷文化。随着楚国版图的不断扩张,一些偏僻荒蛮之地的不同族属的人,大量加入楚人族群。他们必然要将其独特的民族符号融入楚人本源,而对楚人的信仰和审美发生影响。这样,楚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与中原相似,又保留了更多原始成分与自然气息,独具特色的楚风楚韵。

依据长沙楚墓出土的帛书及屈原在湘所作的《楚辞》,可以得知楚人的宗教生活散发着浓烈的神秘气息,同时,南方荒蛮的自然生态环境又给楚人的艺术想象以无穷的滋养。大江芳泽、鸟兽野林、风雨雷电、水火星云这些充满无穷生命活力的自然意象,激活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也熔铸了楚人乐观、奔放、好动的性格,这种想象力又点燃了楚人神话和原始宗教的野火。在这人神杂糅、人神相通、神人相近的现实和想象世界里,楚人对自然怀有一种宗教性的崇拜与亲近。楚人甚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神魔般的生命和力量,这种古老的意识像遗传基因密码一样一直积淀在楚人深层心理和艺术之中。

楚人信奉自然神,如日神东君、云神云中君、风神飞廉、雨师薄号、水神河伯、东皇太一、山神、湘君、湘夫人等;楚人还信奉英雄神,他们是族神、祖先神的升华,最突出的为伏羲和女娲,他们是天地万物之神,又是补天的英雄和确定岁时的神;还有炎帝和祝融。传说炎帝即神农氏,是中华先祖之一。他教人耕作百谷,并精通医药,相传采药时误食断肠草而亡;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楚人尚火,自认是火神的嫡嗣,此外,楚人信仰的还有帝,是制定日月运行的神;以及管日之神,襄助其父祝融“授民以时”的共工氏等。

楚人尚黑。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是超越生死的天界之色。从那因无比渊深而呈青黑色的"道"之中产生出美妙的万物,而万物是具有各种各样颜色的。由于楚族是多民族的融合体,加之泛神崇拜,认为“万物有灵”。黑色因此被认为是万物的本源,包容一切而备受崇拜,成为楚人色彩意识中最神圣的一种颜色。

楚人尚红。楚人直接从原始社会走来,依靠神话和宗教来弥补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对红色的热爱最早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相对自然而言处于弱者的地位,而带给人类温暖和光明的红色火焰正是楚人需要寻求的精神支撑。楚人认为,鬼怪邪疫是阴气聚集而致,火却是阳之精华,一旦火光出现,就会慑服鬼怪邪疫,驱散冷森的阴气,因此,火神祝融是楚人求生存、求繁衍、求发展的幸运之神,也是其生命意识中精神信仰支柱。在楚地,红色还承担着人神互通的职责,这便是黑与红成为楚漆器艺术中的主导用色的又一根源。

楚漆艺色彩观特点

楚文化是一种锐意进取、矢志开拓的文化,它还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它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家的恢弘气度,它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地更新和增宏自己,同时源源不断地输出自身的文化能量,给异质文化以影响。楚漆器艺术色彩为楚文化的特质作了最好的视觉诠释。

一,稳中求变,继承中求发展

楚漆器装饰用色丰富多彩,春秋时期主要有红、黑、黄等三种,战国时期主要有红、黑、黄、褐、蓝、绿、金、银、银灰等九种。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漆器以黑、红漆为底色,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江陵望山楚墓出土耳杯上有白色的花纹,出士的彩绘木雕座屏上,其彩绘花纹色有红、绿、金、银等多种,其中绿色甚为鲜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漆瑟残片上,其彩绘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白、金等。这表明当时楚国的漆工艺中漆器髹饰色彩虽以黑、红二色为大宗,但到后期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黑、红二色,还别开生面的运用了褐,绿,金,银,银灰之外的“间色”漆。对浓艳华丽效果的追求,正是楚漆艺色彩的另一大特色。

二 力奏色彩情感表达最强音

楚漆艺色彩纷繁富丽,一方面是由于调漆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从使用原生漆发展到脱水精制漆和加油调制彩漆,能调出红、黄、绿、蓝、金、银等多种色彩。另一方面,从色彩心理的角度来看,楚民族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因此楚漆器艺术重视强烈的色彩对比,追求强而有力的情感表达,在楚漆器装饰艺术中,每一种色彩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性,有各自的内涵与特质,体现了楚民族独特的色彩观。

三 追求对比与和谐的完美统一

楚漆器工匠已经意识到: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均能与之相配。他们甚至运用了简单的色彩学原理:黑色是红、黄、蓝三原色的混合,因此黑为底色,与任何一种颜色搭配都是协调美丽的。黑色上再施以红、黄、青、白色等色,色彩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和谐。他们对色彩的把握与运用上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感悟力,楚漆器虽色彩斑斓,华美艳丽却又端庄稳重正源于此。楚漆器艺术的最大成功就是在黑与红的基础上,通过黑与红,和其他明亮色彩的配和,让色彩遵循有秩序的量的差异或是互补来达到了对比与和谐的完美统一。

堂皇大气的楚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尽管秦汉的漆器工艺在继承战国时期漆器的基础上又有较大的发展,楚漆艺色彩观却得到了世代沿袭;在楚漆艺中随处可见的朱红色、黑色以及朱红色与黑色调和而成的“板栗色”,甚至直至现代,依然是中国古典家具、家用器皿的流行色。

楚漆器艺术的装饰色彩,作为楚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基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内核,形成了富于民族文化个性的主观色彩,具有传统性、独特性、延续性的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长江流域文化的认识,楚漆艺色彩观念必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各个视觉文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吸收运用。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