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湘的艺术歌曲创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湘的艺术歌曲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歌曲这种声乐体裁,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在青主、黄自、赵元任、贺绿汀等一批老一辈作曲家精心的创作和努力推广下,不仅拥有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而且在节奏、句法、曲式等各方面都吸收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法,成为我国艺术歌曲的珍品。进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伴随着“新时期”音乐事业的全面发展而走向繁荣,并在创作手法与音乐风格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许多专业作曲家都参与了艺术歌曲的创作,他们把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法注入艺术歌曲创作之中,给艺术歌曲的创作带来了蓬勃生机,创作题材有了大大的拓展,在艺术上更为成熟,语言与技法的运用也更为丰富多样,在中国音乐的史册上留下了自己辉煌的一笔。金湘正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金湘的音乐作品体裁广泛,风格多样,从大型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到各种室内乐直至影视音乐,共有近百部作品问世。他的歌剧《原野》《楚霸王》及一系列交响乐与民族管弦乐作品已蜚声海内外。虽然他在中国艺术歌曲领域中也做出了贡献,却“养在深闺人未识”,1996年,由台湾乐韵出版社出版了金湘的《艺术歌曲集》,2002年,歌唱家迪里拜尔将金湘的艺术歌曲《呼唤》《雨中岚山》搬上了她北京独唱音乐会的舞台。2005年6月10日,在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行了“金湘艺术歌曲、歌剧选曲”音乐会,部分艺术歌曲属国内首演。

社会价值与生命意识相融合的题材选择

金湘生长于中国的动荡年代,在下放新疆的二十年间,他经历了超乎常人忍受限度的炼狱,锻造了他具有出众的判断力、选择力、自制力的独立人格,也引发了他对于生命本身的深思和感悟。他将艺术歌曲题材选择与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当代听众的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用他那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掷地有声的词句,为我们展现了多个内涵丰富、渴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爱乡爱国的主题。

(1)《呼唤》(文琴词),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性作品,在丰富的情感表达中充满着对未来理想的渴望与追求,表现了对美好生活、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憧憬的积极态度。金湘是一个对创作精益求精的人,重视作品中细节的创作和表达。《呼唤》就像一幅中国画,潇洒隽永,它所表现的内涵正是金湘“空、虚、散、含、离”美学理念在艺术歌曲中的完美体现。

(2)《银河》(蒋士枚词),作曲家在经历了文化禁锢、岁月摧残之后,仍怀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面对碧蓝的夜空深深思索,激励人们为美好理想去奋斗,也正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情感的刻画,抒情中透着几分哲理。

(3)《思乡曲》(于海燕词),“泉淙淙月茫茫,良夜偏助离恨长!忍将两行思乡泪,弹向秋风落叶黄!”“祖国啊何时能统一?亲人啊何时能团聚一堂?”金湘根据原诗的寓意进行想象与创作,哽哽咽咽又荡气回肠,饱含了比原诗更难以言传的悲凉与凝重。

(4)《雨中岚山》(词),1919年4月,23岁的雨中二次游日本关西地区――风景秀丽的岚山。美景并未使这位年轻的游子流连忘返。他径直地往前走,探寻更美更高的人生境界。金湘以抒情、含蓄、内敛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原诗的哲理性与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

(5)《不尽歌》(选自《天安门诗抄》)

1976年4月初,北京数百万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敬献花圈和挽联,朗诵诗词与祭文,深切悼念敬爱的。《不尽歌》就是其中的一首。金湘运用哀婉动人的旋律、宣叙与咏叹结合并交替的手法,将歌词刚健的风骨、沉雄的气势与柔和抒情、清丽的词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表达了自己对总理的逝世发自内心的无限哀思,也反映了全国人民对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的深沉悲恸与深切怀念之情。声情悲壮,哀思绵绵,是一首哀感动人、刚柔相济、雄丽并存的精彩篇章。

散文式与歌腔式曲式结构

金湘艺术歌曲,其音乐特征一方面高度吸收了20世纪初期、中期中国艺术歌曲的优秀成就,在艺术形式上充分体现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并具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基于中华文化背景所创造的不同于西洋传统的结构,归纳为两方面:

1.散文式的结构

一种貌似无心随笔落成,实为有意精心安排的散状结构(或称“散文式”结构)中国古琴曲中相当典型。它大大区别于西方以乐段为基础的严密结构。这不仅在金湘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体裁写作中被大大运用发展,而且此一美学理念还被其总结写出了《空、虚、散、含、离――东方美学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与运用》一文。其中所提的“散”,即是指此。在金湘的艺术歌曲中,这种美学理念的体现起到了在结构上的创新与突破。

2.歌腔式的结构

中国音乐传统特别重视旋律。在乐曲发展上一种以歌腔为最小单位的发展手法,明显区别于西方以动机为最小单位的发展手法,它使乐思发展得以在更广阔的长呼吸气息上翱翔,使旋律得以在保证其完整性基础上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

宣叙与咏叹结合、交替的人声旋律形态

从金湘十几首现代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分析中发现,金湘除了以流畅宽广的歌唱性旋律来抒发感情之外,并根据内容的需要,注入了诸如强化戏剧性的紧张度和张力,扩展感情表现的幅度和力度,采用宣叙调的写法等表现因素,使作品的音乐更为深沉、更为浓烈。在连绵不断的旋律运动中,“宣叙”与“咏叹”的结合与交替,体现了金湘在艺术歌曲中对于戏剧性风格的追求。

宣叙调是西洋歌剧中不可或缺的声乐体裁之一,与咏叹调相对应。是用以代替对白的歌唱,节奏自由,曲调接近于朗诵。金湘运用宣叙调旋律,目的在于表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诗词中的矛盾状貌、抒发细腻的心理变化。以《不尽歌》为例:

诗歌以独特的意韵向人们展现了无比丰富的内涵。在金湘艺术歌曲中,除了用宣叙性旋律刻画复杂的内心世界之外,同时也用抒情的旋律来表达对幸福的向往及对大好河山的赞美。歌曲中多次使用“啊”字叹词,并加了很长的拖腔,仿佛表现旋律的意犹未尽。如《思乡曲》:

器乐化主题陈述与发展的旋律构成法

声乐作品的一般特点是:句子长短适中,句逗清晰,词与曲在句法结构上以同步居多,歌曲主题的呈现是以乐句为单位,乐句内部的构造较简单,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但在金湘的歌曲旋律中,其内部构造往往表现出器乐化的旋律特征,比如,句幅长,句逗隐蔽,内部结构细小等。

例《不尽歌》:

像上例这样的旋律构造在金湘十几首艺术歌曲里还有一些,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弱起的旋律短句或动机,然后是源于该短句和动机的自由延伸,这种延伸或者是连绵不断的,或者是多有停顿但句逗非常隐蔽,且最后以短小的落腔(多为下行)收束。这种器乐化主题陈述与发展之于歌曲,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即用旋律短句和频繁的停顿来强调语气,用连绵不断的延伸来营造气氛,用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句法结构渲染激动喜悦的情绪。

笔者认为,声乐主题的器乐化陈述与发展,以及“宣叙”与“咏叹”结合并交替的戏剧性风格是金湘艺术歌曲创作最为显著和最具个性化的特色。

五、极具张力的和声语言

金湘艺术歌曲中和声的运用独具匠心,作曲家并没有局限于某种单一的和声语言,而是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出发采用了一种综合的和声手法,既有欧洲传统的三度叠置的和弦,也有各种非三度叠置的和弦,其中以“四、五”度音程不同方式的重叠、移位作为基本手法,并贯穿于歌曲之中,使之具有很强的张力。这样的处理使得金湘的和声色彩明显地“东方化”了。

如《子夜四时歌》之《冬》中的钢琴部分:

六、独立性、形象性、现代性的钢琴织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歌曲的钢琴部分是与歌曲旋律同步完成的,属于整体构思中的一环,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钢琴声部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跟腔或对歌曲的旋律以和声、节奏的支持,而是通过写意或造型的艺术手法来渲染气氛,提示背景,烘托意境。在这方面,金湘的艺术歌曲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的钢琴部分是对歌曲音乐形象的进一步深化,钢琴与歌唱者的旋律、歌词融成了完美的一体,由钢琴和演唱者共同来揭示作品的思想内容。

金湘根据歌曲的不同意境、不同的具体生活现象进行意象的模仿,在音乐中采用各种形象化的织体形式,来刻画事物的状貌,引起听者的形象联想,在《杏花天影》《子夜四时歌》中,运用琶音快速地上下行,来模仿古筝与竖琴行云流水般的音色,营造出歌曲幽远的音韵。

在《呼唤》中,用单声部大跨度的快速琶音,来表现宇宙星空中美妙呼唤的空灵感。

从《雨中岚山》《不尽歌》《思乡曲》《呼唤》《故乡的伊犁河》到《航行吧,小船》,每一首歌曲作曲家赋予了钢琴管弦乐队的思维,用丰满的和声奏出了厚重的“生命”意义,积极扩展了他艺术歌曲的内涵塑造,加强了歌曲戏剧性、思想性的升华。

结语

无论是从音乐创作的题材还是从音乐创作的手法上看,金湘艺术歌曲都充满着浓郁的个性特征。深沉、奔放、大气。金湘以他特有的音乐家的社会责任感与敏感力,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饱含对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情关注和哲理审视,“他把自己对社会、人生、艺术的思考的答案,以艺术的方式回馈社会,显示作曲家现实生存的社会价值与文化意义”。①

①明言.《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生,我吟故我腾”――对〈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的批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汪毓和.《关于艺术歌曲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9,9.

[2]廖辅叔.《从艺术歌曲的定名说起》[J].人民音乐,1999,9.

[3]周为民.《中国古代艺术歌曲发展初探》[J].音乐探索,1999,3.

[4]胡天虹.《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J].交响,2001,2.

[5]金 湘.《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

[6]金 湘.《艺术歌曲集》[Z].台北:台湾乐韵出版社,1996,7.

[7]徐文正.《生命与尊严的呼唤――金湘交响合唱〈金陵祭〉》[J]. 人民音乐,2005,12.

[8]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9]《天籁之音――迪里拜尔北京独唱音乐会》[CD\VCD].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2002.

曹 桦星海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