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语感能力强了,对新知识会有更深刻更丰富的感觉,看问题也会更全面、更客观。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头语言,对语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力,只是他们对语言的“感受”不够深入、精细。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感知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一、反复诵读。感悟语感
1、示范朗读,感知语感。低年级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有很强的模仿力。而教师是孩子们最乐于模仿的对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通过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也融入到课文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教师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感染和熏陶,领会文意、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2、形象朗读,生成语感。低年级课文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努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的心中活起来。心中有了形象,朗读时才能再现文中的情景,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精神力量。因此,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3、感情朗读,深化语感。叶圣陶先生将有感情地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我理解,这种美读的关键在于“设身处地”。低年级学生尽管朗读刚起步,但也需要这样的欣赏读。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要求学生反复地欣赏,直至背诵,体验其中的美妙,读出其中的韵味。这样,既可帮助低年级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力,又能强化其语感。
在这样的表演朗读中,学生进入了课本的语言文字中,人情人境地进行了朗读练习,又发挥想象进行了再创造,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感悟了语言。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我让学生先各自揣摩狼和小羊说话时的语气,然后一起讨论、朗读,学生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彩。表演朗读不但能让学生读好课文,还培养了他们对朗读的热情、兴趣,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二、品析拙摩体味语感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领学生揣摩课文中的关键字词,领悟语言深层意蕴和弦外之音。低年级课文虽浅显,但许多课文用词也准确生动,语句简洁传神,很有必要进行引导,深挖细究。
1、近义词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将句中的关键词语换成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再与原句比较,可发现它们表达的奥妙,体会出祖国语言的丰富、精细。如《蜗牛的奖杯》中“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的“唯恐”与“生怕”是一组近义词,通过交换位置让学生发现意思的不同,学生深深体会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确。
2、减词比较,发现规律。低年级学生对于别人在朗读中发生的错误总是能很快发现。利用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在范读中故意把个别关键词语漏读,让学生来发现,并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少了这个词语就不好,从而让学生发现这些词的妙用。如教学《“黑板”跑了》一课,我在范读“可是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时,故意把“好像”漏掉,孩子们立刻发现了我的错误,我顺势引导为什么要加一个“好像”?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好像”在这里所起的作用。
三、实践运用,发展语感
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及在实践中积累,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发展语感:
1、复述。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再进行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2、续编。有很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续编就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沿着文章的思路把故事续编下去。让故事产生新的结局。如学完《会走路的树》一课,“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们展开想象续讲故事。
3、练笔。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具体运用和结晶。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练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日记练习、片段练习,在练习中强化语感。如学完《雨点》一课,我让孩子们想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做做小诗人写下来。
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应从小抓起,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多种多样的训练,耐心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