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导入“案例式”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导入“案例式”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部分高职院校的程序设计课程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的现象,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兢兢业业讲授每一个知识点,但是学生却收效甚微。本论文分析了这一矛盾现象的成因,以印度NIIT的MCLA方法作为榜样,探讨了“案例式”教学法的特点以及“案例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强调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为重点。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MCLA方法;NIIT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07-0022-05

Introduce the case-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program design courses

1 Chen JianChao 2 Li Luo3Xiong Wei

(1.2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3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300)

Abstract: There is a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 in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gram design courses widely. Teachers us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prepare for each lesson and teach every knowledge seriously, but students have little effe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 and discusses the Case-Teaching method’s feature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it is stressed that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 teaching methods must base on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kill.

Key Words: Case-Teaching methods, methods, NI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本科院校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与系统运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照计算机科学的体系来设置课程,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研发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技术[1]。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直接“拷贝”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不可重复重理论、重研发的教育思路,应该从企业实际的岗位素质能力、知识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因此,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重大改进。

1 脱钩――高职软件专业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目前很多学生求职时,企业问“你做过什么,你会做什么?”,而学生只能回答“在学校我只学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教学模式和企业需求严重脱钩的现象呢?

根本原因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模式[2]。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仍然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教师讲个不休,学生记个不停,造成学生思维闭塞、学习被动;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命题考理论的多、考应用的少,一些学生靠几个晚上死记硬背就能考出好成绩;在教学评价上,只要遵守纪律、完成作业、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造成了教育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软件专业人才所必需的。

2 借鉴印度NIIT的成功经验,导入“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求实现途径[3]。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曾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等学科,用来教授他们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内在原理和技能。印度NIIT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教学法的精髓,它在培养印度软件专业人才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使印度的软件产业得以超常规地飞速发展,促使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

印度NIIT的MCLA方法――“基于榜样的学习设计”教学方法,是一种堪称经典的“案例式”教学法。MCLA方法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案例求解来完成的,在第一次课中,教师就将整个学期的案例背景阐述清楚,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完这一门课之后将能够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将学会什么技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课程中,教师根据知识点的教授要求将整个案例大背景划分为若干个能各自独立的“小”案例,每个“小”案例都是IT企业在软件开发中真实存在的场景。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扮演软件开发中的一个角色,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开发任务;然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讲授所要用到的知识点;最后,教师为学生作榜样,一步一步完成案例程序的开发。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要在紧跟着的独立实践课上,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MCLA方法可以简单归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它反映了印度对占软件产业大多数的“软件蓝领”教育的基本方法:重视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把握精髓,解析“案例式”教学法

怎么才能实现“案例”教学呢?在这里以《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数据库应用”这一章为例子,详细讲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过程。

3.1 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 理解对象及其编程步骤;

* 掌握利用对象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3.2 提出问题:

针对上述要求讲述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就应该认真着手准备一个贴近实际的(甚至是实际的)、能贯串所有知识点的案例场景。案例场景描述如下:

一个大型国际书籍销售中心――“唯思”书店,由于业务扩展迅速,原有的纸笔记录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业务规模了,他们急需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错漏百出的纸笔记录管理,因此,“唯思”书店委托你为他们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

此系统服务于“唯思”书店的日常处理业务,包括供书目录、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客户管理、顾客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及网上书目查询功能等。现在,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总设计师决定将这个图书管理系统的其中四个功能交给你来完成,总括起来,你要完成的功能包括:

(1)图书信息管理

所谓“图书信息管理”,就是对书店的所有图书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每本图书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出版社是哪家、库存有多少、是哪个供应商供应的等等。总括起来,图书信息管理所应完成的功能归纳如下:

* 添加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例如,该书店刚刚从一个供应商里购进了一些书,那么,必须将这些新增加的图书信息添加进管理系统中去;

* 修改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修改;随着读者不断从书店买书,书的库存必然会改变,程序必须允许对图书的信息进行修改;

* 查询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查询;

* 删除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删除;

(2)… …

3.3 分析问题:

(1)要保存图书的信息,方便以后的查询、修改等操作,最好的方式是设计一个数据表,通过数据库来存取图书的信息;

(2)建立的数据表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怎么样才能够连接数据库,对数据表进行数据存取呢?是Microsoft公司定义的专门用于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的模型,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

(3) 是有效的数据库访问模型,那么,如何使用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呢?步骤是怎么样的呢?

(4) 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实现“唯思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管理功能。

3.4 解决问题:

(1)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一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设计数据表,并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中实现;具体步骤可参考如下过程:

第一步:根据案例背景,确定要保存的图书信息,划出ER图,如图1所示。

第二步:根据ER图,划出图书信息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如表1所示。

第三步:根据数据字典,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中创建出BookInfor数据表;

(2)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二点,简述对象的对象模型,介绍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3)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三点,讲述Connection对象、Command对象、DataAdapter对象、DataSet对象等。在讲述这些对象时教师可以先打一个比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说: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就好像是一个人和一座仓库,它们中间隔了一条河,人怎么样才能到河的另一边的仓库中取他所需要的货物呢?

这时学生回答的方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常规的角度来思考,并最后作出如下总结。首先,这个“人”要想到河的另一边,那么他就必须要先搭建一条桥梁,这条桥一直连通到仓库里面。第二,“人”要请一个司机,告诉司机要到仓库里运载什么货物回来。第三,“人”要买一辆大货车,由司机来驾驶货车运载货物。第四,“人”要在河的这一边建立一个临时的仓库,方便存放货车运回来的货物;

最后,教师进行点题,告诉学生Connection对象就是“桥梁”、Command对象就是“司机”、DataAdapter对象就是“货车”、DataSet对象就是“临时的仓库”。其实,在老师点题之前,很多学生就已经理解到比喻所指的是什么对象了,如何通过对象进行数据库连接以及连接的步骤也从比喻中一清二楚了。当然,在讲述各个对象的时候还应该清楚地讲述它们相关的属性和方法的使用。

(4)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四点,教师联系学生一起,示范如何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创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然后逐步编程完成数据库的连接;

第一步,搭建一条桥梁,通过连接字符串告知仓库的地址和门禁等信息:

Dim conn As New OleDbConnection("Provider=SQLOLEDB; User ID=guest; Password=guest; Initial Catalog=Book; data Source =Teacher")

第二步,请一个司机,通过SQL语句告诉司机要到仓库里运载什么货物回来:

Dim comm As New OleDbCommand("select * from BookInfor", conn)

第三步,买一辆大货车,由司机来驾驶货车运载货物:

Dim da As New OleDbDataAdapter(comm)

第四步,在客户端的内存区建立一个临时的仓库,方便存放货车运回来的货物:

Dim ds As New DataSet

第五步,把货车上的货物卸载到临时仓库中,并给这批货物起一个名字,以便以后使用:

ds.Clear()

da.Fill(ds, "BookInfor")

第六步,创建DataGrid控件,进行数据绑定,即将外观显示控件和数据关联在一起:

dg.DataSource = ds

dg.DataMember = "BookInfor"

3.5 归纳,独立实践: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知识点的归纳和独立实践,要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对零碎的、无法纳入到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巩固知识。例如,针对上述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假设一个练习案例如下所示:

宾馆是人们出行常要住的地方,在客人预订房间时,客人会询问是否还有房间、房间的价格等有关信息,“黑天鹅宾馆”决定要建设一套“宾馆信息系统”来适用业务的发展。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宾馆房间的管理,例如:宾馆都有些什么标准的房间、宾馆各个房间的住客情况怎样等等。现在总设计师将这项开发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具体地说,你所开发的软件应该完成以下功能:

(1) 程序必须提供安全的登录验证界面,只能让那些有权限的人员使用本软件;

(2) 客房信息管理

所谓“客房信息管理”,就是对宾馆的所有房间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宾馆共有多少间客房,每个房间的设施配置怎样、价格如何,房间是否有人在入住、是谁在住、入住的时间是何时等等。总括起来,客房信息管理所应完成的功能包括:

* 添加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添加,例如,宾馆扩建,新近又增加了50间标准房间,那么,必须将这些新增加的房间添加进管理系统中去;

* 修改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修改;某个人住房或退房,那么,就必须对该客人所住的房间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 查询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查询;

* 删除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删除;

(3)… …

4 结束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教师的例子是在课前事先写好的,在讲课时整个例子、一大段代码,“刷”地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分不清东南西北。而“案例式”教学则要求在课堂上从需求到分析再到实现,一步一步完成,逐步完成一个完整的例子,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对整个知识点的结构非常清晰。

“案例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要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思考,完全抛弃那种“老师高姿态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现象。讲课期间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互动性很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流,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感受到在整个讲课过程中自己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亲身体现、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就很快能进入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古语云“教有法,而无定法”,“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上仅仅是一个举例,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握“案例式”教学法的精髓,推动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一批适合软件企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洛,吴绍根.基于印度培养模式的二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高教探索,2004,(2).

[2] 李众宜.试析高职会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J].英才高职论坛,2006,(3).

[3] 徐建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正德学院学报,2005,(1).

[4] 吴绍根,陈建潮.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4-16

[5] 李洛,廖永红,陈建潮.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高专培养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收稿日期:2007-1-20

作者简介:陈建潮(1980-),男,广东清远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NIIT软件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软件技术;李洛(1956-),男,湖北武汉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兼软件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IT人才模式培养;熊薇(1980-),女,广东梅州人,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二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第三批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粤教高[2005]167号;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