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乡村爱情》电视剧的音乐特色及剧情风格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乡村爱情》电视剧的音乐特色及剧情风格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赵本山导演的《乡村爱情》系列播出后很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这不但因为《乡村爱情》征鲜明的喜剧性人物和赵本山式的幽默吸引了观众,还因为《乡村爱情》中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一些特征,这些都契合了现代人的后现代心理,从而和观众产生了共鸣。

关键词:《乡村爱情》;音乐特色剧情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57-01

一、音乐整体设计精巧

《乡村爱情》是一部农村青年青春励志剧,它塑造了一群鲜活而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有理想、有抱负、勇于进取的农村青年形象,多角度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画卷。映片音乐确定了以歌曲为主,器乐曲为辅的整体设计,全剧创作了三首歌曲分别用在片头、片尾及剧中的个别地方,起着点明主题、指明事件发生地点、确立风格、衬托气氛的功用,而器乐曲则主要用在剧中作背景音乐,起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喧染矛盾冲突的作用。

《乡村爱情》是一部反映东北农村青年生活、劳动和爱情的轻喜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生活感染,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些观念、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溶入农村青年生活中去,《乡村爱情》如果单纯用传统的民族音乐来反映,那既不现实,也失偏颇。作曲家清醒地看到这点,它在运用民族音乐之时,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整部音乐民族风格浓郁的同时,又不失时代特色和时尚,这主要表现在旋律写作中节奏的运用、演唱方法与伴奏乐器的使用上。

二、颠覆宏大的叙事情节

首先体现在叙事主题深度感的消失。《乡村爱情》从平民化的叙述视角切入,讲述的是发生在东北象牙山村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些故事。他选取的都是些农村老百姓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一些再琐碎不过的小事情,这些小事情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不具有深刻的意义,造不成多大的影响,却构成了这些长在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的全部生活。这些小事情构成了一个个小故事,没有一个统一的重大主题贯穿其中,包括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一些爱情纠葛,也都是这些故事碎片中的一部分,剧中叙事“放弃了对终极意义、绝对价值、生命本质的苦苦追求”,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些无深度的但却是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场景”。

其次是“反英雄”人物角色的塑造。《乡村爱情》中的角色都是些再平凡不过的农村小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很少被关注到的边缘人物。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有着农民的质朴和善良,在他们身上找不到拯世济民的崇高理想,有的是为着小日子各自打的小算盘。无论从人物形象、性格气质还是理想追求上,他们都与传统叙事中的英雄人物相去甚远,《乡村爱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没有英雄却同样精彩的平民世界。

再者是叙事结构的开放性和延展性。《乡村爱情》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这些小人物生活中的小故事拼贴起来的,这些小故事前后之间并不追求连贯完整、前呼后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这些人物存在着,生活着,类似的小故事就可以被无限复制和任意拼贴,因而故事的叙事结构和结局呈现出开放性和延展性的特点。

三、在笑声中解放人望

现代主义要求用理性来压制人的本望,用法律道德规范来约束人性中的劣根性,从而维护现代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绝对地位。

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一次反叛,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非理性,任性而为,主张解放人望,追求简单直接的欲望满足和。

追求也是人类的总体欲望。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虽然还未真正进入所谓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由于科技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日益沉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生活在相对发达的都市的人们已明显感受到了后现代文化的气息,并深受其感染,潜意识里渴望通过一种安全的方式缓解压力,解放被压抑的欲望,获得某种心理慰藉。

《乡村爱情》中每个角色的出场都可谓是人性的本色表演,这些乡村小人物身上都带着或多或少的人的劣根性和欲望,但他们从不刻意去掩饰或压抑,把一切都展现在脸上、言谈举止间,反倒让观众感觉到有故意去展现人性缺点和欲望的嫌疑。赵本山运用他独具特色的幽默方式把这些人物身上的缺点和欲望喜剧化,把这些明显缺点变成了这些人物身上的特征符号和出彩点。

四、结语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传播工具更推进了大众影视娱乐文化的繁荣和多元发展,广大影视观众的审美眼光和欣赏口味也变得更为挑剔和难以把握,《乡村爱情》却以讲述平凡的主题、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的农村题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是以一种宽容、平等的姿态走进观众的生活和内心,给观众送去简单干净的快乐和慰藉。而那种只把目光锁定票房,一味为搞笑而进行后现代元素的拼贴、复制、仿效的影视作品,只能抓住后现代文化的一些皮毛,获得的也只有观众不屑一顾的冷笑。

参考文献:

[1]马梅.电视剧《乡村爱情》的美学追求[J].中国电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