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多情感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多情感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师只有把情感的泉流倾注到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 ,只有进入情感领域用心感受教材中的每一课,潜心体会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深层的东西,方能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真真实实的对话。

【关键词】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三者融为一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正确导向”。即: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三者融为一体。三者之中,教师的情在学生的情和作者的情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教师只有先“动情”于己,而后才会“感人”,任何没有动情的教学都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真情是语文教师的灵魂。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感情的魅力呢?

一、动师情 激生情 悟文情

1、以“情”导入新课

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笔者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一文时,考虑到主人公霍金的悲惨命运距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为了让学生从情感上确实走入课本,下了一番功夫。上课伊始课件播放霍金蜷缩在轮椅上缓缓而来的视频画面,教师在低缓的音乐声中深情地描述40年前的情景,教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初次情感:同学们,此刻你想说什么? 声情并茂的导语、低缓的音乐、令人震撼的图象一下子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他们一个个怀着对霍金的敬佩之情认认真真地读起文章来。整节课我们师生都把自己置身其中,从字里行间领会霍金不向命运低头,顽强地与命运作战的精神。这样的设计由情入境,激发了学生了解霍金、探究霍金、学习霍金的强烈兴趣。

2、以“情”剖析内容

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导火线。如教《海底世界》 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截取了一些录像,把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里嬉戏的鱼群,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全身披甲的龙虾等景物逼真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还配合丰富的体态动作表现海底生物的游动,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遇到“敌人”袭击时的惊愕,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来描绘海底世界……使他们陶醉在美景中,让学生跟着我的“情”而动“情”,时喜时忧。还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介绍、创编,以帮助他们丰富素材,掌握知识,从而掀起学生心中情感的波澜,这是本节课的高潮。同时还重视学生的质疑、解疑、交流协作,这样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整堂课,始终注入一个深深的“情”字,教师是情感的调动者,以情染情,学生学得轻松、有味。

3、以“情”结束全文

课堂教学的尾声犹如“压台戏”,必须精彩。若能处理好,不但能起到深化课堂教学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而且还能再次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如教《趵突泉》一文时,讲读课文完后笔者小结:“趵突泉真是美丽极了,所以它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皇将相前往观赏。由此可见,祖国的名山名水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需要好好地保护。

二、析文情 触师情 诱生情

1、创设情境 触感

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产生于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而文本情感的内蕴,无疑又是衍生语文教学情感的导火线。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材都是经编者精选的文质俱佳的作品。教学时必先有教师与文本的“两情相动”,才能为学生的情感产生创造条件。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引领和文本的感染下,才能自然地产生出“三情共鸣”的热烈气氛。如果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上下功夫,不是用课文充满情感的语言去打动学生,使他们自发地“情动于内而形于外”,那就谈不上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性。《触摸春天》这篇课文。话题凝重、深沉,四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体验一个盲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聆听心灵翅膀飞翔时发出的轻响?整堂课,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动心,聆听着来自安静内心深处的春天的声音,多元化地解读了生命的价值,接受了一次心灵的荡涤。

2、因势利导 体验情感

所谓“势”,一是教材内容,二是学生心理。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能力、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去体验、感悟情感。《一束鲜花》,这是一篇让学生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的好教材。上这节课时那天刚好是家长开放日,在体会“我”的感情变化,决定亲自给母亲送花这一环节,我说“你肯定为这深深的母子情感动不已吧!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展示故事内容”。很多学生选择用表演去演绎这段真挚的情感。当孩子们扮演“我”跪在“母亲”面前,大声喊道:“妈妈,我错了,我差点忘记了今天是你的生日,请你原谅我吧!”我被感动了,相信不管是表演者还是现场的家长们都被感动了,也相信这时的语文课堂是充满了美好情感的。

三、借生情 促师情 融文情

1、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学生作为文本接受的主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其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的,由此生成的独特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悟性和自然生成。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谈谈对文中主人公的印象,为学生能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架设好桥梁。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被引到课文中来。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围绕“最令你感动”这条主线来促进学生阅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教师、文本三方对话,三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一步一步得到升华,情感进行了强烈的碰撞。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熏陶,思想上也获得了启迪。

2、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

学生有了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教师必须学会等待,学会专注,学会耐心,认真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去探究、体验、交流。如在《陶罐和铁罐》一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对话情境:听了他们的对话后,你喜欢谁?想对他说些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实践证明,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合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只有“三情”的和谐统一、真情交融,以洗涤灵魂,提升生命才是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之所在。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让语文课堂成为个性飞扬的天空,让语文课堂成为抒唱、激荡情感的海洋,让语文课堂在三位一体的情感互动中弹奏出新的乐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