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语文江苏卷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语文江苏卷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江苏卷主观而并不科学的评价;二是对今后命题的建议。举例以2015年江苏卷为主,必要时兼及往年和其他省市试卷。

先看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三大亮点。

一、稳定

今年的试卷和去年的试卷相比,题型、题量、分值完全相同,和2013年的试卷相比,变化也极其微小。稳定,对今天的考生来说是首要的。如今,各种模拟试卷,都以前一年的试卷为模板不敢稍有变化,在机械化、高强度的反复训练下,学生的答题思路和答题语言基本被格式化了,试卷稍有变化,就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高考语文命题,受非语文的干扰太多,命题稳中有新,需要命题者的高度智慧;稳中不错,也属难能可贵。

二、有梯度

试题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今年的江苏卷,不仅全卷由易到难,而且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题也是由易到难。这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语文是高考第一门考试学科,学生的心理非常紧张,当考生全身心投入到做题中时,紧张的心理才会渐渐消失,试题先易后难,有利于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学生的水平也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就会加剧考生的紧张心理,影响考生水平发挥。

三、难度适当

其实评价试卷的难度,没有一定的标准。高考命题有难度要求,如何控制只能凭命题者的经验。据我所知,2015年江苏卷命题组,连审题教师在内只有三位中学教师,且他们来自的学校并不具有样本意义,所以命题人并不真正了解全省考生的水平,要想使命制的试题符合预设的难度,那真是有难度。我说今年的试题难度适当,依据是自己做题的感觉和对照答案的得分情况。今年的江苏卷,比去年的相对容易一些。前六道选择题,估计得满分的学生会有一定的比例。至于作文题的难度,并不完全由试题决定,还受评分标准的影响。如果只要扣住“智慧”写就算切题,那么今年作文题的难度不大。

任何一份试卷都不是完美的,可以改进之处,我在下面的建议中例谈。

一、试卷要变化

前文说稳定是亮点,但是,如果后一年的试卷从题型、题量到赋分,都是前一年试卷的翻版,便是僵化。试题僵化会导致教学僵化。现在,高考试卷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导向已非常严重,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所以我主张试卷要有变化。第一,题型要有变化。比如,语言文字运用连续两年都考选择题,所考知识点与去年完全相同,这是以死题型考活知识,这种考法不能真正考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也不利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能力。第二,题量、赋分可在一定范围增减。2015年江苏卷“考试说明”,对语文试卷内容、题量、赋分是这样说的:

1.语言文字运用,约4题15分。

2.古代诗文阅读,约6题37分。

3.现代文阅读

A.文学类文本,约4题20分。

B.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约3题18分。

命题者完全不必死守“考试说明”的题量和分值,应利用“考试说明”中的“约”字,对各项考试内容的题量和赋分做必要的调整。比如,古代诗文阅读“约6题,37分”,扣除名句默写8分不变,余下29分,不必文言文18分,古诗词11分,而可根据所选文言文、古诗词,酌情增减。两篇现代文阅读也一样,可以根据选文,对题量和分值灵活处理。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却没有丝毫变化,都是文学类文本20分,4分题和6分题各两题;论述类或实用类文本18分,3题各6分。有命题经验的人都知道,题量和赋分定了,就捆住了命题者的手脚,扼杀了命题者的智慧,常常为凑分数而拟答案,制定得分要点。如,2015年江苏卷第12题: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答案是: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具体赋分应该是以分号为界,前后各2分,前一个分句回答题干中的“风格”,后一个分句对应题干中的“简析”;然后又以逗号为界,各1分。

细看整个答案,关键词就是一个“实打实”,这样的答案,为赋分而给要点的痕迹很明显。这样做的结果是削足适履,试题受“考试说明”束缚。如果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可以根据选文情况增减的话,命题就灵活得多,答案也会科学合理得多。对照今年和去年的江苏卷,只有“语言文字运用”这一项内容,和“考试说明”稍有不同:5题,而不是4题。这一点微小的变化也是因题型的变化不得已而为之。2009年到2013年的江苏卷都是4题15分,其中有两道主观题;从2014年开始,这部分的内容全是客观题,不得已变为5题,因为还没有单选题的分值超过3分的。

但愿以后的试卷变化更自觉一些,更大一些。最好能在保证考点分布、试卷结构合理的情况下,考无定型,方可促进教务根本。现在极少有教师和学生觉得语文有趣,原因是从高一开始,大小测验都是高考模式,教学围绕考试指挥棒转,高中三年,不计其数的考试,千卷一面,面目可憎,怎么能有趣?语文课上学的是碎片化的知识,语文教师上课最常用的一个词是“找”:找一找细节描写,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找一找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分类说明的方法;找一找文中有哪几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再看诗歌鉴赏题的题目和答案,哪有一点鉴赏的味道?只有考无定型,那么按题型、套路答题便没了效果,这时,语文教学就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而不是研究题型,研究各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二、减少客观题

从考生的角度来说,客观题(尤其是单选题)并不能考查考生的真实水平。比如2015年江苏卷的第1题,学生若不知“宵衣旰食”是什么意思,也能选对;第6题,文言实词,选对的学生未必能解释“申”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从命题的角度来说,所拟选择项,既要有干扰性,也要有确定性,非常难。如果正确项和错误项都太明显,题目就没有区分度,这就失去了考查的意义。例如,2015年江苏卷的第7题D项,“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误太明显。文章最后一句清清楚楚地写着“而宪来求铭”,显然墓志铭是欧阳宪请张耒写的,而非苏轼让张耒写的,这一题估计极少有学生会错。有时为了增加干扰,命题人会掉进自己设置的陷阱中而浑然不知。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6题,选择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所给答案是D,D项确实不正确,而C项“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动力乐于应募”也不正确,与之相对应的原文是,“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可见,何灌并不是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而是说水太浅,水运不行,陆运的话用车太多,建议用运费提高麦子的收购价格,就地收麦。

从实际考查效果来说,客观题考查的并不是考生的语文能力而是细心程度。一道题,四个选项,真正有干扰的一般只有两项,如果三个选项都有干扰,还要答案毫无争议,非常难。比如考查辨认病句的题,为了增加干扰性,没有语病的句子也一副病态,总之不像正常的中国人说的话。近两年的江苏卷,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语言文字运用”删去了两道主观题,增加了三道客观题,我觉得这是一种退步。“语言文字运用”如全考主观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能拉开差距。现在报刊上的文章,标点、词语、语法错误比比皆是,命题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典型的让学生修改,改对得多就多得分,改对得少就少得分,改不出不得分。

三、试题要有趣

试题有趣,考生看到题目如果发出会心一笑,可以缓解考生的紧张心理,有利于考出学生的水平。当年陈寅恪以“孙行者”为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这题目就非常有趣,直到现在还有人津津乐道,争论陈先生的答案到底是胡适之、祖冲之还是王引之。

材料要有趣。文言文的材料,凡选传记类的多无趣。今年江苏卷虽然选的是墓志铭,实质和传记差不多。这类文章从内容说大同小异,传主或善治军,建军功;或善治民,有政声;或死得其所,增谥美显;或受冤下狱,死不瞑目。从语言角度来说,常有―堆官职、人名、地名造成阅读障碍,加上受试卷篇幅的限制,命题人常会做必要的删节,结果抽去了血肉,只留下筋骨,即使原本有趣的文章也失去了趣味。现代文也一样,选文一被删,文气和文味都受影响。因此,最好选择不用删的文章。今年江苏卷选的两篇现代文,可读性强,较去年有趣。

题目要有趣。以“语言知识运用”题为例,社会上流传的一些段子,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选择合适的作为命题材料,都是很好玩的。例如: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这里的两个“多少”意义不同,可请学生再仿一句,要求仿句中“多少”的意义和原来两句都不同。再比如:

甲:豆腐多少钱?

乙:两块。

甲:两块一块啊?

乙:一块。

甲:一块两块啊?

乙:两块。

甲:到底是两块一块,还是一块两块?

乙:是两块一块。

甲:那就是五毛一块呗。

这段对话非常有意思,它利用“块”既可以作豆腐的量词,也可以作钱的量词,制造歧义构成误会;又利用“两块一块”这一压缩语制造歧义。命题者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材料不够严肃,其实可以用来命制有趣的语言运用题。

四、作文生活化

每年高考卷的作文题最遭诟病,一者作文不同于数学,识字的甚至不识字的都能发表意见;二者也有一些非理性宣泄。除此之外,和命题者追求高大上而反致心灵鸡汤有关。不知为什么,作文题不敢面对生活,不敢触及社会现实。命题走朴素的、生活化的路,既能体现生活即语文的语文观,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生活。因此,作文命题实在应该往生活化的方向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