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对美国解读的微妙变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对美国解读的微妙变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权力盛宴的黄昏: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中国对策》(下称《黄昏》)一书的标题充满了先兆感。这本由中国外交部下属智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撰写的新书,大体沿袭人们熟知的叙事框架,即美国的衰落无可逆转,而中国的崛起不可阻挡。但读者还应注意到该书对美国意图的更加微妙的解读

该书的主要结论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对华政策目标是‘对冲’而非‘遏制’”。书中提到,中国的崛起带来了机遇、挑战和不确定性,华盛顿因此不得不“付出行动来防范并塑造中国,使中国的发展不威胁并有利于美国的利益”。

比起前两年在中国外交政策界颇为盛行、并且至今仍流行于官方媒体的对美国“遏制论”的严辞声讨,该书这一判断更加清醒。书中阐述道,华盛顿的“再平衡”战略随着对中国解读的演变有所成熟。

《黄昏》一书称,奥巴马政府和其前任一样,最初对中国成为现存国际治理体系中的积极合作伙伴抱有较高的期望。但他们很快发现,“中国梦”和美国人的愿望有所差距,华盛顿因此将中国重新定义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潜在挑战者;军事上则是美国潜在的敌手;经济上是不守规则的竞争者”。双边关系历经数轮沉浮,包括亚洲海洋争端带来的摩擦及达成中方所提出的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默契,奥巴马政府最终结论为“中国仍是一个具有可塑性的竞争者”。

该书称,双边关系如此的“摇摆”不过是“非敌非友”关系的典型表象。但在美方看来,双边关系似乎呈线性恶化趋势。华盛顿人士认为中国正加强对权力的控制,似乎以挑战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为目的来投射中国不凡的经济实力,并且通过强势手段来强化中国的海洋权益申索,因此美国外交政策圈中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行性。虽然这部分人占少数,但越来越多的声音从根本上质疑对中国的接触政策。

不过,双方主流观点看似对前景的大致判断趋同。《黄昏》定论道:“中美竞争是现实的,有时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管理的。”在一次以全球安全挑战为议题的华盛顿会议上,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学者帕特里克・克罗宁对数百名与会者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多数华府人士认为与中国的竞争日渐激烈,但可以管控”。

相对美国的衰败,该书描绘了走向胜利的中国正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过去数年,中国外交政策部分基于这样一个未曾明言的判断,即美国在亚洲的势力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中国最终必将取得地区的至高地位。虽然这本新书没有挑战这一论断,但中国外交政策圈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国作为超级大国还未走到日落西山的地步,中国对亚洲的领导权也并非胜券在握。因此,中国必须调整政策的前提以适应现实:两国在中长期内必须在亚洲共处,任何一方也无法取得不受挑战的地区霸权。(谢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