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基于宿舍学习兴趣小组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基于宿舍学习兴趣小组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适应高职院校学生主体需求,实现学生宿舍社区化,用“学习”的视角关注它,从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的必要性出发,探索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结构模式,进而研究如何发挥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功能作用。

关键词:宿舍学习兴趣小组;学习型社区;社区价值观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宿合逐渐被一个新名词“社区”代替,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舞台。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区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但这依然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传统高职教育将宿舍与教室完全割裂,没有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短短三年时间,也没法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为了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将宿合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实属必要。探索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结构模式,寻找课堂延伸、能力培养的新场所,为学生树立社区价值观,实现现代学徒制奠定基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职院校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的必要性

(一)满足学生快速发展的需要

学生社区在高职院校迅速崛起,但它最先源于对地理区域聚集的考虑,并未从精神文化层次对其加以思考,因此导致地理环境远远比人文环境成熟,使两者发展极为不平衡。应当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向社区学生推广普遍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依然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项目,这种学习项目包括专业知识,也涵盖业余爱好。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在学习项目上取得进步,形成系统和渊博的知识结构,获得知识更新,同时也能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延伸另一种含义的学习――向他人学习,培养团队和学习精神,拓宽人际圈,加强沟通交流能力,同时通过朋辈互助学会感恩助人,通过培养业余爱好陶冶生活情操,进一步提升人格的发展。当这一种学习氛围形成具体的人文环境时,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建立社区价值观的需要

尽管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实践能力较强、自我意识浓厚,但他们又是尚未完成社会化的“准社会成员”,尚未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对他们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对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都至关重要。而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区无处不在,尤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学生社区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社区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培养学生社区价值观迫在眉睫。社区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精诚合作、集体凝聚力以及主人翁意识等方面,社区价值观不仅需要培养,更主要是在耳濡目染中得以传递,通过社区引导,学生将社区价值观逐渐内化为个体意识和精神。同时,学生在进行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将个人意识外化为一定形式的社区文化,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传播,以倡导社区理念,引导校园热点,疏导学生情绪,将“我是社区人”的社区自主意识深入人心,能促进学生社区的和谐共进、开拓进取。

(三)适应现代学徒制的需要

尽管我国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应用型人才队伍素质仍然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现代学徒制这一概念随之诞生,2014年2月26日,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采用深入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方式达到产教融合,使学生通过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获得的高级技术技能。但目前“政、校、行、企”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特别是行业、企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也导致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困难。因此,构建学习型社区,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线上联系与企业师傅进行联结,学生可以随时了解企业工作的实时动态,同时也可以让专业教师给企业基层员工传授理论基础,这类似于对企业基层员工的免费再培训,以此达到双赢,并且在此期间学生和企业师傅、基层员工都有一定的交流和认识,也缩短了学生进企业后的适应期,为实现现代学徒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索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结构模式

学习型社区是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区教育为途径,通过社区的各种学习型组织开展的活动和文化熏陶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除强调学习外,更注重公民意识的养成、社区价值观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发展的一种社区。它不只是一个学生生活的场所,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1]。它的结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以宿舍学习兴趣小组为载体

宿舍学习兴趣小组是指一定数量的宿合成员就某个共同的兴趣爱好以某一特定的形式进行长期交流、研讨以及实践探索研究以提升自身水平、加强人际交往、培养生活情趣为主要目标的大学生组织[2]。它所指的兴趣爱好既可以是专业兴趣,也可以指业余爱好。

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有别于传统学生社区,它能打破限制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常规,以往在建设学生宿舍文化时,都是以个人一社团这样的二层次结构来完成,由于个人数量较大,社团学生干部及兼职的指导老师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暇顾及个人,他们主要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到创建社团活动上来,这往往造成个人缺少足够的发展空间,更别说对个人的特色培养和人文关怀,同时,也不便于管理,以致学生宿舍事件频发。而当宿舍学习兴趣小组出现时,以个人一小组 社团构建的三层次结构便成为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的结构模式。并且,在小组层面,聘请组导师,他们可以是被授权的有经验的师兄师姐,在生活中进行引导,在学习上进行指导。当然,在小组成员里面也会有在企业工作的基层员工。在社团层面,聘请团导师,他们都是本学习兴趣方向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有经验的师傅,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教育,给年轻专业教师一个锻炼的机会,尤其在专业兴趣方向可以给教师、学生、企业师傅、企业基层员工四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成为其前进的驱动力。而在业余爱好方向,学生将不再局限于只认识本专业或本系院的同学,由于志趣相投,他们可以通过宿舍学习兴趣小组和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学习,丰富和提升宿舍文化层次,这凸显了大学生宿舍学习兴趣小组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的作用,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完善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

(二)学习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在学习内容方面,主要分为专业兴趣和业余爱好。其中,专业兴趣是指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其中一个颇为感兴趣的方向,而业余爱好是指在本专业以外的其他擅长和有兴趣的方面,所指的范围很广。把宿舍学习兴趣小组的学习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尤其创新性地提出了专业兴趣,是为高职院校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使之了解专业动态,强化专业思考,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形式方面,主要分为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线上学习表现为开展远程视频教学、建立网上研讨区,视频可以由专业教师在网上搜索的对本兴趣有意义的片段,也可以是由企业师傅在指导企业基层员工纠正某一问题或帮助其解决某一困难时拍摄的,这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团导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就某一问题或热点进行讨论,组导师可以对此进行跟踪和统计,同时,学生或企业基层员工也可以就自己不能明确的问题在网上研讨区提出,以让更多人参与讨论,专业教师或企业师傅也可以进行指点。线下学习主要为面对面的学习。专业兴趣方面,专业教师可以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参加专业赛事,企业师傅可以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兼职;业余爱好方面,团导师通过以学生社区为单位替代以往以院系为单位,打造独具特色的适应大学生的社区文化活动精品,减少学校同类型、同性质学生活动的重复建设,也可以在同一兴趣的各小组之间组织竞赛,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在选修课方向做引导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开设选修课的兴趣不大,其主要原因是专业教师很难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融合。如果将一个或几个宿舍学习兴趣小组作为选修课的学习单位,以专业教师或企业师傅作为其任课教师,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组导师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其中的各小组教学,比如检查作业等。这样有别于指定一个时间段在一个固定的区域进行学习,它更灵活可行,减轻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也减少了一定的开课要求对选修课的限制,比如选修课学生数量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抢”不到自己有兴趣的选修课或者少数学生有兴趣的选修课达不到开课标准,而不得已去上自己不想上的选修课的现象。以宿合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选修课,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将可能开拓一个全新的双赢的局面。

三、发挥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功能作用

(一)加强人际交往,促进校园和谐

由个人一小组一社团的三层次结构组建学习型社区,在社区这个大集体中,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和公平竞争,在社区内学习、生活,尤其在专业兴趣和业余爱好的双向引导下,学生无论在本专业还是在本专业以外,在本年级还是在本年级以外,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可以因共同的兴趣爱好交往到不同的朋友。这种朋友还会经过学校或企业的过滤,不会像在社会上交往陌生朋友那么复杂。通过这种认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且这种关系会相对固定且持久。不同个性的相互接纳并逐步形成的共同取向,在逐渐向社区价值观靠拢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被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形成友爱、互助、自信的性格以及热爱生活、敢于拼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校园和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习氛围,强调同化熏陶

为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首先就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社区,社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它所形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深刻影响着社区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对社区学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引导作用[3]。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将学习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当中,当社区中的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学习习惯、富有了学习精神后,自然而然会形成一股学习活力分子在社区中涌动,这种社区学习环境对社区全体成员都具有正面的引领作用。通过这一特定环境的熏陶,当学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的一种文化特质和文化现象时,它像一座无形的桥梁或一张紧密的蜘蛛网,将学生社区的每个成员联结在一起,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置于社区的统一目标之内,可实现学习型社区建设目标向高品位、高标准方向发展。

(三)形成情感归属,提升自我认同

高职院校学习型社区建设好后,社区学生都会有社区主人翁意识,强化“我是社区人”这一理念,内心会对学习型社区文化以及社区成员形成一种心理认同,促进自己更快地融入社区里来,并积极地进行自我悦纳。当社区内的所有成员都在进行这一过程时,他们则会形成“我们是同一社区人”的心理暗示和情感升华,逐渐会产生“这是我们共同生活学习的场所”的情感依赖,从而更好地认同和接受社区环境和社区文化,在社区成员心中将社区打造得更好的目标也会逐渐凸现和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刘雪飞,邓根飞,近年来高校学习型学生社区建设研究概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9): 559-561.

[2] 郑丽琳.高校学生宿舍学习型社区服务系统的概念及功能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2,(3中):176-177.

[3] 陈实.高校学生社区文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