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现实中如何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更多更好地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注家庭、社会和国家,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前途命运和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家庭、社会、国家、大学和当代大学生均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第一,国家责任意识弱化。在新形势下,在西方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却日趋淡化。不少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和认同,导致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认同感下降,进而导致国家责任意识弱化。

第二,社会责任意识淡化。新形势下,有的大学生只注重个人理想的实现,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忽视了社会理想和国家利益的实现。没有很好地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联系,没有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家庭责任意识缺失。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不仅不懂得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成果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却还习惯性地向父母索取而从不愿为家庭付出。

第四,自我责任意识缺乏。许多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生活上对自己不负责任,抵御不了形形的诱惑,自我约束力差,沉浸在无尽的游戏享乐之中。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一,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自我利益的实现,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现象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个人利益成为人们的至高追求。

第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当前社会由于市场经济和法制不健全不完善产生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些不良社会风气易诱使大学生形成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进而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良莠不齐文化也随即涌入我国。大学生辨别能力较弱,接受能力强,部分大学生在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导致社会责任感淡化。

(二)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存在不利因素

第一是学校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们学校教育的重心在于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提升,忽视了对精神的教育和升华,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第二是学校教学和管理方法欠佳。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仍采取单一的“填鸭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是学校教育内容僵化。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却存在内容陈旧,知识更新慢的问题,教材中有关于社会责任感的内容不多,教学缺乏灵活性和生动性。

(三)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方面的欠缺

第一,家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内容的不足。大部分的家长把追求成绩上的高分当做教育子女的目标,把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当作子女的唯一出路,并没有特别重视对子女道德、品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第二,家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法单一。大学生的父母普遍存在用灌输式的单一的教育方法来培育子女社会责任感,很难真正走进大学生子女的内心,产生共鸣,难以取得良好的培育效果。

第三,家庭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环境欠佳。由于少数家长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不强,在与子女进行接触和交往时,家长们不自觉的向大学生子女传达着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

(四)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培育能力不够

在家庭中,部分大学生不关心其他家庭成员,忽视了其他家庭成员的利益和需求,缺乏必要的家庭责任意识;在集体当中,少数大学生容易忽视他人的利益需求,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产生矛盾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缺乏集体责任意识。

三、增强和培育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加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党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整治腐败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加强道德监督作用和约束作用,使公众逐步树立起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相符合的价值观念。

第二,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大众媒体自身须努力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健康向上的信息, 弘扬社会正气,敢于正视和批评不良风气,把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强高校的引导作用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丰富大学生国情教育的内容,继续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认同感,使大学生坚决支持并努力贯彻执行我们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育大学生良好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责任感。

第二,改革教学及管理方法。各大高校要遵循大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克服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教育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国情民意, 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理想,形成敢于为社会负责的意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为社会负责的能力。

(三)加强家庭教育的合理引导

第一,增强对子女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意识。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要求大学生主动积极承担家务劳动,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能够知行合一,将目标追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第二,家庭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要注重引导孩子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参加希望工程、扶残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 ,增强大学生子女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

第三,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在家里形成民主公正的家庭氛围,以民主、平等、友爱的方式来教育大学生子女,在这种和谐友好的氛围下,大学生们在无形中便学会了如何去关爱他人、理解与包容他人,这些都是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品质。

(四)大学生要提高自身修养

第一,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与成才的关系。大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成才,而成才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它不仅指大学生对如何施展自己的才能有正确的认识,而且指他对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有正确的认识。

第二,增强接受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自觉性。在接受社会责任感培育时,大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和充足的准备去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尊重和理解的心态面对父母的教育,以正面的建设性的心态服务社会,增强接受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自觉性。

第三,主动争取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机会。在有机会进行新的社会责任感课程的学习或者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时,要抓住机会,勇于挑战自我。

参考文献:

[1] 彭文英.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15):55.

[2] 刘海涛.郑雪,聂衍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3):75.

[3] 袁锐.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13(2).

[4] 卢妙娜.增设公益类课程,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J].考试周刊2013(11).

[5] 邵忍丽.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J].教育探索,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