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感知陈淑霞绘画意境之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陈淑霞作为当代美术思潮中极有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相较于其他的画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情怀与品格,其油画作品中具有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之美。本文通过浅析陈淑霞油画作品,感知陈淑霞作品中的空灵、韵净、虚实的意境之美。
女性艺术的崛起和新生代的出现,标志着当代艺术由20世纪80年代倾诉伤痕与忧患意识的时代,走向关注身边生活,表达丰富细腻内心世界的个人话语。进入90年代以后,陈淑霞参加了两个至关重要的画展,“女画家的世界”和“新生代”画展,在其参展作品中,陈淑霞没有通过宏大的题材获得关注,而是运用中国化的视觉语言将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物娓娓道来,使得她的绘画作品平淡却意味隽永。观摩陈淑霞的作品,无论是静物画、风景画还是人物画,都可以感受到空灵写意、气韵充盈、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之美。
一、空灵之境
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学词与作画一样,灵气往来便呈现灵魂生命,这时美感就诞生了。体味陈淑霞创作的风景油画,使我们不难感受到其空灵的油画作品与传统水墨的亲缘关系。实而虚,虚而实的用笔,布局上的空灵和极简的画面风格,让陈淑霞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传统美学中空灵的艺术特征。她将中国的传统水墨画艺术风格、形式以及美学思想与西方的油画材料碰撞与交融,合二为一,并不是简单局促的堆砌,而是自信成熟的表达。这种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使其艺术风格上产生质的飞跃。因此,在陈淑霞的风景油画作品中流露出传统绘画的“水墨性”和空灵之美。
2006年创作的《释梦》中,仿佛游走在虚实两境之间。不知道观赏者游走在画作的意境,还是作者本身落入自己创造的梦境中。在2006年创作的《日中天》中,顾名思义,如日中天,灰色暗淡的太阳仿佛日蚀一般,深色的海水营造出压抑的感觉,婉约却意味深长。2006年创作的《水性》,大面积蓝色的湖水,人物在湖水中畅泳,感受到作者把个人情怀映衬在这山水背景之中。2007年创作的《天露》中,陈淑霞不同于其他油画家的“加法”,而是用极简风格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清净空灵世界。两个人一艘船,浅浅的灰色调,如同与天际交谈,面对于自然敞开了自我的精神世界。无论是《释簟坊故恰短炻丁罚包括2006年创作的《空》,2007年创作的《漫山》等,在陈淑霞作品中,无疑都流淌着东方性,具有东方性的面孔并且情浓意足。在坡的《送参寥师》中有这样两句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①用来形容陈淑霞的艺术作品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虚静能懂得万物之变化,所以空明才能接纳万事之境界。正如庄子笔下的“无极之境”同样也是空灵之境。“无极之境”有它的广度、高度以及深度,在这样的意境中呈现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张力,作品展示的是纯粹的灵魂并留给观者以无尽的遐想。在陈淑霞的“无极之境”中,将山石、树木、河水、船舶等展现出灵秀、氤氲的意境之美,寄托了作者沉潜山林的传统文人情怀,并留给了观者空灵清新的世界。
二、韵净之境
在陈淑霞的人物题材的作品中,描绘对象多是陈淑霞身边的亲戚朋友,场景多选取在室内。画面中女孩们的面孔模糊,并抹去了面部表情。人物站立着或端坐在明亮抑或昏暗普通的背景下,却凸显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与精神特质。东晋画论家顾恺之,在人物绘画美学上提出了“传神写照”,认为一幅人物画必须表现其对象的内在神韵,而不拘泥于外在形象,方是一幅成功的美的人物画。陈淑霞笔下的人物画笔触模糊却气韵生动,色彩单一却唯美纯净,凸显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与精神特质以及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在2008年创作的《狂想》中,昏暗的背景下使人物的冥想与天际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背景大面积深色调让人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挤压着人的灵魂与躯体,在与大自然的沟通上,只能无尽的狂想。在2008年创作的《阳光》又是另外一种感觉,四个女人穿着简单的上衣或者着,闭着眼睛,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使自己的躯体与自然亲密接触融合。在那一刻,仿佛时间也停止,周围的一切变得无关紧要。在2008年创作的《青春记忆》中,观者可以与创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青春的记忆不仅是创作者的也是大众的,形态模糊意味着记忆的久远,似乎在告诉观者流逝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在2006年创作的《米家山》,人物与风景结合中,更像是作者的自我修炼,已达到“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发展迅速的当代社会,人们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作品中的女孩们纷纷摘下面具,看到了一颗颗孤独的心。
三、虚实之境
在陈淑霞的静物作品中,少有纷繁复杂的事物,没有宏大的场景,选取的主题多是生活中平常不过的水果与花卉,关注点也多是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朴素而简单,看似平铺直叙却传达出了水果花卉的灵魂,倔强独立而又真真切切存在着的灵魂,平淡安然地描绘着常被忽视的生命的美丽。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道:“美感的养成能在于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②这即是为什么当陈淑霞创作《流逝的记忆》时一个玻璃杯和一块衬布就可以吸引观者的视线,这很难说清楚,片刻停留,让往事浮现,体味生活,却与我们保持着距离。在2001年创作的《青花和马爹利》中,看上去青花与马爹利并不相关,但作者却将它们巧妙地联系起来,随意摆放任观者自由理解。2002年创作的《五个梨》,作品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从完美到残缺,从新鲜到腐烂,从存在到消失的独特感受。陈淑霞正是这种不沾不滞的距离感,显示了作品本身的神秘与质感,使她与其他关注日常生活的画家区别开。陈淑霞在艺术表现上,常常选择游离的方式,既是当下,又仿佛远在天边,亦真亦幻,在虚实两境之间游走。让现代人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俗物与奢华,传达出一种祥和安静、朴素的安详感。陈淑霞的作品意境仿佛与七百多年前的“元四家”之一倪瓒的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正如倪瓒所说“逸笔草草,不求形似”。③两位画家的作品天真淡简,一石一木,却自有万壑千岩之趣。
“艺术的本质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摹写,而是人性的自由发展,是人在审美的形式中实现自我的方式。”④陈淑霞总是采用唯美的视觉样式有意无意地用诗性的语言表达着外界的世界,陈淑霞在诠释对生命与内心的本真理解的同时,也如一缕清风,温暖了观者的内心世界,这也是陈淑霞艺术作品具有独特持久魅力的渊源。
注释:
①坡.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②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③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④易英.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陈淑霞.陈淑霞:今日艺术家[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