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声与人类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纪录片《人类星球》是英国BBC公司历时四年拍摄完成的大型专题纪录片。该纪录片放眼于全球将人类不同的生活环境作为大的研究分类,又以个人或族群的生活故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在故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音声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不同人类生活环境中的捕猎、节庆、信仰、仪式等等。
关键词:人类星球;音声;音声效应
[学术回顾]:关于评论纪录片《人类星球》纪录片的文章有四篇。雷建军、李国辉的《影像至上-从《人类星球》看纪录片的美学趋势》。该文章从选题视角特性分析探讨了奇观与仪式在《人类星球》纪录片中的展现,奇观与仪式作为吸引人们的眼球的材料,满足了人们猎奇的需求。文章又从影视拍摄专业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从镜头倾向:超越与极致,剪辑倾向:高速与悬念,这两个大模块进行探讨。总体上从技术层面探讨了为什么《人类星球》如此受大众喜爱。周述政《从《人类星球》谈纪实性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本文以纪录片《人类星球》作为蓝本,尝试从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角度浅谈自己对纪录片社会意义的一些看法。文中简述了国内外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体现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纪实性电视纪录片人文关怀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大型专题纪录片《人类星球》可分为海洋―深度之蓝、沙漠―洪炉求生、极地―极度深寒、丛林―树人传奇、山区―高处胜天、草原―力之根基、河流―亦敌亦友、城市―石森存活等八个篇幅。这个八个篇幅中,又以个人或族群的生活故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讲述了80个“异域风情”的故事。本文以音声作为切入点,进而“窥视”其在不同的人类生活环境中作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之间的关系。无可厚非,音声不是影响人与自然关系中必要的条件,但毫无疑问音声是人类在时间、空间场域中进行生产、生活过程中从未消失一直伴随的,容易忽视却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文中通过对音声伴随下的生活现象的关注或许会启迪我们对自然与人生的反思。
“音声”这一概念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已广为熟知,尤其是在仪式音声研究这一领域。音声包括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乐音”与“非乐音”,是广义上对于音乐的解释。
一、寻食之路上的音声
(一)上的捕鲸之音。在巴布新几内亚周边的岛屿上有一种神奇的人被称为是海洋巫师。布莱斯就是仅剩几个拥有神秘魔力召唤鲨鱼的海洋巫师。他认为他的歌声传向了鲨鱼的灵魂,祈求这位受人尊敬的鲨鱼可以被其捕猎。
仪式音声由之前的捕猎时的一种工具,进而升华到人们的一种信仰,更在如今主流社会、经济、文化等形态的排挤下逐渐生发成为一种边缘文化。音声不再是实用性工具而更多的成为置放大家记忆、情感、愿望等的载体。
(二)丛林中的猎猴之音。在丛林生活以狩猎为生的巴西马蒂人,他们是丛林生活的佼佼者。在捕猎之前,他们把树蛙身上的毒液融进体内的血液促使身体兴奋更好的为狩猎做准备 使自身强壮追跑过猎物。同时他们往眼睛注入有毒的树汁刺激神经,促使其注意力的集中。此时的他们会念起一连串捕猎动物的名字,小鸟跑得快、野鸡跑的快、 野鹿跑得快等等,召唤动物的精髓附身。马蒂人会模仿森林里十几种猴子的叫声,在捕猎的过程中通过模仿猴子的叫声和猴子产生呼应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猴子们的防备心,此时借用一根根长长的吹管,用有毒的针射中猴子。
(三)结伴蜜鸟寻蜜之音。在东非的马赛族人那里,人们同样用音声和动物达成了某种契约。蜂蜜对于马赛族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食物,然而在相对恶劣环境下找到为数不多的蜂巢确是相当困难的。马赛族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帮手-蜜鸟。人们 通过用哨声和蜜鸟沟通,跟随在蜜鸟的身后,当蜜鸟闻到蜂蜜的味道找到目标时就会改变叫声,马赛族人找到蜂蜜后会分享部分的蜂蜜给蜜鸟。哨音和蜜鸟的叫声除去传统意义上的鸣响外还保留了局外人不曾知晓的秘密。
二、融于自然的音声
在非洲刚果盆地有一个神奇的巴亚卡部落,他们生活在丛林之中, 丛林里存在的声音对他们启发颇多。一群在河边洗衣、取水的人在工作之余会利用河水协作击打出动感的节奏,潺潺的流水可以被其当作架子鼓。同时他们还会模仿鸟叫和其他动物的叫声‘组成一个富有特色的合唱队,喝着大自然的鸟鸣编织出一张绚丽多彩的音声之网。他们的音声对于大自然来说并不生分,像是丛林自身发出来的,这是大自然给予他们最宝贵的礼物。巴亚卡部落融入大自然在音声上的体现无疑是惊人的。
影片中三人在河水中协作进行演奏,谱例中对此三人的称谓为①、②、③。由①领奏,前6拍为①的领奏,主要规定了演奏的速度与节奏。在第7拍②以弱起的形式进入,同时①改变节奏型与②同步,改节奏型持续8小结共24拍,在这24拍中3拍为一组,前两拍弱起增加了节奏的律动性,后1拍,拍手演奏丰富了打击的音色。③扮演的主要任务是维持①所领起的节奏律动,以水面下拍打出较为浑厚的音色为主,为整条节奏夯实了低音。
三、生命礼赞的音声
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音声是对生命的礼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这里的人们比其他地区居住的人们更加需要信仰。音声就是对信仰的传达。对于死者来说在他们的意识范畴中天葬意味着灵魂借着诵经声、法器声、秃鹫(空行母)到达了天堂,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对于死者的家人来说天葬的诵经声、法器声是家人对于死者最崇高的赞誉,更慰藉了家人失去亲人的悲恸。对于参加仪式的喇嘛、送葬人来说,天葬中的诵经声、法器声所承载意义的表达是善业,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情。音声的传达此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载体,它更为重要的任务是维护了宗教的神秘与庄重,捍卫了生命的价值。
具有代表性的生存环境下,音声的呈现是多样态的。人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能被自身所利用的音声。他们把音声看作是一种打猎的工具与技巧,利用音声引诱食物,祖祖辈辈的沿袭又使得音声成为一种文化。他们也会把音声看作是一种认同,一种融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表现,归属感的释放使得人与自然如此的一体。
美好的音声是一件奇妙的东西,现代生活节奏下的我们失去了它一定会生存下去,但从此我们的世界便会失去了色彩失去了表情。我们需要美好的音声来装扮我们的世界,更需要通过它找到另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可容我们舒服休憩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的音声[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2] 薛艺兵.神圣的娱乐[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3] 王潇冰、迪木拉提・奥迈尔主编.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Q].民族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