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生寻梦千百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生寻梦千百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近代中国,有一位音乐家,他曾将穷人要饭时演奏的二胡发展成为日后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乐器,同时也将琵琶等其它乐器进行改良,开创了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的新天地,他就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刘天华。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位杰出的民族音乐家的坎坷人生,以及他那沁人心脾的二胡音乐。

寻梦的一生短暂而绚烂

刘天华,原名刘寿椿,1895年出生在江苏江阴澄江镇一户清末秀才家庭。家中除了他,还有两位杰出的兄弟,一位是近代著名语言学家、诗人刘半农,另一位是二胡演奏家刘北茂,兄弟三人的故居现改建为“刘氏兄弟纪念馆”。 刘天华自幼受到家乡丰富民间音乐熏陶,开始自学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从而奠定了他的民族音乐基础。中学时期,他又参加学校军乐队训练和演出,第一次接触到西洋乐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乐队,吹奏西洋铜管乐器――军号。1912年,又随兄刘半农去上海谋生,考入开明剧社,学习了多种西方乐器的演奏。两年后,剧社因经济问题而解散,年轻的刘天华又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普通小学音乐教员。不久,对刘天华疼爱有加的慈父突然病故,祸不单行的是,自己的工作又因被人顶替而失业,刘天华的心情跌到低谷,于是从市场上买回一把二胡每日拉奏,其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在此时蕴育出的初稿。不过,坏运气是短暂的,这一年秋天,刘天华被常州省立第五中学聘为音乐教师,后在第二任校长童斐的支持下组建了“丝竹乐部”和“军乐部”两个乐队。

1922年起,刘天华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先后被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国立女子大学音乐科和国立北京艺专音乐系聘为国乐导师,教授二胡、琵琶等传统乐器。同时,他还跟随俄籍音乐家托诺夫学习小提琴,潜心研究西洋音乐理论,走上了“中西兼容”的音乐道路。刘天华曾言:“我学西洋音乐,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整理中国音乐。”基于此,刘天华发起成立了“国乐改进社”,通过实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编辑出版了十期《音乐杂志》。然而天妒英才,执着于民间音乐的刘天华,1932年在北京天桥向民间艺人搜集锣鼓谱的时候,不幸感染上猩红热。这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很快导致刘天华内脏病变,并最终夺取了他年轻的生命,终年只有37岁。

改进国乐将经典推向高峰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国乐改进”的理想,他认为国乐发展必须“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在刘天华短暂的一生中,总共创作了十首著名的二胡作品:《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有人曾在刘天华逝世的纪念会上,将上述十首二胡曲标题首字联成一副非常具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经典之作让国乐焕发光彩

这里我们介绍两首代表刘天华不同时期心境的二胡曲作,与大家共享。第一首《空山鸟语》是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此曲初稿产生于1918年,整整磨了十年之久。弓法、指法、旋律、节拍,力求尽善尽美,终于造就了这件二十世纪经典珍品。与此曲同类题材的民间乐曲有《百鸟朝凤》、《鹧鸪飞》等,都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但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没有过份追求自然界音响的逼真度,也不是单纯的技巧炫耀,主要还是表达人的感情。乐曲的引子徐徐而起,把人带到这样一个境地:深山幽谷,密林荆丛,一片尚未遭受人欲侵扰的清静世界。在这里,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鸟儿无忧无虑,尽情欢叫。独处者引颈长鸣,扑楞楞腾空而起;合群体彼呼此应,声啾啾嬉戏亲呢。时而喧闹,时而寂静,静中似闻鸟鸣声,有声更显山中静。几十年来,《空山鸟语》一直是二胡学习者、演奏者努力攀登的高峰。

第二首作品《病中吟》,在上文已简要提到其创作背景,该乐曲1918年完成,1930年正式发表。原名《胡适》,因与文学家胡适同名,后改为《安适》,表达当时刘天华在痛失爱父、事业的困境中所发出的“我将要何处去”的感慨之情。这首乐曲旋律悲愤激昂,采用西洋再现单三部曲调结构,共分三个乐段和一个尾声。乐曲综合运用了小七度大跳音程、十二度下行滑音等技法,营造出作者苦闷彷徨以及无尽的忧伤之情。同时又采用一连串坚定有力的八分休止符和多变的节奏型,展现激昂坚定的情绪,表达出作者并没有被困境所打倒,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这首作品后来在1993年获得了中华民族促进会颁发的“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刘天华对二胡音乐,以及整个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虽然未能达成自己的理想:“让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但他对于近现代国乐的发展开启了很好的道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