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生一世”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间总会无意中划一条界线,然后密集播下种子。未来的中型公司,乃至巨型公司,已经在这两年中刻下了名字
3年,或者5年之后,商业舞台上最活跃的主角将是创立于2013年、2014年的公司。
有迹可寻。经历了泡沫破灭的寒冬之后,互联网创业者又一个春天出现在2005年。彼时,腾讯、百度、盛大、携程等公司成功上市和高估值重新激发了投资人信心,他们不再仅关注盈利模式,也相信流量可以赚钱,用户量就代表未来。这一年,新概念、新模式、新技术每个月都在涌现,经常让创业者挂在嘴边的概念则是WEB2.0。很多大事件也都在这一年发生,阿里巴巴收购雅虎,盛大偷袭新浪,博客第一次挑战纸媒,MSN、Google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详见2010年本刊报道《互联网告别2005派》),可谓风起云涌。
站在9年之后观察,拥有精彩开头的故事,往往不一定有精彩的结局,反之亦然。2005年还没有BAT的概念,之后虽没有出现足以挑战它们的公司,但也培育不少影响格局的力量。周鸿在这一年又开始新折腾,创立了奇虎360。杨浩涌创立了赶集网,他的竞争对手姚劲波,则在同一年创立了58同城,两人都盯住分类信息市场。李学凌创办了YY,傅政军创办了9158,他们都看中了空虚是门大生意。林宇创办了网秦,李想创办了汽车之家,庄辰超创办了去哪儿。上述公司都已在2012年之后上市,而王兴创办的人人网,王微创办的土豆网,姚欣创办的PPTV,徐易容创办的抓虾,雷量创办的PPS,周娟创办的56,都已先后出售。杨勃的豆瓣,田范江的百合,既没有上市也没有卖掉,长不大也饿不死。
归纳2005派,会发现,站长出身的创业者多;越接地气的创业项目“熬”的时间越长;这一年并非电商公司扎堆创业年,而创立的视频网站都没有独立长大。2005年之后,中国互联网创业潮延续了几年,在2008年金融危机降临又复归平淡。这段时间也出现过优秀的公司,以及不同领域的大混战,但没有形成2005年那种密集而蓬勃的创业势头,反而是BAT逐渐舒展筋骨――当时2005派中的创业公司,有1/3让腾讯“灭”掉了,1/2以上加入了巨头某一阵营。
时间总会无意中划一条界线,然后密集播下种子。1997年-1999年,海归留学生掀起了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创业潮,到2005年用了七八年时间。又经过了时间,2013年前后,新一轮创业潮再次喷发,未来的中型公司,乃至巨型公司,已经在这两年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天时地利人和再次汇聚。“大平云移”时代降临(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移动化),到2014年6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6.68亿;用户崛起,传统产业重塑,释放出全新想象空间;创业环境更加成熟,第一代创业者,甚至2005派已加入投资人行列;更年轻的创业者,85后,甚至90后从边缘向中心移动。
之前的创业者,往往要经历八年抗战才能修成正果(如果你有兴趣盘点一下,会发现,八年对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一个坎),“一生(13)一世(14)”派则不需要,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来上升或坠落。
互联网创业已从纯线上,转变为从线上到线下。属于“一生一世”派最大的机会,将是线上线下大融合。它们既属于互联网创业潮的第三代,又是“虚实融合”创业潮第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