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与现代的融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与现代的融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杨晓刚

杨晓刚, 1972年生于济南,1996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现为济南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1997年作品《我的视角》入选“全国首届水墨人物画展”并获山东省首届水墨人物画展一等奖。作品《艰苦岁月》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1999年作品《强国梦》、《秋雨》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山东省一等奖。2001年作品《彝风情》入选“2001年新时代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作品《三月三》入选“2001年中国画大展”。作品《欣慰》入选“第五届中国体育美展”,并获山东省展一等奖。作品《秋霁》入选“建党80周年画展”,并入选“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获优秀奖。2002年作品《天界子民》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山东展区)获金奖。作品《天界子民》入选第二十届“群星奖”获优秀奖。作品《扎西德勒》入选“山东省首届中国画双年展”获银奖。2003年作品《天伦乐》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获优秀奖。作品《春溪》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2004年作品《侗寨清音》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山东省展一等奖。作品《人物》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精品展获银奖。作品《圣源》入选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第二届中国画展。2005年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入选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获金奖。作品《千年古风》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写意画展”评为优秀作品(按照国家新颁规定本展不评奖)。

杨晓刚是一位艺术上早熟的青年画家。当年他在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读书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与天资聪颖,在学院式系统、严谨的训练中,就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人物画的造型能力、笔墨程式等许多人努力多年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在他毕业之后第一年创作的写意人物画《我的视角》即入选全国首届水墨人物画展并获山东省首届水墨人物画展一等奖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立足于对传统笔墨精华的深刻体悟,很快地在水墨人物画的笔墨图式与氛围情趣以及意境的创造上有了新的突破,使他的人物画水墨淋漓中不失厚重,笔墨恣肆中法度谨严,既有传统的笔情墨趣,又具有极强的现代感。短短的几年时间,他的水墨人物画《强国梦》、《秋雨》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艰苦岁月》等十几幅水墨人物画入选各类全国性或省级的专业大 展并获奖,佳作不断,声誉鹊起,成为一个让业内人士瞩目的画坛新秀。

杨晓刚的成功,首先在于他凭借学识修养,找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的切入点。中国画的创新与变革,最重要的一点,即是在完善自身艺术语言的过程中,寻求传统文化特点与现代艺术语境的契合。对传统笔墨程式的突破,既要保留其精华,又要具有新的表现方式,才有可能使个人语汇的创建在具有现代形式的同时,呈现出深厚的内涵。杨晓刚在大学读书时继承了水墨人物画造型笔线流畅、洒脱洗炼、干脆利落、节奏分明的母体语言,又在氛围情趣的创造上增加了现代意象造境因素。大片的水墨,或肌理斑驳,或相互渗透,同时又有近乎平面化的景物穿插其间。墨色的浓重与水渍的互衬,水痕的重叠与干湿的对比,使作为主体的人物融入氤氲的景致之中,既舒缓地展示出传统水墨画应有的艺术魅力,又自然地呈现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特有意境。

杨晓刚的水墨人物画对造境的把握,已不是对自然景物的再造,而是抽象的概括与提炼,他注重的是画面整体的节奏、均衡与协调,整体的制约中层层叠加的细节变化,十分耐人寻味。而水墨润泽、淋漓清朗的传统灵性,又消解了抽象构成造成的表现障碍。虽然他的造境压缩了空间深度,却强化了作品的平面张力,不仅展示出了中国画的传统人文特质,又使观者的视觉辨认具有可以充分发挥的想象余地,从整体上表达了他驾驭画面的才情与逸致。

人物的造型向来是人物画创作的焦点,中国特有的笔线形态,不仅使中国画的人物造型呈平面化状态,而且对笔墨这一特殊形态的掌握与操纵能力,又往往使表现者顾此失彼。因此,如何使平面化的造型与笔墨变化达到完美的契合,是每个人物画家都必须解决的问题。杨晓刚的水墨人物画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点。他对人物造型与笔墨变化的把握,没有单纯着意于笔线的完美与墨色的精到,而是着眼于整体。线条的疏密、粗细、虚实,墨色的浓淡、枯湿,用笔的轻重、疾缓,皆从整体入手,置于整体的制约之下,使人物形态的变化与服饰的表现,在整体的塑造中达到了内部变化与外在结构的统一、笔线的完美与整体节奏的谐调。而皴擦与笔线的结合,又使他人物画的造型于平面中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厚重感,使人物的造型既轻松自如,又与意象的造境融合无间,人物形象在整体的充实中显得极具生命活力。

色彩的运用历来是每一个优秀画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以墨代色虽然是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但色彩的画龙点睛却是不容忽视的。杨晓刚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十分注重色彩与水墨的构成和运用,追求色彩与水墨的交融更是他努力探索的方向。他对于色彩的把握,特别着意于墨色交融中的对比与构造。他利用厚重的色块与水墨的淋漓,使作为主题的人物在对比中得到了突出;利用色渍的重叠与复加,使墨色在丰富中得到了统一;而色相的对比,通常在少而精中作为与主题人物的相互生发而构筑成了一道不同寻常的彩墨风韵。色彩在整体构成中的主观意味和传递的视觉信息,具有明确的精神指向,使色彩的运用在他的人物画中脱离了自然本象而成为一种智慧形态的营造,这是一个中国画画家对中国画色彩运用的本质把握。

杨晓刚的画面构成同样也融入了诸多的现代气息,特别是他一些方形构图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在水墨的融洽中将传统构成图式的美感与几何形体式的抽象景物交汇在一起,使画面构成既与空间营造相关,又利用平衡与不平衡的变异和合理组合,以及相对写实与主观抽象的相互映衬,在有序展开的浓淡纷呈中构成了一种极具现代气息的视觉和弦,从而使以人物作为主题的艺术创造图式达到了由物象而心象的转换。这种带有明显个人印记的构成样式,不仅使他的人物画创作有了新的韵致,而且成为他传递文化观念与美学思想的标志。

杨晓刚能有今天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极高的悟性。作为这一个年龄段的画家,他没有同龄人的浮躁,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特别是耐得住寂寞,下得起功夫,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这是十分难得的。他珍视传统,研究传统,但不为传统技法(包括师承)所囿。他现在的成绩既是苦工所得,更是修养的结晶。古人云:其人无文,其行不远。正是他这种恬淡至真的品性和读书的收获,使他的人物画创作很快就找准了自己的坐标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他只有三十岁,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人们对他寄予厚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韩玮: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