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新能力服装设计实验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新能力服装设计实验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作者:王利君 丁笑君 唐洁芳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一门艺术与技术兼具、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理论知识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既强调时尚创意,又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它以服装为主体,开展服装设计、生产和营销等专业活动,极具应用性和实践性。该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表达技能,掌握服装材料应用、服装构成原理、服装推板技术及服装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还需要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产业适应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1],符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认知规律与特征,是本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思维和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业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4]。

1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着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专业素养,既能适应服装行业发展,熟悉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生产、服装商品企划等整个服装产业链中各个关键环节,又在服装设计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服装贸易与服装市场推广等领域具有较强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服装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制定了200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该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分析专业各知识领域,优化、重组实验内容,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构建了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新体系[5]。

1.1实验项目多层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按照“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积极引入科研成果,紧密联系产业实践,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与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实验教学体系包含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3个层次的实验项目。基础型实验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为目的,要求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处理数据和分析结果,如缝型认知与实践实验、女裤缝制实验等。综合设计型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一般由教师给出实验题目、提出实验要求,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后,自主确定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自拟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如工业立体裁剪实验、成衣产品设计实验等。而研究创新型实验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属个性化培养,要求学生确立研究项目后,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调试实验设备、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论文,通常是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毕业设计、新苗计划等形式的实验项目,如基于FAST织物风格仪的服装造型评测实验、青年女大学生体型测量与分析实验等。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验项目总数为110个,其中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数为72个,比例已达到65.4%。

1.2实验内容模块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从内容上将实验分为认知实践、工程技术、产品设计、创新创业四大模块。认知实践模块包括基础技术认知、艺术基础认知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目的,是做到艺术与工程相结合的基石,属于专业基础模块;工程技术模块包括服装构成技术、成衣工艺技术等内容,主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服装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产品设计模块包括成衣产品设计及制作、针织毛衫产品设计及制作等内容,主要通过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实现创意,使学生具备以“画”表达创意、以“做”实现创意的能力;创新、创业模块包括个性化开放创新实验、品牌策划及营销模拟实验等内容,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多模块实验教学体系,见图1。从教学组织上看,该体系可划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模块。其中,课内模块包括依附理论课程而开设的实验项目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共14门),是必做和选做实验;课外模块包括开放创新实验、挑战杯和新苗计划等内容,为选做和自主设计实验。该实验教学体系从建立学生对服装产业的感性认识入手,从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结构到服装生产以及服装品牌策划与营销,与服装产业链环节完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良好专业素养,又具有较强工作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还实现了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符合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适应现阶段服装产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形成任务驱动、项目式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多采用验证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常,先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注意事项等,再由学生按照教师或教材中所讲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做下来,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采用统一的学习进度、统一的实验内容、固定的实验步骤、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教学,由于过多地限制,制约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削弱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创新激情,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6]。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在充分考虑本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逐渐形成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式教学法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

2.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加以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又符合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7-9]。例如,在“计算机辅助时装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业样板设计”课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计算机辅助时装设计”围绕服装款式设计主题展开,利用计算机完成服装效果图、服装平面结构图、服装面料纹理与图案设计等内容及表达,而“计算机辅助工业样板设计”以将时装效果图转化为直接用于服装生产的工业样板为主题,因此,在教学中将服装款式设计与服装工业样板设计分别分解成几个任务,具体任务见表1。教师预先告知学生各项任务并要求完成,从而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学”,通过“做”掌握课程内容。通过几次的教学实践,发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率,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产业适应性和创新精神。

2.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产品教学法)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产品[10-1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服装生产管理实践”课程中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项目的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运作,即模拟一个工厂从服装产品设计、制版、面料采购到流水线生产、营销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完成某服装产品成品制作及相关的所有技术文件报告,最后组织课堂进行总结汇报、讨论并加以评价。首先,将通常30人左右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成立服装公司,模拟公司形式,设置组织机构,如设计、生产、采购、业务等各职能部门,每位学生都各自进入相应部门并承担其职责;接着由设计部门通过市场调研,提出产品方案,由生产部门完成生产计划的编制、技术准备、样衣制作、工序工艺分析;然后由采购部门进行物料采购,由生产部门进行工业样板的制作、排料、流水线的编制以及流水线生产,最后进行成本核算与服装销售。2009年6月2日《钱江晚报》的《大学生自制学士服———汉服版》以及《今日早报》的《别样学士服》,就是05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项目产品。通过这样的模拟生产项目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环境,综合应用设计、结构、工艺、设备、管理及营销的知识与技能,加深了解服装生产运作全过程,熟悉智能服装生产流水线相关设备及服装CAD、ERP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流水线编程的原理和技巧,使学生能对服装生产的各个重要环节有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产业适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改变实验教学手段,建立助学型、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

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多采取学生预习、教师集中讲解原理、分组实验演示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学生操作完成实验的形式,这种形式存在由于学生人数多不得不分组而导致实验演示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现阶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生产实践录像、实验演示、历届优秀作品展示等方法配合讲解实验内容、实验任务及实验目标等,将讲课、演示和实验结合起来,实现了实验教学的三位一体;同时,依托我校国家级服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上传仪器设备性能说明、实验项目介绍、教学课件、实验案例等,便于学生在课外进行观摩、预习与复习,以及通过在线答疑辅助学生学习。另外还实现了网上预约实验,配合实验室的门禁系统,学生刷卡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与环境,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还建成了“服装工艺基础”自主学习触摸屏多媒体系统。该系统具有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如教学计划表、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演示及历年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等,目前用于服装工艺基础、女装工艺、西装工艺等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辅助教与学。它是服装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实现了课外自主适时辅导与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手段符合服装工艺实验课程的“教-实践-再教-再实践”的学习规律,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深刻的作用,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4完善实验考核方式,由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结合转变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报告检查、笔试、操作考核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方式进行评价。若采用实验报告检查或笔试的评价方式,则会弱化实践操作环节,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若采用操作考核的评价方式,则仅能考核某一个必做实验项目,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13-15]。可见,只注重结果评价的考核方式是无法考查到学生实验学习的过程与实践的。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学习与掌握情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采用了将过程评定与结果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评定是在实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过程、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总结展示以及口头表述等表现进行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实验操作能力、综合运用实验技能的能力;结果评定是在课程学习结束时,通过笔试、实验操作考核、作品质量评价来评定学生的实验能力。过程评定与结果评定的权重比例根据实验课程要求和特点来确定。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过程与学习结果,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5结束语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根据2008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与服装产业无缝对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在2005级至2008级服装设计与工程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初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该体系对服装人才培养的成效还需产业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检验与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密切关注和联系服装产业,不断完善、更新、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产业适应能力;通过改革与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不断完善实验考核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