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对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耳鸣ct表现予以分析。 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均为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对患者行CT诊断,观察患者CT表现。结果 患者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突起,其形槟掖样、指状和棘样。耳鸣侧、横窦-乙状窦憩室发生在静脉窦优势侧,左侧发生率32%,右侧发生率68%。 结论 掌握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提高临床确诊率,明确搏动性耳鸣发生原因,进而为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CT表现;横窦-乙状窦憩室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1(a)-017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ansverse sinus and sigmoid sinus diverticulum CT findings of pulsatile tinnitus caused by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s Randomly in December 2014 - June 2016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examination of 50 patients with pulsatile tinnitus, are transverse sinus, sigmoid sinus diverticulum caused, for patients with CT, CT manifest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sinus lumen limitations expansion, local processes, its shape is pouch sample, finger and spines. Tinnitus side, transverse sinus, sigmoid sinus diverticulum in venous sinus dominant side,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incidence of 32%,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cidence of 68%. Conclusion Grasp the transverse sigmoid sinus diverticulum CT findings of pulsatile tinnitus caused by, improve the rate of clinical diagnosis, clear pulsatile the causes of tinnitus,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Key words] Pulsatile tinnitus; CT performance; Transverse sigmoid sinus diverticulum

耳鸣是耳鼻喉医院常见表现,引起耳鸣原因较多,随着年龄段增长,耳鸣发生机率明显提高。搏动性耳鸣是耳鸣类型之一,发生原因复杂多样,横窦-乙状窦憩室是搏动性耳鸣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可治愈类疾病[1]。由于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多根据影像技术诊断。头颅脑动静脉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搏动性耳鸣首选影像学技术,并取得让人满意的诊断价值。该文就选择双能量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A/CTV)对2014年12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做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予以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该院做检查的搏动性耳鸣患者50例,其病因均由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患者皆为单侧耳鸣,患者入院主诉为单侧搏动性耳鸣,脉搏节律完全一致;女37例,男13例;年龄30~55岁,平均(42.1±8.3)岁;左侧16例,右侧34例;患者听力正常,耳镜检查正常;不存在颅内高压症状;无外伤、噪音接触、耳毒性用药等历史;排除动脉性病变、中耳及内耳病变等原因导致的搏动性耳鸣;患者对该次研究均知情,并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50例患者均在院接受双能量CT动静脉血管造影(CAT/CTV)诊断,采用双源Flash CT,进行双能量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双期扫描。球管管电压分别为80、140 kV,管电流自动。准直为64 mm×0.6 mm,螺距为0.7,层厚为2 mm,层间距为1 mm。取碘海醇70 mL,以5.5 mL/s的速度经右侧肘前静脉注射,随后取50 mL生理盐水以相同速度注射。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为HU值的触发层,若血管内CT值为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自脚部方向扫描至头部,由C4开始扫描到颅顶范围。第一期扫描时间持续6 s,在延迟5 s后再开始第二期扫描,扫描方向为头部到脚部,扫描范围与第一期相同。所有患者经二期扫描后,利用骨算法对得到的原始图像数据予以重建,由颞骨岩部到乳突范围内的颞骨图像作为重建,卷积核定H70h,层厚0.6 mm,层间距0.4 mm。将扫描图像和重建内骨图像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静脉期图像经相应处理得到静脉窦的减影图像,重建大脑各动脉及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最大密度投影,计算脑动脉容积显示(VR)。密切观察动脉期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将头颈部动脉性病变排除。注意静脉期原始图像及重建的颞骨图像,排除非血管因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50例患者CT诊断的图像特点,仔细查看静脉期原始图像及重建的颞骨图像,确定患者病变情况。注意患者耳鸣、横窦-乙状窦憩室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该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检验为χ2,P

2 结果

2.1 横窦-乙状窦憩室CTV具体表现

50例患者经CTV相应诊断,所有患者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突起,其形为囊袋样、指状和棘样。重建颞骨图像表现邻近局部膨隆静}窦的窦沟股壁厚度变薄,在骨壁缺如部位,局部膨隆的静脉窦疝入到邻近乳突气房内部。

2.2 横窦-乙状窦憩室与静脉窦优势型相关性分析

50例患者耳鸣侧、横窦-乙状窦憩室及脑静脉窦优势发生在相同一侧,均发生在静脉窦优势侧。其中左侧16例,占32%;右侧34例,占68%;左右侧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在没有受到外界刺激下单耳或双耳内部出现嗡嗡声、呼呼声、口哨声等杂音,被称为耳鸣[2]。耳鸣是现代人群中常见症状,目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生活环境改变及工作压力的增加,进一步促使耳鸣发生率增加。一般耳鸣不会受到人群的重点关注,轻微耳鸣多数患者并不在意,并能接受;但严重耳鸣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危害性大,会引起患者精神紧张、抑郁,严重者由于无法耐受耳鸣的风险而出现自杀情况。

目前针对耳鸣疾病,临床为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利用耳鸣声音所表现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进行耳鸣分类。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是耳鸣两类型,其中搏动性耳鸣发生率低于非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是因机体结构产生异常声音至耳蜗,出现有节奏的搏动性杂音而被患者感知[3]。搏动性耳鸣又可以分为血管性耳鸣和非血管性耳鸣,血管性耳鸣因血管的血管湍流过程中产生的杂音传送至内耳被患者感知,其耳鸣节律与心跳节律相同[4]。而血管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动脉性搏动性耳鸣和静脉性搏动性耳鸣。非血管性耳鸣节律与心跳不相同,因咽鼓管开放异常、腭肌肉或中耳肌肉痉挛及慢性中病变等原因所导致。横窦-乙状窦憩室为静脉血管因素。横窦-乙状窦憩室原因是在2000年被发现以及提出,2002年被命名为横窦-乙状窦憩室[5],而横窦-乙状窦憩室所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可以治愈,采用血管介入方法及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治愈率也不断增加。

搏动性耳鸣发生原因复杂,多根据耳鸣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影像学技术检查诊断是目前临床诊断搏动性耳鸣的最为有效的方法,颞骨高分辨率CT、脑CTA/CTV、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等是临床诊断搏动性耳鸣的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据相关学者[6]研究认为,CTA/CTV是临床诊断搏动性耳鸣的首要方法。通过对患者采取CT诊断,能更好显示颞骨异常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通过采用CTA/CTV影像技术诊断,能排除动脉性、静脉性及中内耳病变所导致的搏动性耳鸣。CTA图像能排除动脉性病变,如头颈部动静脉畸形、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狭窄等病变,一次性发现并有效评估搏动性耳鸣发生原因,排除中内耳、颅脑、脑静动脉等疾病所导致的搏动性耳鸣,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CTA/CTV图像能够直观显示横窦-乙状窦憩室,CTV对颞骨行原始数据重建图像,清楚显示邻近局部隆起静脉窦的静脉窦沟骨壁厚度变薄,明确病变[7]。该次研究中,对该院患者采取CTA/CTV诊断,患者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突起,其形为囊袋样、指状和棘样。耳鸣侧、横窦-乙状窦憩室发生在静脉窦优势侧,其中左侧发生率32%,右侧发生率6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横窦-乙状窦憩室所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发生机制和病因生理学尚未明确,相关文献[9]认为多是因为静脉窦血流量所导致。优势静脉测存在较大的血流量,在生理性横窦-乙状窦转折处会形成较大冲击力,长期作用下,靠近静脉窦的骨壁厚度会变薄,进而形成静脉窦憩室。另有相关文献[10]提出,横窦-乙状窦憩室的形成与脑静脉窦先天发育有关。在横窦-乙状窦憩室形成人群调查研究中发现,其发生人群多为更年期后女性。 但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提出类似动脉瘤形成机制的假说也并不能成立,静脉窦压力较低,血流湍流较弱,硬脑膜坚韧,对无外伤颅骨缺损患者,静脉窦未疝入低阻抗力的脑组织,而疝入颅骨仍未得到明确解释。因此对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需进一步研究,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脑CTA/CTV检查能有效诊断横窦-乙状窦憩室,清楚显示搏动性耳鸣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搏动性耳鸣提供必要的影像学依据。但搏动性耳鸣临床发病率较低,尤其是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使此次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证明需进一步扩大,增加样该研究数量,以此肯定研究结果,进而提供临床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玉莲,曾学文,肖永娟.搏动性耳鸣的诊断及治疗[J].江西医药,2015,50(8):846-848.

[2] 严羽,康厚墉,钱怡,等.乙状窦憩室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7):406-408.

[3] 赵海亮,刘漪,杨媛媛,等.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2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17):1088-1090.

[4] 吴松林,李茜,龚元,等.乙状窦憩室致搏动性耳鸣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2(7):337-340.

[5] 刘善凤,肖武, 牟晓飞,等.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4):500-502.

[6] 徐广森,樊军,陶树东.乙状窦憩室1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3):313-314.

[7]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搏动性耳鸣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路径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4):2611-2612.

[8] 刘善凤.横窦一乙状窦憩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3.

[9] Xue J,Li T, Sun X,et al. Focal defect of mastoid bone shell in the region of thetransverse-sigmoid junction: a new cause of pulsatile tinnitus[J].The Journal ofLaryngology & Otology,2012,126(4):409-413.

[10] Mehaima R, Shaltoni H,Morsi H,et al.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sigmoid sinus aneurysm presenting as devastating pulsatile tinnitus. A case report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 Interv Nenroradiol, 2010,16(4):451-454.

(收稿日期:2016-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