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改善未来全球城市交通舍弗勒与谷歌谁更靠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善未来全球城市交通舍弗勒与谷歌谁更靠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来自各方的镁光灯接二连三地闪烁起来时,彼得・古兹默(Peter Gutzmer)教授下意识地将挂在领口的墨镜取下。其实,他本不必如此谨慎――在烈日艳阳下的DTM德国房车大师赛场,“墨镜+短T”是再合宜不过的搭配了。或许,在这位拥有“教授+博士”双料头衔的德国人看来,既然场景已切换至临时搭建的chalet(小屋)内,心态也要随之调整为“商务频道”才对。

“我们其实已不仅仅是一家轴承企业,轴承目前占我们业务的不到一半,我们更是一家专注于‘机动性’(Mobility)的公司。”古兹默教授是舍弗勒股份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并于今年六月被任命为副首席执行官。未来数年,他将与新任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罗森菲尔德(Klaus Rosenfeld)一起,共同执掌这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

作为一家年销售收入达112亿欧元的跨国公司,舍弗勒在过去很多年里一直与斯凯孚(SKF)、铁姆肯(Timken)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轴承巨头。然而,世易时移,如今的舍弗勒却不再满足于“轴承巨头”的称号,因为它已将自己的疆域扩展至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中。近年来,舍弗勒70%以上的销售收入都来自汽车零部件业务(这其中仅有约30%与轴承相关),而从发展趋势看,汽车事业部的增速也远超以轴承为主的工业事业部,成为拉动集团增长的核心力量(2014Q1财报)。这就难怪当有人仍将关注点聚焦于舍弗勒的轴承而非汽车业务时,外表冷峻的古兹默教授竟会半开玩笑地表示“有点儿伤心”。

事实上,舍弗勒向来不惮于和外界分享自己的图谋。从这一点来看,它既有德国传统的严谨和务实,又融合了几分不固守的大胆与激进。2014年3月,在“我们共同推动世界”的集团愿景下,舍弗勒向自己、也向世界下达了一份新“战书”。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在此之后,从其2014年Q1财报,到面向资本市场的演示报告,再到针对媒体的各类新闻稿,有一句话频繁出现在主题和正文的各个显要位置,那就是“Mobility for Tomorrow(未来机动性)”。虽然“机动性”这一翻译略显拗口,但作为其新一轮的战略,舍弗勒的真实意图却在其高管的阐述中逐渐浮出。

“如今,我们视‘移动性’为一种既定的权利,尽管代价不菲。不能不说,环境破坏、全球变暖、交通拥堵、能源短缺……都是由于人类对移动性的渴望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持续的,但该怎么办呢?”在2013年年报中,克劳斯・罗森菲尔德反思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并试图寻求解决方案。“舍弗勒正在为未来机动性贡献力量。我们已经能为混合动力及电动车辆提供创新型产品,并努力使传统的动力传动系统更加高效和节能。我们的研发部门确保我们能够领先一步……舍弗勒正在和各行各业的客户一起,打造明天的交通工具。”

在“未来机动性”的大主题下,舍弗勒还圈定了4个战略重点――城市交通(urban mobility)、城际交通(interurban mobility)、环境友好型驱动(environmentally-friendly drives)、能源供应链(energy chain),并在2013年年报中花了较大篇幅分别阐述。如今,这四个词组也像“未来机动性”一样,频频出现在面向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和新闻媒体等各类受众的信息传达中(如图1)。

“舍弗勒所说的‘未来机动性’,涵盖了能源的产生、储运、利用三个环节,而未来的交通工具也将越来越被看作能源系统中的一环。否则,电动车的影响有可能会更坏――如果不考虑电从哪儿来的话。”6月28日,伴随着间或传来的赛车引擎的轰鸣声,古兹默教授简明扼要地阐释了舍弗勒的理念。“全球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是这样系统思考(能源与机动性)问题的,舍弗勒就是其中之一。”

不能不说,古兹默教授的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舍弗勒宽广的产品范围和精益的制造水平。要知道,世界上平均每4辆轿车中就有1辆安装了其旗下品牌LuK的离合器,再加上INA、FAG两大品牌,舍弗勒汽车业务覆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全部动力传动系统(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从保时捷、宝马到福特、大众再到现代、奇瑞,都是舍弗勒的客户。工业事业部则以多达22.5万种产品服务于60个不同的工业领域,从小至数毫米的精密牙钻到直径数米的风机主轴,从空客A380、“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到中国高铁、三峡大坝,从机床、矿山到造纸、家电,都能瞥见INA和FAG的身影。

“舍弗勒竞争力的三要素是:质量、创新、技术,这使得我们能在全球范围内大批量生产相同高质量的产品。”舍弗勒交流、市场与投资者关系高级副总裁克里斯托夫・博伊梅尔堡(Christoph Beumelburg)一边说,一边递给记者一件小巧但精致的圆柱型物体。“这是舍弗勒在发动机系统中的产品之一机械挺杆,其作用是精确配气。这个挺杆看上去简单,似乎谁都能做,但要在客户有需求的全球任何地方,实现几百万件的大批量生产,并且必须保证相同质量,全世界也就几家公司能做到。”

这小小的挺杆虽然售价才2欧元,但涂上舍弗勒的特制涂层之后,其减少的摩擦可以使CO2排放降低1%(以4缸发动机16个挺杆计算)!舍弗勒的其他汽车零部件产品,如双质量飞轮、液力变矩器等,也都能在全球生产基地实现大批量相同质量的生产。

“世界各地舍弗勒工厂都是采用同样的设备,按照同样的技术、工艺生产,再加上我们对员工的培训,确保客户不管在哪里购买舍弗勒的产品,都是同样的质量。”德克・斯宾得勒(Dirk Spindler)自豪地解释,这位工业事业部研发高级副总裁已经在舍弗勒度过了24个春秋。

对产品缺陷近乎零容忍的汽车行业来说,稳定获取高可靠性的零部件至关重要,这也构成了舍弗勒的巨大竞争优势。在欧洲,舍弗勒为每辆轿车供应的零部件平均总计约200欧元,这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应该不构成太大的成本负担(考虑到整车的售价),而要更换新的供应商则意味着不确定的风险。舍弗勒由此牢牢俘获了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的芳心,尤其是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汽车巨头们。与工业业务分散的客户格局不同,舍弗勒汽车业务的客户集中度很高,前10位客户贡献了大约50%的收入。这一优势也体现在其业绩中:2014年第一季度,舍弗勒汽车事业部按固定汇率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4.4%,大中华区则达到了26%,而同期中国汽车行业平均增速为9.18%。

饶是如此,当古兹默教授在四年一度的舍弗勒技术研讨会上,以《差异化与多样化――未来交通范式》(Individuality and Variety: Paradigms of future mobility)为主题的报告时,还是让人深感吃惊:作为一家聚焦于动力传动系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更应该担心的似乎是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到底将如何影响其业务。至于未来的交通有多少种范式,以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全球性问题,话说他真的有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吗?再说,作为一个针对汽车客户的活动,前来参加该研讨会的大部分都是汽车制造商,按理说,它们应该比舍弗勒更能洞察“未来交通”才是,为什么愿意在这里听舍弗勒所做的“客户之客户”的需求分析呢?

这是一份长达15页的演示报告,其首页除了上述主题外,还有一辆由字母构成的绿色汽车,看上去颇为清新又兼具科技范儿。在这个报告中,古兹默教授介绍了舍弗勒对未来交通的研发方法以及得出的几种范式,并由此出发,延伸至舍弗勒的未来业务布局。

“首先由企业内部专家和外部智囊一起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找出12种详细的移动(mobility)模式,这些模式不只用于分析目前的情况,还能推演至2025年。”古兹默教授节选了其中的4种与大家分享,第一种就是以纽约曼哈顿地区为代表的城市交通范式。在分析了当地居民的购买能力(人均收入)、出行偏好(最短时间)、交通现状(道路拥堵、污染、噪音)以及政府意愿(纽约电动车计划)后,舍弗勒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除了扩大公共交通和增加自行车的使用外,引入小型、灵敏的纯电动车以最大化道路利用率也很重要。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相信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看到这一描述时,一定会心地笑了。遥想2009年,当谷歌宣布要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时,许多人并未理解其中的深意。直到不久前,梦幻般的新款无人驾驶原型车的,才彻底震撼了人们的神经。这款半椭圆形的汽车小巧、可爱,仿佛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一样: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踏板,“只要轻轻按下汽车的中控按钮,它就可以把你送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无人驾驶技术日趋成熟之后,谷歌开始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发挥“登月”思维,大胆想象一个完全不同的出行方式――在需要用车的时候,只要在智能手机上按几下,就会有无人驾驶汽车来接你;车辆使用率大大提高,私家车拥有率大大降低,不再需要建设过多的停车场;尾气排放、交通事故也不再是需要担心的问题;人们不再需要为与此相关的琐事操心,而是可以放松地坐在面对面的汽车座椅上,和朋友聊聊天……

“设计的初衷,是在脱离人类干扰的情况下,无人驾驶汽车能安全地自动把乘客送到指定的目的地……这款无人驾驶车设计十分简洁,因为我们希望未来后续的产品能够更加出色,相对简单,有利于尽快实现商业化生产……这对于提高道路安全,改变人类长久以来的出行方式可谓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你会发现,不管是谷歌的这份官方声明,还是布林的各种公开表述,都没有过多地谈论无人驾驶汽车对谷歌的意义,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它将如何改变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上。

其实,商业活动同任何其他人类活动一样,都是围绕着人类的各种需求来运转的,如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当其中的某一环节出现较大问题时,善于应对与此相关的挑战的人,必将能撬动全球的资源与财富。在交通尤其是城市交通成为全球性难题的今天,如何便捷地从A点移动到B点,又能将污染、排放、拥堵和事故等影响降至最低,这正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试图做到的,也是舍弗勒为何倾情于打造未来的交通工具。只不过,路径各异――一个是好莱坞式的大胆、浪漫,一个是德国式的严谨、务实。谷歌是从传感器、导航等无人驾驶技术切入,单点突破后再慢慢搭建生态圈,舍弗勒则是先从框架分析着手,再寻求各个击破。

在对未来交通范式的研究中,舍弗勒的专家们先在全球找到12种移动模式,然后将其置于一个包含“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居民购买力”的三维矩阵中,每个移动模式都会被放到与之相应的那个立方体里。最后,舍弗勒分析认为,有四个方面将对未来移动性产生深远影响,显然也是舍弗勒应该着力布局的领域,即城市交通、城际交通、环境友好型驱动和能源供应链装置,而为了能在这些领域确立新的竞争优势,舍弗勒必须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在驱动装置方面,我们的解决方案涵盖了从传统内燃机到混合动力再到纯电动驱动,以满足不同电气化程度的需求。” 斯托夫・博伊梅尔堡指着PPT中的那张图表说。“我们称之为‘扇形解决方案’。”(如图2)

此外,舍弗勒还和多家整车厂合作,打造了数款概念车,如以保时捷卡宴为原型的CO2ncept-10%(能使CO2排放降低10%)、以福特嘉年华为原型的轮毂驱动纯电动车(eWheelDrive),和以某中型SUV为原型的专为北美市场设计的高效来交通工具等(利用创新方案实现耗油量再减少15%)……

或许,有人会再一次觉得,舍弗勒是在做它的客户该做的事情――So what?(那又怎样呢?)毕竟,在这个变幻无常的年代,“站得高,望得远”,触礁的可能性才更小;而只有当你和客户站在同一高度,感受它所面临的挑战,才能升级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开发伙伴”――甚至有幸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结伴而行,缔造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