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中国”的共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中国”的共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1世纪经济报道》自从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创办以来,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奠定了在中国财经报纸的地位。而且,凭借其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和广泛的信息来源,大有成为中国的“华尔街时报”的势头。他们将4年来的历程汇集成丛书,给中国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亦对报业的发展形式进行了探索。因为书和报纸在人类文明传承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书本身就是历史,是给后人读的;而报纸就是当下,更多的是今人的闪念。所以能够将报纸的文章分主题付梓,确实需要创意和勇气。

这本《中国共识――中国模式如何赢得未来?》就是这25本“21世纪书系”中的一本,或是一个主题。初捧本书,媒体特有的富有吸引力和修辞手段的标题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罢此书,那份浓浓的“中国情结”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中国”是本书的命题,也是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里最具力量的话语。从“抵制日货”到“连宋登陆”,“中国”一词彰显出了巨大的力量,中国人再大的分歧在这个概念面前都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每每思考“中国”一词时,既感亲切,又感沉重与责任。或许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中国的知识分子始终在思考着中国的问题。这亦使得“中国”成为自五四以来中国知识界的最主要命题。从鲁迅铁屋中的呐喊到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无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命题及其衍生命题的思考。或许在中国当下的知识界中,不论身在何方,身居何位,“中国”已经成为了沉默的集体意识,成为了思考的前提。这就是中国人的主体性,就是中华民族的根。

本书的“文明复兴”、“崛起方略”、“经济新周期”、“21人・世界与视界”这4个部分无不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展开的。《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们在这样的“集体意识”下,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和报道着“中国”的问题。而甘阳、林毅夫、胡鞍钢等学者们和各界成功人士都在用他们中国式的智慧来回答着中国的问题。他们在历史和世界的坐标系中思考着公元2001年―2005年发生的中国经济的问题。中国是世界的中国,更是中国人的中国。

通常维系一本书的是一个逻辑,而维系本书的却是一种情结。这无疑是书籍出版的一种重要尝试,这样的创新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提供了新的体验。这样的编撰形式不论褒贬,其创新的动意就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要为人类社会多保留些可能,我们就必须宽容创新。而网络时代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创新空间,并且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提供了舞台,所以我们看待事物应更加宽容。因为我深信福柯的话“我们的自由总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我以为用“书”形式留下报纸的痕迹或许能促使中国媒体办得更有深度,能够让当下中国人思想的灵光都凝结成深刻的历史,更容易达成“中国”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