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家庭与青少年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家庭与青少年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对青少年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个阶段处理好家庭与青少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的某个案例的详细分析从不同方面来谈谈家庭与青少年的发展。

关键词:逃避惩罚;心理沟通;家庭系统

Abstract:Family is cells of society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place where one can grow up and become socialization .In one word ,family is important for teenagers’ growth .It is an important event to the family whose children entering in adolescence.In this stage,it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o h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enagers and families.This article plan to analysis families and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through particular case.

Key words:got away with;mental communication;The family system

案例:琳琳,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经常撒谎,不对母亲说真话,讨厌母亲,与母亲无情感沟通,不愿接受母亲的管教;害怕回家,不愿看见她母亲,为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很痛苦。琳琳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父母离异,与母亲和弟弟生活,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母亲被生活所迫,有时出门乘车不买票却对乘务员说买过了,琳琳与母亲一起出去经常看到这一情形。小时候母亲很爱她,对她期望值过高,要求极严,初中二年级曾因为与同学外出游玩回家晚,被母亲打骂,并找到同学威胁她们以后不准约她女儿出去玩;以后再也没有同学与琳琳玩。她觉得孤独无助,内向越来越自卑,学习成绩一蹶不振,身体也变得不好,经常感冒发烧。母亲的打骂也越来越多。

琳琳是高一女生,我们先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12―15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15―18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11―18岁阶段,就称为青少年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心理发展上有下面一些特点:

(1)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进入青少年时期,孩子们开始关注和评价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并且借此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观察思考自己。

(2)独立性增强。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他们开始渴望摆脱成人的约束,依赖意识逐渐降低,独立意识开始增强。他们要求有自己的放假,喜欢跟自己的朋友出去,跟父母也开始隐藏自己的心事。琳琳母亲威胁同学不让带自己女儿出去玩实际上是她不了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琳琳的心理特征。在独立意识的驱使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开始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的关心产生反感。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虽与人体的生理唤醒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还受社会生活的影响,被人的认知过程的特点所制约。而这一时期,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处在关键的形成时期,他们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可能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可能周围的人一句玩笑,都会在他们内心引起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他们有时会居高自傲,盛气凌人,有时会垂头丧气,愁眉苦展。片面化、情绪化和波动化是这一时期孩子情感变化的显著特点。

(一)首先,对琳琳说谎这一不良行为进行分析。孩子说谎,有着教育、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相应地,在纠正的方法上,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才行。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地说,六岁以前的儿童并不懂得说谎。他们把这个时期的儿童称为“询问期儿童”。[1]这时的儿童,对什么事情都想问个究竟,要是得不到满意的回答,还会凭自己的想象去寻求答案。但是,他们又不能正确把握愿望、想象与事实之间的区别,于是出现了说假话的现象。事实上,他并非故意说谎,而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罢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说谎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反应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孩子长大以后的说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逃避惩罚。例如,明明自己打了同学,怕受到老师批评,反过来先向老师告状,说同学打他。如果老师没有深究,不予惩罚,他在尝到甜头以后,就习惯于说谎了。所以,美国心理学家诺特指出,说谎是逃避惩罚的“避难所”。

2.利益驱使。例如,吃了晚饭后上邻居家去玩,看到邻居正在吃饭,而餐桌上有他最爱吃的炒虾仁,孩子就会说谎自己还没有吃饭,以此想再吃一点。

3.潜移默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家长和其他大人说谎,如借口有病不去上班却躲在家里打麻将等,于是对说谎习以为常,也跟着效仿起来。应该说,这在形成孩子说谎习惯方面,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案例中的琳琳经常撒谎,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为了逃避惩罚,另一方面是受到母亲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那么她的母亲在发现自己的孩子说谎以后,不应当用打骂来纠正。相反,打骂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粗暴地打骂孩子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孩子从中学到的除了粗暴的待人方式和粗鲁的言语外,就是在家长不在时如何投机取巧来避免挨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就瞒,能骗就骗。[2]时间一长,养成了撒谎的不良习惯。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一.琳琳母亲和周围的人以身作则,不说谎,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树立起正面的形象,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二.当琳琳实事求是地说出了自己所做的错事时,不能简单地责骂。应该一方面表扬她的诚实,同时指出错的危害性,以养成青少年诚实、敢于认错的好习惯。

三.发现琳琳说谎,必须及时制止,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赞许。要耐心地进行说理教育,讲些“狼来了”之类的小故事,让她懂得说谎的害处。

(二)其次,对“琳琳讨厌母亲,与母亲无感情沟通”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琳琳是高一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这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对于家庭系统带来巨大的变化。在子女青春期时期家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与变化不仅仅是青少年引起的,还涉及到青少年父母和整个家庭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变化。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个家庭存在其特定的、相对稳定的交往与情感模式,具有相应的内在规则,这些内在规则规定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地位、行为准则、与外界交往的基本原则,各家庭成员的行为特点和交往方式都是对家庭整体交往与情感模式的适应与保持,家庭系统按照其内在规则不断运行。

母亲与琳琳的心理沟通很重要,想要消除“代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可以在亲友中找一位学识高又有些威望的成年人或已考上大学的同代人(如孩子的表哥表姐)来做“家庭教师”。这比单纯请一个“家庭教师”更富感彩。人际间的“近距效应”利用得当,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2.两代人的对话科采用带有平等色彩的“家庭会议”形式,每周定时开上一两次会。在会上给孩子充分的发言机会,首先让他们有“主人”的感觉和意识,然后家长再心平气和地将考虑成熟的问题说出来,这比随意式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训斥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3.琳琳母亲可以培养自己与孩子共同的文体爱好,这也是消除各自孤独和相互间隔阂的好办法,这样也可适当使她自己在心理上年轻些。不必担心与孩子“交友”会失去威信,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独生子女们如今需要“友谊”的心理需求远远超过需要“关注与关怀”的心理需求。

(三)最后,对琳琳不愿接受母亲的管教,不愿看到母亲,为得不到母亲的关爱而痛苦进行分析

从心理发展来看,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般都要经历两次“断乳”期,即生理的断乳和心理的“断乳”。心理的“断乳”易被父母所忽视。所谓心理断乳,主要指的是脱离父母的监护,在心理上有强烈的自主感。可是在做父母的眼里,儿女总是“孩子”,一切都放在心上,一切又放心不下,即使儿女长大成人了,仍然乐意充当“监护人”和“指导者”。甚至有些家长还错误地把孩子对父母的“言听计从”的依赖心理看作是孝敬,要不然就认为是“越轨行为”。其实这些想法都是有害的,因为人到了青春期,也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心理断乳期“。这是客观规律。这时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要独立、自主,要求把它们看成大人,其心理既有封锁性的一面,又有强烈地渴望别人理解自己的一面。在这段时期,他们既不愿主动向家长透露心里话,更厌烦父母过多盘问他们的“私事”。如果父母仍用老眼光、老方法来对待子女,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隔阂或所谓的“代沟”。对于这一点,琳琳母亲作为家长需要作些检点,看看自己的说法和做法是否伤害琳琳的自尊心,是否因为自己的旧观念束缚了孩子去接收新事物的兴趣,是否需要改变一下自己那些过时的思维习惯和教育方式。另一方面,琳琳作为子女来说,既然懂的事情越来越多,就越应该体谅母亲的心情。无论母亲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唠叨”,她总出于一片真挚之心,总希望让你少走些弯路。

参考文献:

[1]任贯群.心理门诊[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48.

[2]迟毓凯.我问心理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178.

[3]刘亭.活学活用心理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