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罗伯特.弗拉哈迪的人类学纪录电影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伯特.弗拉哈迪的人类学纪录电影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罗伯特弗拉哈迪被尊称为“纪录电影之父”。他以探险家的体魄和气质,用独特鲜明的视角纪录拍摄了一部部人类学电影佳作。他在物质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中反思现代文明对古老文明的破坏,借古喻今,使其纪录影片隐含了批评和反思现实的张力,其里程碑之作《北方的纳努克》的一些创作方法和观念对当下中国影像人类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纪录电影 人类学 《北方的纳努克》

罗伯特・弗拉哈迪作为人类学电影的开创者,以自己固执的方法开拓了别具一格的影像风格,热衷于探索人类灵魂精神生活,他怀着谦卑、审慎的态度关注人类、发现真实,摄影机在他手中柔化成人类心灵的思考,在用影像纪录人类命运的方式中达到了诗性与哲学的高度。弗拉哈迪坦言:“所有艺术都是探险行为,所有艺术家的工作最终都在于发现。换句话说,就是把隐藏的真实清晰地呈现出来。”有人曾称他为一位带着摄影机的诗人,这也许是对弗拉哈迪最恰如其分的描绘。

弗拉哈迪(1884―1951)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一个小山村,他的祖父是从爱尔兰经魁北克来到密执安州的。弗拉哈迪在很年轻的时候随父亲到加拿大莱克伍德湖地区去采矿。他随勘探人员度过了漂泊的艰苦岁月,这些经历为他以后拍摄纪录电影奠定了探险家的气质。弗拉哈迪前后三次去北极探索考察,并拍摄北极冰雪世界中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风貌,就在弗拉哈迪决定把胶片剪辑成一部探险影片并将要完成时,一颗烟头把胶片点燃,胶片毁了,他本人也受了伤。可这并没有让弗拉哈迪气馁,也许是在住院治疗期间,弗拉哈迪才意识到他或多或少应该拍一部传统的游历片,而不仅仅是一次风俗猎奇,而这根本不是他的本意。1915年,弗拉哈迪决定重返北方,开始拍摄爱斯基摩人的真正精神和人性。弗拉哈迪得到了一家法国皮货贸易公司的赞助,而且对拍摄有较多的自。由于这部影片真实可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获得巨大的成功。影片体现的美学取向和手法技巧对纪录影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弗拉哈迪把戏剧性引进入了纪录片,有时甚至运用搬演,建造冰屋、猎取海豹、纳努克把孩子一个个从狭小的皮筏艇里拖上岸等等场景,都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再现。后期剪辑中巧妙利用素材剪辑突出一些细节,营造纳努克生活的节奏化和戏剧化使影片有了故事片的元素。在当时,评论家有的认为与这部影片相比,普通的故事片显得浅薄和空洞:有的认为从纯娱乐角度来看《北方的纳努克》也比一般故事富有情趣。弗拉哈迪对纪录片创作的重要贡献是在坚持“非虚构”这一根本原则下,积极地介入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场景在作者主观感情的驱动下显现出来,弗拉哈迪钦佩远离现代文明的自然美和人性美,从而使其纪录影片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审美价值,并引发了人类学电影。《北方的纳努克》所具有的深远影响的艺术方法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纪录客体选择为远离现代文明的部落人群,充分描写、纪录乃至重演古老文明环境中人的纯朴和善良,歌颂纳努克与大自然搏斗的顽强意志,并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2)与被摄对象长期交友相处,深入观察,通过长期深入生活把自己置于被拍摄者之中,与纳努克成为彼此信赖的朋友。弗拉哈迪准确地把握了纳努克的生活形态,纳努克面对摄影机镜头自然处之,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可信效果,用故事片的手法来表现非虚构的生活故事,使纪录片故事化,强化情节、塑造人物,避免呆板的客观纪实,却又追求自然效果:(3)采用长镜头,真实客观再现了纳努克一家人的行为,猎取海豹等画面被誉为长镜头的最早范例:(4)在默片时代,通过选择拍摄和选择剪辑,利用字幕增加效果,场面调度使纪录影片脱离了早期卢米埃尔式的原始纪录形态,成为具有审美价值,史学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纪实美学艺术。

《北方的纳努克》中的一些纪录创作方法也遭到的是评论界的争议和批评:批评建造冰屋是造假,批评其回避现实,迷恋古旧的创作观念,批评他单纯赞扬美而回避社会现实矛盾。由此发端的纪录片再现与表现之争、艺术与现实之争等诸多论辩。弗拉哈迪还受得了道德上的批判,纳努克一家因卷入拍摄而使原本的生活形态被打乱,纳努克也在影片放映的第二年后,在饥寒交迫中死去。弗拉哈迪对爱斯基摩人生活的描述,确实是把现代文明的因素都排除出去了,只安排了纳努克听留声机唱片的场景。实际上他在拍摄爱斯基摩人的时候,西方现代文明已经侵入了,并对那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弗拉哈迪要把他们受破坏之前的“人格和尊严”展现出来。在观众看到的和谐与“诗”意的美的背后,是他希望批判和反思的残酷现实,这正是他作品伟大的重要原因,但也正是如此,就连他的学生格里尔逊也有尖锐的批评,认为弗拉哈迪漠视现实,故意回避当时社会的矛盾。这种争论孰是孰非难下定义,但两者观念的取舍放在当今纪录片工作者面前仍具有思考的价值,决定着纪录片作者的创作观念与拍摄方法。

弗拉哈迪接下来为派拉蒙公司拍摄了《摩阿拿》(1923―1925),这是为好莱坞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描写南太平洋岛屿上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但南太平洋的生活不如北极圈那样富有戏剧性。没有像《北方的纳努克》那样受到大众的欢迎。不过,格里尔逊在《太阳报》发表评论说。“我不应该说哪些镜头是漂亮的,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美”。纪录片从此使用DOCUMENTARY这个专用词语,并推动了“纪录电影运动”。在美国拍了两个短片后,弗拉哈迪与德国导演茂瑙合作拍摄《禁忌》(1933),受格里尔逊之邀前往英国,在那里他拍摄了《工业的英国》(1933)和《亚兰岛人》(1934)。《亚兰岛人》惯彻了弗拉哈迪以往的风格,其主题是人同大海作斗争,弗拉哈迪认为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富有戏剧性、最美丽和最令人难忘的一部影片。《亚兰岛人》第一次配上了音响和对话,首映式上盛况空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1937年他与柯尔达合作在印度拍摄了《象童》01941-1942年,弗拉哈迪以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为题材,为美国农业部摄制了电影《土地》但影片没有通过审查,理由是“内容过于沮丧”。观众一致喜欢1948年弗拉哈迪执导的《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影片讲述了一个南方的年轻人卡准的成长历程,以及石油工人、人狼的故事,这部影片和《北方的纳努克》一样是弗拉啥迪的杰作,只是成为了他的遗作。

弗拉哈迪选取的都是与现代都市文明反差较大,离现代文明中心相对较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这种选取视角其实是根源于西方现代文化视角的,西方的人类学家开始把眼光投射到原本认为是愚昧和落后的部落人群,去重新考察和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与自然的关系。早期的人类学者尝试用电影纪录、研究原有文化习俗活动,对某些已经消失的习俗活动利用忠于历史的“真实再现”手法拍摄。人类学电影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更强调丰富人类文明、沟通民族间互相了解、化解种族矛盾等等现实作用,因而受到许多国家政府、社会学家和影视界的广泛重视。同时对发展纪录片艺术起了积极作用。在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影视人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任务是一方面要积极地抢救和记录那些“正在消亡的世界”,另一方面,又要抓紧摄制和记录“正在变化的世界”,在这一双重历史使命中去拓展与升华影视人类学的理论,用影像纪录人类长河中具有历史人文意义的生动文化文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影视人类学理论,将对世界影视人类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