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姓+名”的仿照式新称呼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姓+名”的仿照式新称呼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汶川地震震出个“范跑跑”,此后“姓+XX”异军突起。“姓+XX”源于传统“姓+名”,该式不单指称人,还与其上升为社会重大事件并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相连。“物+XX”则是源于“姓+XX”,指称因物的质量或品质出现非正常的问题而为社会所关注的事件。由“姓+名”到“姓+XX”,再到“物+XX”,是一种渐次进行的继承性仿照过程。

[关键词] “姓+名” “姓+XX” “物+XX” 仿照 继承 转变

古语云“时势造英雄”,今之形势虽未出什么英雄,却也涌现出一批新词,化用之为“时势造新词”。汶川一震而震出个“范跑跑”,性情一急而急出个“郭跳跳”;新建高楼一倾倒就倒出个“楼倒倒”,新修道路一坍塌就塌出个“路塌塌”。诸如此类,观其构成皆源于传统“姓+名”。

1.传统“姓+名”称呼语

传统“姓+名”是一种指称人的符号,或者说,是一种寄寓或表现某种主观因素的符号。从使用上看,可以称“老/小+姓”或“姓…的”,也可以单称“名”,亦可以全称“姓+名”等。从“名”的音节构成上看,可单字、可双字,可叠音、可重叠。因此,传统“姓+名”使用上比较单纯,即纯粹为指称人而用;音节构成上多样;感彩上一般多褒义或中性色彩,往往寄寓或显化某种心理。

2.“姓+XX”式新称呼语

“姓+XX”式新称呼语,是对传统“姓+名”的一种继承性仿照式。主要表现在:指称格式的继承,即源自传统“姓+重叠名”。主体指称性的继承,即“姓”的存在表明指称跟人有关的事件或行为。

“XX”的半继承与半转变性。半继承性主要指重叠或叠音形式的继承,但“XX”是以事件主体所涉及的事件行为的焦点特征来入字,主要凸显事件主体的焦点行为特征。那为何语音会选择重叠形式来继承呢?这主要取决于叠音韵律方式的感染力,并符合汉语的优势音步结构。半转变性指“重叠名”的指称性“XX”并未继承,“姓”依旧是“姓”,“XX”却不是那个“名”了。而且,“XX”主要是以事件主体所涉及的事件行为的焦点特征入字,如因撞车逃逸事件而起的“周逃逃”和因甲流传染事件而起的“吕传传”、“李染染”等。另外,还有的选取工具或属性为焦点特征词,如“含泪劝告”的“余泪泪”和与地震捐款有关的“赵光光”等。

“姓+XX”指称上的转变。传统姓名与指称对象之间具有单一指称性,而“姓+XX”式新称呼语具有双重指称性,即指称与某人有关的、上升为社会重大事件并产生消极影响的所作所为。“姓+XX”结构整体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事件主体(使用某种工具)实施了某种行为,进而发展成为重大事件。

情感上的转变。传统“姓+名”往往寄托着某种积极性的情感,而“姓+XX”已经固化成型,往往是因事件主体的不道德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批判性情感。也就是说,“姓+XX”式新称呼语已经成为一种用来表达社会群体的“批判性情感”的方式。

3.“物+XX”式新称呼语

“物+XX”式新称呼语,又是对“姓+XX”的一种继承性仿照式。主要表现在:

“XX”半继承性与半转变性。半继承性表现在重叠形式上的继承,如“路碎碎”、“楼歪歪”等皆以“范跑跑”、“傅醉醉”等为仿照对象。半转变性表现在“XX”多表示“物”出现的一种非正常性质、状态或结果并以此来入字,或塌或碎,或歪或脆。

情感上的继承。“物+XX”多指称因物的质量或品质出现非正常的问题而为社会所关注的事件。这些事件多是一种消极性事件,“物+XX”式新称呼语继承了“姓+XX”传达出的社会批判性情感。

主体性转变。“物+XX”表明指称的消极性事件与“物”有关,如“路碎碎”说明这一指称与路有关。目前出现的“物+XX”多是指楼或路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姓+XX”多指事件主体行为等的不道德性,而“物+XX”多指明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物”出现质量问题的消极性事件。

4. 继承与转变的机制

“姓+名”“姓+XX”“物+XX”,是一种渐次进行的继承性仿照,其指称性的扩展机制可用下图1表示。(――代表继承、……代表转变、―…代表半继承半转变)

第Ⅰ阶段的仿照主要依托[姓]+[名],在“名”上做文章,用动作行为等焦点特征的重叠形式“XX”代替仅具有指称性的“名”。不仅形象性凸显其行为的不道德性,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戏谑其“名”的效果。“XX”只继承了“名”的叠音或重叠形式,其单独指称性并未继承,而且以主体的焦点特征入字。“姓”之所以未变,不仅明确表明事件的人为性,而且“姓”的保留具有显化事件主体真名之效。

第Ⅱ阶段的仿照则依托[姓]+[XX],在“姓”上做文章,由指称与人及其行为有关的事件转指人为造成“物”出现问题的消极事件。“物+XX”只继承“姓+XX”的重叠形式,但前者多以表示非正常性质或状态的“塌”、“碎”、“倒”等入字。

参考文献

[1]邵敬敏.2009.“范跑跑”及特征词的重复[N].语言文字周报,1月7日,第1298号.

[2]王宜广.2010.“范跑跑”式新称呼语构成的认知机制[C].语言与翻译,第4期.

作者简介

王宜广,暨南大学中文系,鲁东大学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