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3-026-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多次鲜明地提出、调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意义。“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一些意义和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内容和活动很难理解和实施,在实际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会遇到不少困惑。近几年,本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的教学做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现谈谈以下几点思考与认识。

一、“综合性学习”存在的困惑

1、部分综合性学习与师生生活、学校实际严重脱节

如“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上提供的相应资料极其有限,老师手头上不仅缺资料,就连自身也对月球的奥秘知之甚微,师生更无法从网站及图书馆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因为像我们这样以体育训练为主的学校哪有如此方便的资源可享。再加上月球的奥秘本身就是一个让师生感到陌生无趣的对象。因此,活动要么无法开展,要么也只有“纸上谈兵”、“走过场”罢了。像此类不适合我们这类学校师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课本还有好多。如“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追寻人类起源”、“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论年文化的魁力”等。

这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对象或范围,恐怕连高中生或大学生也是难于应对或不愿去了解的。要实施这一些综合性学习,以达到提高素养的目的,看来非专业人士莫属。

2、学校及周边环境束缚着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要么是学校和本地地方条件差,没有相关的资源或设施可以供给享用,如图书馆、天文馆、博物馆等,要么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百姓的不支持,妨碍着师生的活动,如学校禁止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览及校外活动。这样一来像“漫画探险”、“背起行囊走四方”等活动,即使是学校准予组织,老师可以担待事故责任的处罚,来组织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但学生一旦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学生家长也会把你闹得惶惶不可终日。如此一来,综合性学习也仅仅只能是局限在校园或教室,可想而知,效果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参与、自主、合作、探究也只能是纸上空文,老师也只能是望“标”兴叹。

3、学生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参与意识淡漠,兴致不浓,少合作、惰探究,是影响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及其效果的又一主要原因

4、教师对于开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是学生忙于训练,教师忙于检查、考试、很难抽出时间花费一、二周时间来精心筹划、组织、指导、督促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二是惧怕压力和责任。上级及学校一再三令五申不得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若发生事故,责任自负。且两个班100多个学生,个个活泼好动,任你有三头六臂也无力组织和指导,只好来个“闭门”静坐综合性学习了。

三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文化修养欠缺,又不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手段,致使综合性学习走走过场,现卖课本上仅有的一点资料而已,毫无宽绰之。

二、提高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对策

对综合性学习任凭会遇到怎样那样的困惑,但在实践中,我也总结出了三方面的构想及对策,即“三个超越”。

1、超越教材,张扬个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突破教材中相对固定的语言训练序列,有序与无序相结合,训练与引导创作相结合,允许和鼓励学生自主表达,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随时适应学生变化着的现实生活,顺应学生不同的语言个性。”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一种可以改造的客观存在,积极审视教材,科学处理加工教材。

“钻入教材”是基础,引导学生钻入教材,将“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使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跳出教材”是拓展与深化,引导学生去开发新文本。前者重认同与理解,后者重“反刍”与应用。从教材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认识路线,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对教材进行量的扩展延伸,质的发展创新,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超越教材,要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针对语文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相关的资源,使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美文、诗词、谚语、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融入自然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吟颂有关春的诗句,欣赏大自然春的美景。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唱歌、朗诵、吟诗、作画……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定会自主参与,乐于学习。扩展《春》的文本,丰富了春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又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超越教材,获取信息,搜集资料,重组创造,滋生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但解决了学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会学的问题。

2、超越课堂,融入生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时,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成语文教学的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失去了实践活动的翅膀――充裕的时间;失去了实践活动的舞台――广大的空间;也失去了实践活动的旨味――无限的乐趣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它应注重:语文学习内容的整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学习的结合。“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告诉学生,也提醒自己: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以课堂当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将语文引向自然,引进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只有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才能使人生多姿多彩,个性得以张扬。

超越课堂,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我们都认识到,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和能力。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利用学校、班级、家庭、社区、街道、各种节假日等空间和时间资源开发语文学习的内容。以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逛书店、读书心得、热点追踪、佳作赏析、影视评论、主题班会、联欢会、座谈会、人物采访等多种活动形式学习语文。当然,还要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表达出来。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即既安全又能让学生能尝到知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更加紧密。

超越课堂,融入生活。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语文学习回归生活的本真,就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获得与文本、心灵对话,语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如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触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语文就是黑白的。如:《成长的烦恼》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父母和长辈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困惑,明白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些烦恼的,这些烦恼给人带来了什么。通过人物采访,调查分析,心灵互动,写下烦恼等精心设计的活动,真正实现心与心的交流,真实了解大人的心路历程,正确对待自己的烦恼,真正下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的活动,促使他们能够正确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生活,以平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烦恼,让爱常住心间,让阳光充满生活。

让学生置身于社会大课堂,自主支配时间,自由选择空间,学生的身心得以充分释放,尽情呼吸自由的空气,完全生存在超越课堂的“课堂”中。

3、超越知识,走向智慧

“如果说知识是豆浆,那么智慧便是卤水。知识很多,智慧很少的人,总是一盆豆浆,点不成思想的豆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超越知识,共同走向智慧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智慧的学科,而语文教学却恰恰缺少了智慧、缺少人文关怀。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传统的话文教学一味强调知识的学习、记忆,而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以纯粹的知识学习为主,他们旺盛的生命力逐渐变得刻板、苍白,他们潜在智慧的成长被阻隔了。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被动的、机械的操练,学生品尝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痛苦。更可悲的是语文课堂里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抹杀了无数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更无智慧可言了。

超越知识,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发问。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处理好了这两个问题,学生的智慧必然能得到提高。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课堂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唤醒、引导、启发!

借助一位特级教师的话作尾::理想的风筝飞得高远,是由于实践的线索柔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面的探索,表现在“思想的技术”也好,“技术的思想”也罢,都必须是“紧贴地面而行”。与其描述千万遍花儿的美,不如让自己一瓣一瓣地开放。

这是我对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认识和构想,也是我以后教学时需要努力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