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我国机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因此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阔,在学科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是时展的 必然趋势,目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是其中主要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改革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38-0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快速的发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学科,但是随着近年来现代企业对机电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机电应用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深化改革,这种改革是全方面的,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法,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1]。

1、当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集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于一身的专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2]。但是在对人才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往往重视都是理论上的学习,机、电相结合的教学流于形式,导致了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后机、电都不精,甚至都不曾见过生产一线的机电系统,到了工作岗位之后很难马上进入工作角色。

1.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中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将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加上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这种教育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对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现代机电企业的用人需求。

1.3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一定差距

在教育理念上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基础课程比较多,专业课程的安排有限,并且教师把课程教学内容更多的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没有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没有经过实习培训,学生很难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4 实训设施落后于企业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会涉及到对大型机械设备的实际操作应用,然而中职学校的经费有限,先进的实训器材、设备和耗材不足,并且机电设施更新速度快,学校也不可能为学生及时更新设备,因此学校的设备通常都比较老旧,功能也比较缺乏,即使学生经过实习训练,所学习到的知识也是陈旧老套的,遇到企业先进的设备不能够很快的上手操作,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与职业的发展。

2、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策略

2.1 根据企业需求制定培养目标

学校要结合机电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渠道比较宽泛,社会上有很多类型的企业都需要机电技术的专业性人才,但是各企业提供的岗位都不尽相同,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和利用机电设备生产类企业提供的主要岗位是机电产品制造、检测及自动生产线的维护和现场管理;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机电产品服务类企业主要提供的岗位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楼宇的自动化控制、维护及维修;供用电线路运行和维护。企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需求最多的是维修电工证和电工上岗证。因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学校可以参照企业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侧重。调研结果显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参加刚参加工作时主要都是企业的生产一线做技术员,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磨练以后,逐渐成为管理员、组长、线长、技术员初级管理岗位,再经历4-5年的生产的锻炼,可能会成长为车间主管、部门经理中层管理岗位。结合以上信息可知,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机电产品生产、管理和机电设备使用、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2 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的设置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中职学校要及时调整当前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地方,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目前由于在课程的设置上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了解,学生不能跟上教师上课的思路,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自然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参照高校的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学分制,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提出具体的学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课程规划,要按照基本技能培训、专业认知培训、综合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的模块循序渐进地进行,让学生能够从初级到高级逐渐掌握机电专业知识。并根据教学计划的变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修正。

中职学校还可以聘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对学生开展培训,他们拥有着丰富的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所培训的内容都是工作中最实际最有用的部分,是学校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更容易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即老师在前面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面听课,属于“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3]。由于缺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也不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的形式,比如可以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由教师设定不同类型的任务,任务以实际案例的为主,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岗位,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对实际案例的解决过程中,充分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职业技能。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一些知识的讲解上比较抽象,靠教师在黑板板书加口头讲解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的学习,可以自行去探索一些感兴趣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4 重视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完善

中职学校要想办法扩大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一门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因此学校要尤为重视对学生实践课程的设置。学校要实行“走出去”原则,多与社会上的机电企业建立联系,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学校定期把学生输入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人力资源,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学生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掌握机械产品生产、机械设备运行等相关的实践知识,迅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且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由企业的技术人员精心的指导,教师负责跟踪走访,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为学校提供实习报告,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有效的督促了学生对实习认真对待。

3、结语

当前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与实际工作脱节,没有真正考虑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相差甚远,学生最终所获得的工作技能大多数是在岗位锻炼中所获得的。因此中职学校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内容上结合实践,与企业实际工作实现对接,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案例的应用,安排足够的实习课程,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完善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江林兴.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J].现代农业装备,2012(06):28

[2]周如俊.基于多元整合视角探讨中职课程设置问题与有效对策: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J].职教论坛,201 2(07):25.

[3]江林兴.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J].研究探索,2012(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