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岭南园林余荫山房的地域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岭南园林余荫山房的地域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广州余荫山房作为粤中四大名园之一,系广府地区现存古庭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实例。它在庭园布局、建筑形式、叠石理水、花木配植、楹联题额等庭园构成上,都代表了广府庭园艺术的精华。是对岭南湿热气候的地域性反应。

【关键词】余荫山房; 岭南园林; 地域性

1. 地域主义

1.1 地域主义思想的起源

“地域”是指一个由同质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特征的区域。同质的地理环境包括相似的气候、雨量、地形、土质及野生动植物等;同质的文化包括同样或相似的社会体系,人口结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地域性建筑则是指与地域的自然条件、文化条件和技术条件有特定逻辑关系的建筑。

1.2 地域主义的影响因素:

地域性建筑是以地域主义思想为理论原则而进行创作的建筑。从对地域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流派及当代地域主义的建筑观的研究可以看出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影响地域性建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地域的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及自然资源等构成的环境因素或称客观因素;其二是地域的社会组织结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所构成的文化因素或称人文因素;其三是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结构形式、构筑技术及装饰工艺等构成的技术因素或称实现因素。

1.2.1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方材料等自然条件。气候与地域建筑的形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同的气候条件就有了不同的庇护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与气候相适应的地域性建筑,可以增强建筑自身的调节能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植被、水体、地形等自然形态特征共同构成了地域的自然特征,顺应不同自然的地形特征的建筑,可形成独特的建筑模式和文化。例如依山就势的广西吊脚楼以及福建石屋民居。(图1)

1.2.2 文化因素

的同时也提供了供其和谐生活的框架以满足人们的心理意向,寄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从北方的四合院到南方的干栏建筑,从河南、陕北的窑洞到福建、广东客家的土楼,开平的碉楼民居等,有各的风格,表达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2. 余荫山房分析

2.1 余荫山房的历史与地理条件

余荫山房位于广州番禺县,现广州塔的东南方向12km位置。原为清末举人的私人园林,建于清同治六年至十年间。园占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玲珑水榭、孔雀亭和廊桥等。

传统广府庭园通过二千余年的演变、改进,通过布局规划、空间利用、构架装修以及物料选择等方面的地方庭园语言,适应珠江三角洲高温湿热的亚热带气候,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宜居之所,表现出浓郁的广府地域特色和传统广府庭园风格。

2.2 余荫山房的造园艺术特点

广府庭园由于占地面积小,所以其庭园布局往往根据地形因利导势,主要建筑背山面水、坐北朝南,有利于冬季挡寒风、夏季引冷风。将具有接待、读书、居住等功能的建筑物沿园林边线成群成组地布置,错落的布置既可以通风,又能遮挡日晒。建筑围合成内庭园空间,使庭园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紧密结合起来。以庭院为中心,绕庭院而建的布局方式也就成为广府庭园建筑布局的特色,通过园内石沼桥廊、古木花藤,增添了园内幽深别致的气氛,形成了“满院绿荫人迹少,半窗红日鸟声多”的独特造园风格。

余荫山房在布局上借鉴了北方园林的特色,如轴线对称和艳丽色彩。全园分东西两庭,之间用桥廊连接。东庭是方形水庭,所有建筑组景都同方塘平行,呈方形构图。西庭为八角形水庭,中央立一个八角形水厅,庭内的桥、廊、小路,都采取同八角形周边成平行或垂直的方向,规整协调。两庭在园内呈并列布置,纵向贯穿轴线,构成整齐的几何形布局,这在中国古代宅园中比较少见。

2.3 余荫山房的装饰特点

广府庭园建筑装修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精美.广府庭园空间小巧玲珑,在建筑的色彩装饰格调上,求实善变,艳丽繁褥,精美华丽,五彩缤纷。表现历史典故和吉祥图案华丽丰富,表达内容世俗,顺天理,审时道,从人情,重实效,直接反映园主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2.4 余荫山房的理水特点

水是庭园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作为自然景观,水往往比山更能给人以亲切感。水庭是广府庭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广府庭园造园中都少不了水庭。

广府庭园水庭造园,形式活泼,自古以来就喜用规则的几何曲线形水池。在广州西汉南越国宫苑御花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规整的方池遗迹,该方池是大型石构水池,已是规整的几何形体。

余荫山房的池水,引自庭园西部山岗溪水,经方形水庭东流,过浣红跨绿廊桥,分为二水南北绕玲珑水榭,至孔雀亭汇合为一,东流出园。其园活水有源,永似明镜,绝无干涸。

广府庭园水庭外形的规整叠砌,也与驳岸材料有关。驳石池岸是由条石砌筑,或由乱石砌成虎皮面。驳岸材料一般采用白麻石和褐红色花岗石,这些石料的特点是坚实,粗糙、不易受水腐蚀,而且取材方便,广东各地都盛产。采用驳石池岸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庭园空间较小,所筑池面不大,直立池璧,节约用地,对在岸边修筑的建筑起到基石稳定作用,同时在水庭面积不大的情况下,可显水域的开阔;其二,因珠江三角洲地区雨天甚多,尤以夏季为最,气候炎热潮湿,且易滋生蚊虫,如以质地为较松散的红砂砾岩土为水庭驳岸,在雨天极容易易被冲刷,造成堤岸崩塌,采用整齐的驳石池岸,既能护土,又利于庭园理水疏流,避免雨后泥泞和滋生蚊绳。

小结

通过对地域性建筑思想和余荫山房造园手法的分析对比,得出余荫山房在选址,平面布局,装饰特点,水庭处理等都充分体现了广府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的气候特征。同时,在历史文脉上余荫山房的几何形式水庭,不尽是欧洲园林影响,其营造风格,从岭南地域上可追溯到南越时期,从中原地域可追溯到宋代皇家园林。庭园也以水为连系,西部为开阔的方形水池,东部为静谧的环水处理。

无论是从气候条件或者历史文脉,余荫山房都体现了广府园林的特点,是地域性建筑在造园中的典型体现。

参考文献

[1] 赵曼丽.《地域性建筑创作方法试探》[D].重庆大学,2007

[2] 邓其生.《番禺余荫山房布局特色》[J]中国园林,1993

[3] 唐孝祥.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初探》[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 陆琦.《广州番禺余荫山房》[J].广东建筑装饰,2001年第4期

[5] 李丽妹.《传统岭南庭园建筑渗透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谢 芳.《余荫山房的造园艺术赏析》[J].浙江建筑.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