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人间佛教人本思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人间佛教人本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人间佛教理念自太虚、印顺等大德倡导以来,已经得到了佛学界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其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对人格的培养、关注人生的人本思想。这种思想不仅显示了佛陀之本怀,而且对于我们建构理想社会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间佛教;人本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30-01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其基本的教义是宣扬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思想,提倡众生平等,众生皆能从痛苦的人生中得到解脱。随着佛教的发展,逐渐分裂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大乘佛教提倡普度众生,而小乘佛教侧重于个人修行、个人解脱。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可能是与我国文化有缘,从此便渗入到我国的方方面面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南北朝时期,大乘佛教思想得到了弘扬和扩展特别是到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与宗派,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完成。但是佛教至宋以后便开始走向衰落,鉴于佛教的衰落,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探求佛教的改革发展之路。太虚、印顺大师就是这样的改革者。印顺的人间佛教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强调人的作用,强调佛教的弘扬应以人类为基础,重视人类的现实生活和人类社会建设,处理好入世间和出世间、做人与成佛等的关系。这一思想不仅在佛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开创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时代。

一、 人间佛教的人本思想内容

印顺认为人间佛教是整个佛法的重心,而人本思想又是人间佛教的主旨。所谓“人本化”也就是指中国佛教心性思想在修行解脱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以“人”及人世间为本位的特色。尽管佛教习惯以六道轮回中的所有生命体为对象,但是“人”依然是最为关注的对象,对人类所生存的现实人间的关怀才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就体现了这一点。印顺大师强调:“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惟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①人间佛教其鲜明的特性就是人间性,以人为本,从人类出发,关注人生。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人间佛教的人本思想内容。

1.人本在“有情观”中的体现

佛经中把有精神作用的一切有情分为五趣即: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而在五趣中“人”又是其中心,为什么呢?因为,地狱有寒热苦,畜生有残杀苦,饿鬼有饥渴苦,天上的享受虽然比人类好,但是是庸俗的,太乐了容易使人堕落,“唯有苦乐参半的人间,知苦而能厌苦,有时间去考虑参究,才是体悟真理与实现自由的道场。”②在宇宙中把人间定为最佳的生活环境,这点也就充分的体现了人本思想,为人的主体性找到了理论根据。另外,人有惭愧心,这也是人与畜生之间的区别,人有了惭愧心就知道自我批评、知道去恶从善、知道怎样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这是利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高尚品德,也是人类所特有的特性之一,对人类修成正果,成就正觉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再次,智慧和坚韧也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性,人类知道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并为了某一目的甘愿牺牲,忍受困苦。这些特性在人类通往佛的道路上无疑具有很好的作用。可见,人在佛教中是最高的,人是有情中最优秀的,这种佛教人本思想对开发人的价值和意义对人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2.人本在“人菩萨行”中的体现

“人、菩萨、佛――从人而发心修菩萨行,由学菩萨行圆满而成佛”是印顺人间佛教的论题中心,菩萨行是大乘佛教的最大特色,印顺大师在菩萨行上加一个“人”,是为了突出人在菩萨行中的重要性,突出以人为本的菩萨行的特点。菩萨行必须以凡夫人间为立场,发菩提心,广做善事,这样才能接近佛的境界,这也就是说人如果想要达到佛的境界,首先就必须得行菩萨行,由菩萨行而成佛,这也是成佛的必经之道。

“人间佛教的人菩萨行,不但是契机的,也是纯正的菩萨正常道”③印顺说“修学人间佛教――人菩萨行,以三心为基本,三心是大乘信愿――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见。”④发愿菩提心,要以佛为根本目标,深信佛功德的伟大而引发大心,在菩萨行的过程中即使遇到人间的很多灾难,也要坚信佛法是能够解决的,佛法是彻底的解脱之道,所以志愿修菩萨行成佛,以净化世间,也解脱众生的苦恼。大悲心,是要人有慈悲怜悯之心,是菩萨行的根本,慈给人以安乐,悲去除人间的苦恼,“慈悲为佛法宗本”。⑤

在菩萨行的过程中,有了大悲心就会从众生的利益出发,做利于众生的慈善事业,解除众生的苦难,以众生苦痛为苦痛,以众生利乐为利乐,因此说,大悲心是菩萨行的根本,一切诸法中慈悲为大。空性见,就是说在菩萨行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看法和见解,“空性是缘起的空性,一切依缘起,缘起是有相对性的”⑥有生便有死,世间是变化无常的,缘起无常便是苦,这样的无常故苦,也即是无我,无我也即是空。在菩萨行的过程中,无我是极其重要的。以上三点是菩萨行所必要的,正如印顺所说“依三心而修行,一切都是菩萨行”⑦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人菩萨行是离不开现实社会的,只有立足于现实人间,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做利他之事,广洒佛法以给人类带来福音, 才是真正的体现了人菩萨行的宗旨。总之,发菩提心,行菩萨行都必须以现实人间为基础,人本思想是人间佛教真正的意趣所在。

3.人本在“人性观”中的体现

关于“人性”,印顺法师提到了三种区别于鸟、兽、虫、鱼及上天的人的特胜,即:忆念胜、梵行胜、勇猛胜。忆念胜,即指忆念过去,预期未来,认识现在的,都在意识中萦回不已,在众生中人的思维最发达。这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力,也是人类历史科技文明得以延续发展的原因之一。人类的这种特胜虽只是一种意识活动,但是却具有无穷大的力量,如利用得当,对人类世界的改造、人间净土的建构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梵行胜,即指人的惭愧心。惭愧是一种道德意向,有了惭愧心就能够使人自觉的趋善远恶、自觉的去建立一种合理的人伦关系,使家庭、国家以致整个世界处于一种安定有序的和谐状态。勇猛胜,即指人的一种勇猛精进的特性。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艰难困苦的事情,但是人类能够为了达到某一目的会去克服种种的困难,有时候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会勇猛向上,绝不退缩。

以上三种特胜是人类所特有的,也是其它有情所不及的。因此,人类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长处,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人身难得,不能庸庸碌碌的度一生,要像佛一样的做一个“大智、大悲、大雄”的人,用佛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人生。可见,印顺的人性观强调的是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将忆念胜、梵行胜、勇猛胜扩充、净化,人便与佛等同,这明显的表现了佛性人化的特征,也充分的体现了佛教人本的色彩。

おげ慰嘉南祝

[1]印顺.《佛法概论》台湾:正闻出版社.

[2]印顺.《印顺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3]印顺.《人间佛教论集》 正闻出版社 2004.

[4]印顺.《学佛三要》正闻出版社 中华民国六十年十月.

[5]印顺.《华雨集》第四册,70页.

[6]太虚.《建设人间净土论》、《太虚大师全书》 台北:善导寺流通版,1980.

[7]龙树.《大智度论》卷27,《大正藏》卷25,2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