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顾轶伦(1988-),男,汉族,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史。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点,也是古代政治体制的出发点①,因其所具有唯一性而被历代学者所奉为毕生追求之目标。《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与“诸子略”中所举无不与“道”有着密切的联系。

“道”一词最先由老子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②按老子的叙述,“道”似乎是宇宙的本源、规律,故而也可称之为“天道”。然而老子又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③人的概念被提出,也就使得“道”不仅是那种虚无缥缈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天”④,同时也具有了世间性,因而“人道”的概念也就产生了。“天道”与“人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郭店楚简“物由望生”篇载“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可见“道”是包含了“天道”、“人道”这两个范畴的。然而,早期“天道”的地位是高于“人道”的,《大学》讲求格物致知,格物即是观察“天道”,目的在于致知出“人道”,然后方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⑤,“物由望生”篇亦有“察天道以化民气”的言语,可见“人道”最初似乎是由“天道”中产生的。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王权都把掌握天象运行看做关乎统治正统性的重大事项,正如《大戴礼记・虞戴德》所言:“天子告朔于诸侯,率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于天下也”,中国古代王权,至少是早期王权,是依靠把握天象运行,授时于民,来确立政权的权威。自春秋始周室衰微,礼崩乐坏,“道术将为天下裂”⑥,“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⑦,诸子效法圣王而各异其说⑧,“道”的价值意义也因之而不同。同时,人们对“天道”的追寻也渐渐向“人道”所转换,正如子产所言“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⑨。

《汉书・艺文志》中“六艺略”言其文“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明者着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班固此言是合理的,故其将《易》放在《艺文志》之首。《艺文志》载“易曰:宓戏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宓戏氏即是伏羲,也是诸子所认为的生于“道”的“圣王”,其观天象、地法、鸟兽生灵而作八卦,这正是格物的过程,是圣人试图了解“天道”的尝试。后文又说“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这样《易》就产生了。之前论证过“人道”是由“天道”所生,而《易》乃人们对“天道”的理解,所以《易》当为其它“人道”典范的经典之首。《艺文志》释《书》时说“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这正是“圣人”承“道”而治天下的证据,故《书》当为“人道”之经典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书》所记述的商以前人们对“天道”(或曰“天帝”)的信仰,不是突出其作为自然的主宰,而突出的是作为人世历史及命运的主宰⑩。《诗》《礼》《乐》之性质与《书》同。《艺文志》述《春秋》说“……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礼乐。”史官本来是“天道”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其职责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所有的天文现象,把握“天道”的运行规律,并以此来预测未来;史官还具有记录人世的职责,并以此来把握“人道”的规律B11。班固所言之史官的职责以“人道”为主,这与这一时期“天道”观念的弱化的分不开的。其余《论语》《孝经》《小学》皆源于“六艺”,此处不论。

《汉书・艺文志》中“诸子略”言其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诸子各执“道”之一端而立其说,文虽不同,意却相和,是以皆将“道”传于世间,历经千年,延续至今。诸子十家中唯道家与阴阳家最近“天道”,《艺文志》载:“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其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人道的追求,而以“无为”自守,任凭“天道”发展。但实则不然,以道家之理论,其所处的诸国纷争之世又何尝不是“天道”发展所致,那么老子所期盼的“小国寡民”岂不是对“天道”的抵牾。故而道家理论虽重“天道”,但仍在“人道”上有所发展B12。《艺文志》论阴阳家言“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阴阳源于八卦,是对理解、解释“天道”所作的尝试,阴阳家观日月星辰,立五行之说,实对“人道”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余诸子皆立足于“人道”而立其学说,对“天道”的探论却是不足了。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虽列举、论述不同,却皆源于“道”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随之影响了后世历代的文化人。“道”之概念颇深,至今无人能明确定义,学生亦不敢妄自说明,只得以稍微论述自己的观点,不当之处,见谅!(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注解:

①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哲学的引申,而“道”作为哲学基点则具有着唯一性。

②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③ 同上。

④ 日本学者高木智见认为“天”是主宰包括天象、气象、地象、百物生育、个人生死、本族和国家兴亡等在内的天地间一切现象的唯一至高神。高木智见:《先秦社会与思想―试论中国文化的核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55页。

⑤ 《四书章句集注》载“…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⑥ 《庄子・天下》。

⑦ 同上。

⑧ 刘泽华先生认为,其时人们普遍认为“道”生“圣王”,故而只有“圣王”之学说方能“明明德”而成就“至善”。刘泽华:《先秦士人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庄子・天下》亦言“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⑨ 《左传・昭公十八年》。

⑩ 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2009年,第180页。

B11 高木智见:《先秦社会与思想―试论中国文化的核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260页。

B12 从属于道家的黄老派则在人道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