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概念界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普曼的“儿童哲学”概念界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顾英洁(1989-),女,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张鑫(1991-),女,籍贯:内蒙古省呼伦贝尔市,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改革。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李普曼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它是儿童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儿童哲学之父”。“儿童哲学”是把哲学交给儿童,通过“做”哲学的方式发展儿童的思维;“儿童的哲学”是儿童放眼世界,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关于儿童的哲学”是成人对于儿童的考量,等同于儿童观。

关键词:李普曼;儿童哲学;概念界定

一、儿童哲学的建立

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 1923-2010),美国当代哲学家和教育家,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儿童哲学的创始人,被誉为“儿童哲学之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逻辑课时发现他的学生不能了解推理,也不了解推理的规则,于是她开始构想如何教导他们推理的方法。他放弃哥伦比亚大学的工作,在国家人文捐赠委员会的奖学金协助下,在新泽西州设立于蒙特克莱尔地方的兰德学校从是儿童哲学的实验研究。

1969年,适用于五年级的哲学小说《聪聪的发现》的发表标志着儿童哲学的诞生。1974年,李普曼和他的助手安・夏普在蒙特克莱尔州立学院成立“儿童哲学促进会”,该会成为中小学课程、教材及教学方法的先锋。同时也涉及许多方法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技巧。该会还从事研究师资培训以及相关的教材,并经常举办有关师资培训的研究与活动。该所成立后,积极开展活动,并编有许多教材,供希望了解儿童哲学的人阅读,以促进各人们对儿童哲学的了解,系统的促进了儿童哲学的发展。

二、儿童哲学概念界定

“儿童哲学”这个词是个舶来品,1997年张诗亚翻译《儿童哲学丛书》的时候统一采用“儿童哲学”。对于儿童哲学有不同的解释,“给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关于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about children)”。不同的理解体现出了不同的儿童哲学观,有必要对这三个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

李普曼所认为的李普曼认为的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是:“一种运用到教育中、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学生的哲学”。①李普曼提倡的儿童哲学就是把哲学引进儿童的课堂中,以哲学小说的形式把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哲学问题展现出来,通过儿童的群体探究解决某一个或者某一类哲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它继承哲学理论的精髓,却又不同于传统的哲学。儿童哲学主张哲学从儿童开始,李普曼认为哲学正如现在课程上教授的其他课程一样,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哲学的思考,只要以适当的方式教授儿童一样可以学习哲学;儿童哲学强调哲学与儿童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里所指的哲学不是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而是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儿童哲学还提倡以通俗易懂的的语言进行哲学教育,语言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只有以儿童能够接受的语言教授哲学才能真正实现儿童哲学教育。

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就是儿童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它是美国哲学家马修斯儿童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马修斯认为成人的哲学是儿童的哲学的理想化,“儿童的哲学”是和“成人的哲学”相对的,正如成人有自己的哲学一样,儿童也有其自己的哲学。这里的“哲学”并不是教科书上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它近似于人生哲学、生活哲学。在这个层面上讲,从刚刚初升的婴儿到年逾古稀的老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哲学。每个人都有童年,都有童年时代对于世界独特的认识,在儿童天真烂漫的世界里充满了成人难以理解的哲学,这便是儿童的哲学。儿童的哲学起源于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在他们提出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包含着无数伟大的哲学命题,只不过这些命题十儿童的思维方式提出来的,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哲学是的思考和推理。例如,一个小孩和他爸爸在围着桌子转圈,一直走,一直走,小男孩问道:“为什么那会儿我在前面你在后面,现在你在前面我在后面?”虽然他还认识不到这是相对论的理论。马修斯认为任何有意去搜集儿童这些言论的人,完全可以编出一本有关儿童的哲学的著作,但是成人却往往忽略儿童的这些哲学问题。马修斯还认为哲学是从儿童内心款款走来的,儿童的哲学在于欣赏儿童,关注儿童,学会和儿童平等的对话,而不是站在高处教育儿童。

关于儿童的哲学(Philosophy about Children),是人们从古至今对儿童及儿童发展的认识,是成人对于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一系列有关儿童观念的总和,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儿童观。它具体涉及到儿童的权利与地位、儿童的特性、而同期的教育及意义等内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背景迥异,哲学家和教育家持有不尽相同的哲学主张,因此他们对儿童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以西方儿童观的演进为例,远古时代的“公共财产说”、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私有财产说”、中世纪的“原罪说”和“预成论”、近代的“解放儿童观”、现代的“儿童中心论”。这便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儿童观。

儿童哲学的独特之处是强调用“做”哲学的方式发展思维,在充满未知与困惑的世界中探索。在儿童哲学课堂中孕育的“儿童的哲学”便是“做哲学”的内容。综上所述,“儿童哲学”具有工具性价值,是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工具;“儿童的哲学”则是儿童放眼世界,为自身发展构建的哲学内容,是“儿童哲学”的内容展现;“关于儿童的哲学”是成人对儿童的考量,其中提出的独立性、主体性等概念为“儿童哲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美]M・李普曼.教室里的哲学[M].张爱琳,张爱维译.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29(4).

[3]邵燕楠.“苏格拉底与六岁孩童”――儿童哲学课程管窥[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9).

注解

①[美]M・李普曼.教室里的哲学[M].张爱琳,张爱维译.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