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连杰:做普通人的慈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连杰:做普通人的慈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从壹基金转型为独立公募基金会后,李连杰那张认真说自己为了壹基金从“装孙子”到“真孙子”的面庞,俨然开始淡出公众视野。但只要壹基金需要,他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站出来。

最近公开现身的李连杰,是在“为爱奔跑・壹基金山地马拉松赛”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上,他打响起跑枪,然后搭车全程在途中为选手送水。

主题为“为爱,壹起跑”的这次马拉松活动,捐款总额度超过600万元,善款将用于今年国内凝冻灾区的贫困儿童壹基金温暖包项目,以及新疆流浪儿童救助项目。

李连杰的发言显得很轻松,随时随刻都在演绎壹基金的理念:“去年的为爱奔跑,让我们见证了深圳这座城市没有失恋33天,这里只有爱的365天。今年,我们继续壹起跑,每人每天一元钱,尽我所能,用爱的365为更多灾区的儿童带来温暖的冬天。明年,我还在这里等你们。”

这位著名的武打明星、佛教徒,自从选择了慈善家的新身份,在每个他出席的公开场合中,几乎都是如此――絮絮叨叨地恳请大家支持慈善事业,每人一元钱。

难怪有媒体这样形容,创办壹基金对于李连杰而言是最投入的一次领衔主演。

小力量汇集成大力量

在创办壹基金之前,李连杰人生的一个重要关键点是,皈依佛教。

“1997年前,我追求的是名利权情。这四个字很好解释。人首先要有情。小孩子哭叫妈妈,妈妈就过来喂奶,这证明感情的重要。长大后慢慢意识到出名重要,然后又觉得有名还得有实惠,得到实惠最快的途径是权力。但1997年,我忽然发现拥有这四个并不能保证快乐。我开始质疑,开始研究生命的态度,于是皈依佛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段话,其实可以看作他的某种自我剖析。

人生的关节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打开的,缺一不可。

2004年,李连杰一家在印尼海啸中死里逃生,经历两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后,他的女儿海啸后不敢在浴缸洗澡,他自己开始透彻地思索死亡。有那么一刻,他感觉自己必须干点什么,慈善是他能找到的跨宗教、跨语言、跨越一切的方法。

不希望被别人看作一介武夫,要做便投入全部精力去做。此后两年,李连杰花心思研究西方以及印度、台湾、香港的公益模式,还陆续恶补了中国的法律、公益现状、基金结构等。

他最初的想法是成立一个基金会,但限于政策限制,个人无法直接做公募基金,李连杰找到了中国红十字会,2007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宣告成立。

利用明星影响力来动员公众捐款,是一些公益组织的普遍做法,但李连杰做得更彻底和专业些――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有专门的执行团队,可以独立做项目。

壹基金推广一种崭新的慈善互动模式,提出“一家人”的概念:每1人+每1个月+每1元=1个大家庭。“壹”的意义,就是要让每一块的小力量汇集成大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比起个人效应,李连杰转变成更信奉公众效应,“每人一块钱,7亿手机用户人口所捐的钱绝对是任何一位所谓的商业巨富都拿不出来的,也是以我李连杰断了多少胳膊、腿都拿不出来的。”

普通人的慈善,是李连杰向往的公益常态,“我不喜欢感性捐款,今天一高兴,捐―百万,明天捐三个月工资,等你想捐五个月工资时,你老公或老婆一定跟你玩命了。所以,我提倡壹基金是普通人的慈善,我建一个平台,把企业家、专业人才、老百姓、孩子都请到这个平台。”

关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量充沛的公益机构,李连杰首先想到的是,“要透明、要专业;接着就要可持续发展、有报告、有回馈。而这一切,那些上市公司的企业家们都在做。”

这个思路便产生了一个有趣的转变,壹基金刚成立时,为其呐喊助威的多是娱乐圈人士,渐渐的,更多的企业家代替娱乐界人士进人了壹基金的发展履历中。

像做企业一样做公益。李连杰开始结交企业家朋友,比谋求更多社会资源和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跟企业家们学习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法。他也开始像一个普通创业者一样,到处兜售他的创业理念――创立壹基金的目的重要的不是筹多少钱,而是通过这个形式,去改变人们的思想。

流传颇广的一个段子是,为了得到阿里巴巴马云的支持,李连杰在马云杭州的家里和他深谈了一个晚上,又去海南谈过几次。这些合作被李连杰形容为“就是兄弟俩办件事”,可见李连杰身体力行的付出和诚意。

壹基金开始显山露水是在2008年。在汶川地震中,圈内公认表现最出色的公益机构之一便是壹基金。这个被李连杰经营了一年的慈善品牌展露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募款方式是联合腾讯、搜狐、淘宝在网上展开在线捐款,李连杰个人对壹基金每天的行动也均作出点评。据媒体的有效统计,截至5月23日中午12点整,壹基金为汶川地震筹款5881.98万元。

2008年9月,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克劳斯・施瓦布先生在听完关于壹基金的介绍后,如此评价李连杰:“你不只代表一个非盈利组织,我认为你也是一位真正的社会企业家。什么是社会企业家呢?就是比尔・盖茨与德兰修女的混合体。他必须以极有效益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尽我所能,人人公益”

接下来,被认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壹基金,遇到了必然会遇到的问题。2010年9月12日,李连杰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采访时却透露,这项慈善计划正面临严重的危机。这是李连杰首度向媒体倾诉困境――他将壹基金形容为一个没有身份证的孩子,壹基金计划就是与中国红十字签订一个三年合约计划,虽然暂时可以向公众募款,但是没有独立的账户和公章。

成立可以向公众募款的公募基金会这个愿望在2009年底就被李连杰开始打磨了。彼时,壹基金成立了公募筹委会,并主动找了很多企业家,希望更多的人一起进来加入探讨。幸运的是,找到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愿意加入其中。

然而在政策层面,这种创新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忧心忡忡的李连杰选择了向媒体吐槽,从而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2010年12月3日,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注册成立。壹基金落户深圳,成功转型为公募,此转变在当年被认为是中国社会慈善管理体制创新试点。

“首先对各个地方政府具有启示意义,其他政府看到深圳的试水和良好效果,会思考本地的公益事业政策是不是需要调整;其次对于基金和非公募基金会来说,壹基金的转型带来了示范效应;第三,对中国活力欠缺的公募基金会来说,壹基金的加入,将有效地刺激这个行业里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思考,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在评价壹基金的转型时说。

事实上,在深圳壹基金成立一年后,深圳新成立了11家基金会,包括2家公募基金会和9家非公募基金会,这些新注册成立的基金会数量是前两年的近两倍。

2011年,是壹基金转型的一年,也是去李连杰化的一年。

“以前我白天晚上在开会,白天晚上在找赞助。白天晚上在资助下边找着推广的、宣传的……觋在就是都由我们执行团队、秘书处在全权负责。”李连杰说自己在深圳壹基金的身份是资深理事,更是一名志愿者。

2012年1月11日,在年度交流会中,壹基金公布,这一年,壹基金总收入1.0839亿元,运作117个项目,总支出7240万元。

在壹基金的转型过渡期,李连杰更乐于把这句口号挂在嘴边,“尺我所能,人人公益”。在他看来,“公益理念的普及是政府、企业、公益人、媒体需要共同努力去做的工作,可能需要30年、两代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