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利用发现学习法提高课堂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新课标》目标要求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现进行研究,通过实例评价发现学习法的教学应用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发现学习;应用效果
一、小学科学课堂环境下实施发现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紧贴《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宗旨,“能辨认一些周围的常见的动植物。能用感官对简单的生物在外形上进行观察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在有目的的观察的基础上,尝试用图画或文字进行描述”,教学设计的制订,应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让发现学习提高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二)发现学习的模式建构
学生学习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法,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亲自“发现”原理或规律。发现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还必须有教师的“教”,从情境中的问题出发,经过探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三)实施发现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在教学前,笔者认为,需要针对教学环境作出教学设计。综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条件、学生综合素质等教学因素,笔者以任教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节《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
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而且有裂缝。
(3)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回忆:在郊外游玩的时候裤脚会粘上什么?这些东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葡萄的传播方式。第一步,学生观察发放的葡萄。第二步,推测传播的方式。第三步,讨论交流。
(3)归纳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1)使用工具(镊子、放大镜等)观察蒲公英,你有什么发现?
(2)做出假设:蒲公英是怎样散播种子的?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还有那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是相似的?
二、小学科学课堂环境下实施发现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究
(一)学习过程
1.联想学习。与联想学习相关联的学习过程包括:对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例如:课堂教学伊始,让学生“回忆凤仙花种子传播的方式”,这能让学生回忆起与“种子散播”这一知识有关的信息,进而促使教师展开教学活动。
2.规则学习。规则学习进一步建立联系之间的联结,或者说建立规则。规则可以是普适性的,也可以是特定性的。例如,在学习中,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蒲公英飞行的距离,然后推论出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转化过程。
3.归纳推理学习。归纳推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通过目前发现学习的材料中提取出特定的原理或规则,并且能将这些原理或规则应用在解决同类型问题上。例如,学生通过观察苍耳的外形,得出苍耳散播种子的方式,并从外形上归纳像苍耳的植物的特点,然后推理出同类型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
(二)学习结果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发现学习中,首先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由情境提出问题。新提出的问题,必须由学生在已有的命题网络中搜索和提取出知识作出假设,经过探索和验证后得出新的命题。
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还能够掌握“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例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四种主要的种子散播方式后,如何利用观察或者分析得出其他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程序性知识所包含的基本结构就是规则,而规则就是行为及其条件的组合。
3.建构知识体系。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一书中多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接受学科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发现学习法就是为围绕如何结构学科知识体系而创设的教学方法。文中案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依据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实施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标准里“生命世界”的内容,即体系中“生命繁殖”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完本课后,既对生命的繁殖有了解,又促进他们掌握知识体系的结构。
三、总结与评价
(一)促使学生建立学科体系
教师在设计教学和教学材料组织时,必须突出学科的基本结构,选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参考目标,这才有利学生发现新知识,掌握学科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基本概念和原理,是一门学科的核心内容,更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发现学习法的使用,学生利用层层相接的内容,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二)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多数是靠父母和老师的奖励与惩罚等外部动机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更多系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没有成就感可言,这样根本就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工作者,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色出发考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才是进行持续性的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将儿童的内在动机放在首位,让儿童从自己的探索发现中获取知识,构建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