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项目式教学在《可编程控制器》中应用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PLC课程是电气、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型课程,实践性强,利用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PLC课程;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其价格便宜、可靠性高、简单易懂、操作灵活等特点得到各行各业控制领域的认同与推广,特别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有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诸如单、多回路调节系统、交直流电机调速装置、伺服控制系统、机器人、电梯等也都尽可能地采用PLC作为其控制核心。因此,现代企业对PLC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学好并灵活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可编程控制器不仅是一门课程,它还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掌握了这门技术,毕业后可直接应用于工作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仍面临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传统授课方式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的教学方式多是在教室上课讲述指令,之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可是实验内容并不一定直接与最近讲授的指令相关。造成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实验时又由于缺乏理论基础而不会编程的窘境。其次,教学实验资源有限,项目设计不合理,实验中进行重复性编程练习。一般的实验台配备的是一台PLC基本单元,若干实验挂件,要实现的控制不仅受挂件的限制,还受基本单元的功能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让学生掌握好PLC的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再者,综合实训项目单一,与实际工作现场出入太大。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首先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应用能力。其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在项目实践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掌握一些编程思路和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其应用和开发的能力,符合企业用人需要和学生学习兴趣;
(3)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培养实践型、应用型的人才;
(4)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围绕实践型、应用型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本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选取典型教学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达到课程学习目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当前《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情况,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开发互动演示实践操作式案例、多样化多媒体演示操作等学习资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动手技能,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探索内容如下:
(1)对《可编程控制器》在国内(省内为主)高校的开设情况进行调研,收集、整理各高校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比较。
(2)深入分析当前《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该课程实践操作性较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钩,上课听明白了,理解了,具体实践操作连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和功能指令的概念都不清楚。
(3)研究《可编程控制器》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分析总结教学重难点,编写和修订不同层次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授课计划。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该门课程开设成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出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体系和学生实践项目的评价考核制度。
(5)应用项目驱动法实施教学,多样化的演示操作,提高教学的易理解性、生动性、可操作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晏华成.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项目式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封淑玲,女,南昌工学院,讲师,自动化专业